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7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7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鹰击长空,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真的猛士,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荆轲刺秦王》)

 

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3.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是淋漓的鲜血 4.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峥嵘”“稠”“竞”“徵”“淋漓”“惨淡”。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唐诗,完成下列问题。(共11分)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释:

①结宇:造房子。

②莲花:亦指《莲花经》。

1.简析义公禅房周围的环境特点?(6分)

2.诗歌末尾两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共19分)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尝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喜,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不去。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辗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二万人击秦崤关下军,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①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士卒恐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逐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成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注释:①贾竖:跑买卖的人,对商人的蔑称。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良以《太公兵法》说沛公                  数:多次

B.沛公天授                                殆:大概

C.使人先行,为五万人食                    具:准备

D.令郦食其持重宝秦将                      啖:款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沛公欲二万人击秦崤关下军              ②越国鄙远,君知其难也

B.①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        ②用亡郑以陪邻     

C.①不从必危,不如其解击之                ②不如善遇之 

D.①今始入秦,即安乐                      ②吾还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亮祖先是韩国人,张良在下邳的时候,喜爱打抱不平。项伯杀人,张良也跟随他隐藏起来。

B.陈涉等起义后,张良也举兵起义,部属有一百多人。在张良准备去归属陈涉时,遇见了沛公。

C.当沛公打算攻打晓崤关的秦军时,张良劝阻沛公,让他采用围而不打、分化瓦解秦军的策略。

D.当沛公占领咸阳、俘虏秦王子婴后,又是张良对沛公及时进行了劝阻,让他接受樊哙的意见。

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美丽的汉字书法

杨键

蒋勋有一个说法很有意思,他说,汉字的象形是建立在视觉会意的基础上,而我们今天熟悉的欧美语言,甚至亚洲的新语言(指原也受汉字影响的韩文、越南文),大多都是拼音文字。汉字靠视觉,图像思考使汉文化趋向快速结论式的综合能力,与拼音文字靠听觉记音的分析能力很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两种文化思维的基本走向不同。

书法史上有一个专有名词“波磔”,用来形容隶书水平线条的飞扬律动,以及尾端笔势扬起出锋的美学。蒋勋对此的理解非常到位,他说,“波磔”如同中国建筑里的“飞檐”,汉字隶书里的水平“波磔”,与建筑上同样强调水平飞扬的“飞檐”,是同一个时间完成的时代美学特征,而欧洲的建筑则与此完全不同,它追求那种垂直线的上升,比如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用尖拱使得建筑本体不断拉高,观赏者的视觉也因此震撼于垂直线的陡峻上升,而在中国汉代水平美学影响下的建筑,两千年间没有发展垂直上升的野心,却用屋檐下一座一座斗拱,把水平屋檐拉长、拉远,在尾端微微拉高起翘,如同汉代隶书,完成流动飞扬漂亮的一条水平“波磔”。《诗经》里也有“作庙翼翼”,形容巨大建筑有飞张的屋宇,如同鸟翼飞扬。

谈到中国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蒋勋说,《兰亭》真迹虽不在人世了,但是《兰亭》确立了汉字书法“行草”美学的本质——追求原创当下的即兴之美,保留创作者最饱满也最不修饰、最不做作的原始情绪。在此意义上,被称颂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实际是一篇草稿!而唐代中期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祭悼安史之乱中丧生的侄子,泣涕淋漓,涂改圈划更多,同样也是一篇没有誊录以前的“草稿”。最后一篇,北宋苏轼被贬黄州,在流放的苦闷中写了《寒食帖》,诗中也有错字别字的涂改,线条时而沉郁,时而尖锐,变化万千,《寒食帖》同样也是一篇“草稿”。三件书法名作都是“草稿”,但却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也许可解开行草美学的关键,那就是追求原创当下的即兴之美。

蒋勋一再谈到汉字书写在中国历史的重要,比如山海关的城楼上有一块匾,大字正书“天下第一关”。如果少掉这几个字,也许就会失去气壮山河的雄强气派。欧洲的城堡宫殿建筑上很少看到文字,凡尔赛宫也想不起来有什么地方适合题字,然而文字书写在中国或东方的建筑里,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他说,台南孔庙大成殿里,孔子不是一尊人像,是用汉字书写的“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与希腊的人像纪念完全不同。长久以来,汉字传承一直是东方文明历史的核心命脉。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唯一的非拼音文字,唯一还可以在现代科技的电脑中方便使用的古文字。它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年轻的文字。五千年前看到黎明日出写下的“旦”字,和我们今天庆祝一年第一个日出的“旦”是同一个字。

蒋勋说,每次看到弘一法师的书法会有震动,尤其是法师晚年刺血写经,字迹只是血痕。一句“慈悲喜舍”,安详静定,仿佛千万劫来的沧桑化成一痕淡淡微笑,仍然使人对汉字书写有真正敬意。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汉字是建立在视觉会意基础上的表意文字,受汉字影响较大的韩文也是“象形”文字。

B.中国建筑水平美学追求和欧洲建筑垂直直线上升特色,分别源于隶书和拼音文字的书写特点。

C.汉字可以输入电脑,证明汉字完全可以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具有取代拼音文字的优势。

D.台南孔庙大成殿里汉字书写的“至圣先师孔子神位”,说明文字书写在中国建筑中的重要性。

2.下列对中国书法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兰亭》书法的重要价值是确立了汉字书法“行草”的美学追求,即原创当下的即兴之美,保留创作者最饱满也最不修饰、最不造作的原始情绪。

B.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的颜真卿的《祭侄儿文》,涂改圈画甚多,这体现作者痛失亲人的哀伤感情和流放途中的苦闷情绪。

C.山海关城楼上书写“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彰显出气壮山河的雄强气派,为此处建筑增色不少,而在欧洲建筑中根本看不到题字现象。

D.弘一大师的书法作品可以震动人心,其晚年书写的“慈悲喜舍”一句,能让人心灵安详静定,这完全归功于佛法的力量。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汉字靠的是视觉,拼音文字靠的是听觉,不同的文字决定了文化思维的不同走向。

B.汉字隶书的 “波磔”特点与中国建筑“飞檐”的美学特征,都是同一时代形成的。

C.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它负载的文明是西方文明所望尘莫及的。

D.文中多次将东西方文字和建筑的特点进行比较,目的是突显汉字书法的独特之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团结广大起床困难户,为实现‘早起、吃早饭、打早卡’伟大理想不断奋斗。”最近,某某大学起床协会“火”了。该协会提供叫醒服务,号召会员早起,受到众多“资深起床困难户”的青睐。据了解,类似此“床协”,近来在其他各高等院校也相继涌现。(11月7日《新京报》)

对此,有人为之叫好,称此举是青年学子上进心与自制力增强,积极“入世”的表现,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但也有人并不这样认为,称起床靠“床协”是对颓废的妥协,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一种表现,能叫醒一个人的不是闹钟,也不是床协,而是梦想。

你又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请结合所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示例,以“青春”为主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与原句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青春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