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6小题,6分)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6小题,6分)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陶渊明《桃花源记》)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3.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4.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5.然后以六和为家,崤函为宫;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6.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身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濯清涟而不妖 4.门衰祚薄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6.渺沧海之一粟 7.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髫”“濯”“祚”“隳”“衿”等。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2分)

2.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6分)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 12 处)(4 分)

孟 懿 子 问 孝 子 曰 无 违 樊 迟 御 子 告 之 曰 孟 孙 问 孝于 我 我 对 曰 无 违 樊 迟 曰何 谓 也 子 曰 生 事 之 以 礼 死 葬 之 以 礼 祭 之 以 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张华原,字国满,代郡人也。少明敏,有器度。初为齐神武骠骑府法曹参军,赐爵新城伯,累迁大丞相府属。深被亲待,每号令三军,恆令宣谕意旨。寻除散骑常侍。周文始据雍州,神武使华原入关说焉。周文谓曰:“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华原曰:“殒首而已,不敢闻命。”周文嘉其亮正,乃使东还。寻悔,遣追不及。神武以华原久而不返,每叹惜之,及闻其来,喜见于色。后除相府右长史,迁骠骑大将军、特进,进爵为公,仍徙封新安。后为兗州刺史。华原有干略,达政体。至州,乃广布耳目,以威禁。境内大贼及邻州亡命三百余人,皆诣华原归款。咸抚以恩信,放归田里,于是人怀感附,寇盗寝息。州狱先有系囚千余人,华原科简轻重,随事决遣。至年暮,唯有重罪者数十人。华原各给假五日,曰:“期尽速还也。”囚等曰:“有君如是,何忍背之!”依期毕至。先是,州境数有猛兽为暴。自华原临政,州东北七十里甑山中,忽有六駮食猛兽,咸以为化感所致。卒官,州人大小莫不号慕,为树碑立祠,四时祭焉。赠司空公、尚书左仆射。子宰均嗣。   (选自《北史》)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恆令宣意旨                谕:使……知晓

B.除散骑常侍               寻:不久

 C.寇盗息                   寝:渐渐

D.华原科轻重               简:选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有君如是,忍背之       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哉?

B.①神武华原久而不返       ②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①神武使华原入关说       ②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①周文嘉其亮正,使东还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4分)

(2)境内大贼及邻州亡命三百余人,皆诣华原归款。(4分)

4.第Ⅰ卷文言文中,张华原有哪些优点和才干?请简要概括。(5 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9分)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 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 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 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摘自《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

1.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C.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D.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

C.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D.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

3.对“微力量”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力量”是指由于微博的快速发展,伴随其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B.数量庞大的微博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比传统媒介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更快,更有力度和深度。

C.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聚集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也延展了人们的社交网络。

D.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微博热将持续, 微博的“微力量”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的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