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知识和人才方面.

 B.2013年8月17日是星期六,我们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举行了备战高考宣誓仪式。仪式上,不仅学校领导对高三学生给予了美好的祝愿,而且也对高三学生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C.学校为了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弘扬校园文化,教工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放飞梦想——新年联欢会》,于12月31日下午13时许在办公大楼六楼大厅拉开序幕。

D.空难发生后,当地政府的有关官员迅速赶赴现场处理善后事宜,同时对当事的老人、儿童和重伤者给予了特殊关照。

 

A 【解析】 试题分析:B.把“不仅”放在“学校领导”之后,当主语相同时,关联词放在主语的后面。C前后主语不一致。D.“老人、儿童和重伤者”概念交插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长房长孙的特殊位置,加之受封建礼教的较多约束,他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

B.微风习习,小溪潺潺;绿树环绕,花香四溢;瓜田李下,蜂起蝶涌:此时村庄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

C.《巴黎圣母院》的描写具有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抒情的特色:美就美得白璧无瑕,丑就丑得令人恐怖。

D.垓下之战中,项羽或是喑哑叱咤,或是言语呕呕,或是仰天悲叹,无不合乎他的性格与为人:这一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真切,呼之欲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5 分)

荣格与他的第二人格

距今约一个世纪前,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生于瑞士,在那个位于欧洲和西方世界的中心、多年来一直未经过战乱、可爱宁静的国度里,度过了他的一生。他的父母和祖先都是因袭传统的人,深深植根于瑞士的土壤和经久不变的传统中。荣格热爱他的祖国,但他从小就觉得它的美丽属于远远超越于这个细小民族那狭窄国界和稳定的社会以外的某种时空。他第一次发现比他自己伟大的事物是伫立在康斯坦斯湖畔,敬畏地凝视着蓝色的湖水和银白覆盖、庄严的阿尔卑斯山时,感觉到惊异的记忆。当时他已经有了一种感觉:这是宇宙的中心——但不是他父母和数百万瑞士人的宇宙——而是他内心的一个隐秘的宇宙,映现在平静的湖水中,延伸到阿尔卑斯山巅,远达至无限。

他长大成一个腼腆、敏感的男孩后,常常与父母的信念、老师的要求相悖。与他的同学相比,他显得很特别,不适应学校生活。他很脆弱,易受伤害。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容易发怒——比如,当他的老师指责他撒谎时。但是,正是在这些时候,他在他的第二人格中寻求并发现了避难所。这个人格是他的真实可靠的自我,触及人类本性的深处,也许在人类之前已经存在。

这“第二人格”是脆弱的、不坚定的,它经常躲避着他,所以他不得不以他所谓的第一人格推动它。这第一人格是虚伪的、狡诈的,它逐渐包围了他,满足他,除了他的自性外。所以当他继续在他的人生之路上前进时,虽然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无论他干什么都能干得出色,但是他内心的混乱一直困扰着他,不停地刺激着他,把他从旁人期待他走的道路上引导出来。当他的第一人格辉煌灿烂时,他的第二人格却受着残缺不完的痛苦煎熬。故此,他后来付上一生去追求生命的完善。

当他闻知弗洛伊德的大名时,便怀着深深的敬意前去拜见了这位教授,这位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们成了亲密的朋友和同事。然而,荣格的第二人格在他们最初相识时就对此反抗。但是他没有注意到第二人格,它当时还很微弱地潜伏着。弗洛伊德成名了,随着他名气的增大,他们之间的友谊淡薄了。只是在后来荣格才意识到:并不是他们的友谊减弱,而是他的第二人格已经成为独立个体。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这是荣格生命中的一次最大打击,把他抛入他以前从未体会过的黑暗之中,但当他摆脱了黑暗之后,他的全部事业始露端倪。

他不仅丢掉了他的朋友(虽然他仍然一直感谢),而且还抛弃了他的第一人格。从那时起,荣格就完全致力于他的第二人格。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去拜访他,鼓励他,像他鼓励他们一样。他独自呆在他的石塔中,但却与当时外界所有事物和人都保持着深刻而密切的联系。他们在他之先,又将追随在他之后。

在暮春的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荣格结束了他漫长而丰富的一生,享年八十五岁。他的第一人格永远离开了他,但他的第二人格依然活着,因为它无时不在,也将不会消失……

在荣格一生中,有一段极其重要、意义深远的时期,即他的一些创新观念产生的时刻。这些观念后来占据了他余下的生命。这就是他与弗洛伊德决裂后,一时失却方向的时期。那是一个内心迷惘、混乱、骚动不安、孤立无援的寂寞孤独期,荣格被一些混乱的梦、意象、幻觉困扰着,汹涌而来的无意识波涛曾使当时的他怀疑自己的理智。就某种意义而言,它实际上就像一种精神分裂症。但是它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是他生命道路上最富创造性的关口。

正是在这些年中,他发现了集体无意识,发展了原型和自性的概念。要知道,他与无意识对峙的顶峰,是他这些年来孤军与他心灵深处的黑暗奋战的顶点。但是仍有许多工作摆在他面前:所有那些从无意识中喷涌而出,潮水般涌向他的幻想和材料,以及他获得的直观,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上。有幸的是,他接触到了炼金术,并以炼金术中阴性原则和阳性原则的关系为基础,证明了他原来工作的正确性,而且使他超越了他原来的工作。

荣格曾在其《自传》的导言中宣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生命一直是我所写的东西的实质。”因此,应该把他的全部生命、他的神话,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一个从它自身特有的种子中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整体。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荣格在面对康斯坦斯湖和阿尔卑斯山时,就已经明白了他内心的一个隐秘宇宙,是与他的父母和数百万瑞士人的宇宙不同的。

B.第四段记述荣格与弗洛伊德的交往,借以表达荣格对弗洛伊德的感激,因为与弗洛伊德的交往使他的第二人格成为独立个体。

C.文中第五段“他们在他之先,又将追随在他之后”一句,表明荣格致力于他的第二人格研究,使他成为当时世界的精神领袖。

D.汹涌而来的无意识波涛使当时的荣格对自己的理智产生了怀疑,但这也把他送到了生命道路上最重要且最富创造性的关口。

E.传记着重记述了荣格对第二人格的探寻,展示了他在无意识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表现了他独特的人生轨迹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2.“第二人格”对荣格一生的影响有哪些体现?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6分)

3.文中画线处的“旁人期待他走的道路”是什么道路?他为什么没有走这条道路?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决裂虽然“把他抛入他以前从未体会过的黑暗之中”,但也成就了他的事业。请结合文本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2.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4.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5.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新晴    刘攽 〔注〕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注:刘攽(1023-1089年),字贡父,一作赣父,号公非。与哥哥刘敞一同中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曾上书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贬为泰州通判,后改为曹州知府。晚年任中书舍人

1.这首诗是描写哪个季节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富于季节特征?

2.这首诗的第四句最富表现力,请你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张亢,字公寿,少豪迈有奇节。为应天府推官,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通判镇戎军,上言:“元昊喜诛杀,势必难制,宜亟防边。”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会丁母忧。元昊反,为泾原路兵马钤辖,累迁知廓州。初,亢请乘驿入对,诏令手疏上之,后多施用。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民乏饮,黄金一两易水一杯。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单骑叩城,出所授敕示城上,门启。既入,即纵民出采薪刍汲涧谷。然夏人犹时出钞掠,亢为筑堡置兵守之。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比明,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禁兵始惭奋曰:“我顾不若彼乎?”咸愿一战。亢知可用,始谋击琉璃堡,夜引兵袭击,大破之。战于兔毛川,亢自抗以大阵,而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亢以万胜军皆京师新募市井无赖子弟,罢软不能战,敌目曰“东军”,素易之,而怯虎翼军勇悍。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搏战良久,伏发,敌大溃,斩首二千级。范仲淹宣抚河东,复奏亢前所增广堡砦,宜使就总其事。诏既下,明镐以为不可,屡牒止之。亢曰: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每得牒,置案上,督役愈急。及堡成,乃发封自劾,朝廷置不问。蕃汉归者数千户,岁减戍兵万人,河外遂为并、汾屏蔽。亢好施轻财,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至遣人贸易助其费,犹不足。以此人乐为之用。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                                          (节选自《宋史• 张亢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宗欲用之,会母忧。            丁:遭逢。

 B.“我不若彼乎?                   顾:只是。

 C.夜兵袭击,大破之                引:带领。

 D.迁知廓州                         累 :屡次,多次。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亢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

 ① 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    ②势必难制,宜亟防边

 ③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       ④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

 ⑤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         ⑥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

 A.③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亢在琉璃堡之战,他先赏赐勇士,激起禁兵斗志后夜袭破敌;兔毛川之战,他巧诱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B.在他守边期间,蕃汉回归的人很多,戍边士兵人数大为减少,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劳,百姓非常爱戴他,政绩突出。

 C.他预见到元昊反叛,及时提出西北攻守策略;元昊反叛后,他手写奏章,建议大多被仁宗采纳。从而看出张亢有政治、远见。

D.张亢也是一个胆魄过人,他单骑入城,解除州民忧患;后来为增建堡砦,搁置停修公文,因此他获得当地百姓的爱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   

(2)亢曰:“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