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最后一趟生意 [新西兰]吉姆·拉蒙特 漫天的沙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最后一趟生意  [新西兰]吉姆·拉蒙特

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又一次出现在沙漠上空。

他开着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驶,道路的两边,处处可见车辆的残骸,远处的浓烟告诉他,战争正在他的祖国里进行着。

天气晴好,很炎热,没有一丝风,对面驶来一支车队,车上也坐了很多人,这情景有点像这个国度里的乘卡车赶集的人群。不过不同的是,不是卡车,而是坦克,上面都是外国人,手里拿枪。他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他,就这样交叉而过。

“该死的战争!”他暗暗地咒骂。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市集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于是他决定不再开出租车了,他盘算着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就和妻子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莎拉,孩子们,我爱你们,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等最后一趟生意做完。”

他转头看了看驾驶座上放的一张照片,相框的玻璃碎了,不过照片上,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笑脸仍然是唯一能让他感到欣慰的东西。

不久,他到了一个检查站,路边停着不少坦克,那长长的炮管和多边形的脑袋简直让人不寒而栗。不少荷枪实弹的外国士兵站在路边。一个外国士兵伸手示意让他停车,他定了定神,停下了车。这几天,几乎没有什么平民的车辆从首都出来,所以现在,路上除了坦克,就只有他一辆车了。

几个外国士兵走上前,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有一个为首的看了看这破车,弯下腰,又看了看他,问道:“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笑了笑,用那些士兵能听懂的语言生疏地答:“长官,我从首都来,想离开这个地方,战争太危险了,”说着话,他递给士兵一支香烟,并点上了火,“战争几时才能结束?” “快了,我们的军队马上就能解放你们的首都,”外国士兵深吸了一口烟,像是看到了车里的相框,“这烟还不错,那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吗?我也有两个孩子,和他们差不多年纪。” “是啊,他们是我最牵挂的人,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战争年代开出租车太危险,我不想干了。”他看了看外国士兵,仍然微笑地回答。 “等我们推翻了你们的独裁者,你就可以回来放心地开车了。”士兵靠在车窗上,也许那么多天来,第一次遇上对他微笑的原住民,因而心情也不错吧。 “也许吧,不过我得去看我的妻儿了,有兴趣去我的家吗,我妻子会为你们做好吃的。一起去吧,最后一趟生意,不收你们的钱。” “我们有任务在身,去不了了,代我向你的妻儿问好吧,”士兵显然有些兴奋,他也许认为,这里的人民,还是有不少欢迎他们的,“对了,南方都是战场,你要到哪里去见你的妻儿呢?”

他依旧微笑着,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看着那个依旧得意忘形的士兵,还有他身边其他拿着枪的外国人,一字一句地说道:“天堂。”

他最后能看到的,是那个士兵惊骇和恐惧而扭曲的表情,还有从指间滑落的烟头。然后,他按下了按钮。

1.小说结尾出租车司机与占领军人同归于尽,文中对这一结局有多处暗示,请把它们找出来,加以简要说明。(4分)

2.第1段和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3.小说中的“原住民”与“外国士兵”都认为自己是站在战争正义的一方,你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性质?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6分)

 

1.①标题和文中的“最后一趟生意”中的“最后”暗示出租车司机要与占领军人拼死。②“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市集里”暗示他的家人被炸死了,他要复仇。③“相框的玻璃碎了”暗示他家遭遇了不幸,他要复仇。④“想离开这个地方”“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这些语言暗示了他已作好了死的准备。⑤邀请占领军人到他的家里去,暗示要让占领者血债血还。 2.(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特点;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③渲染紧张的氛围;④为下文“复仇”情节作铺垫。(答出3点即可) 3. 示例一:战争是非正义的。“外国士兵”在他国国土上搞“解放”,有侵略嫌疑;人民因“解放”而生活痛苦,家破人亡,这具有反人民性质。可见这场战争是非正义的。 示例二:这场战争是正义的。“外国士兵”渴望原住民的友好,相信解放后原住民会安居乐业;少数的伤亡与暂时的痛苦是难免的。(认为这场战争的性质不好界定,理由充分的,可酌情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故事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因为前文多处埋了伏笔,作了铺垫,提了暗示。根据题目的要求,答出两点并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语段作用的题目,语段作用题的作答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从题干的提示来看,其主题具有两面性,在理解上不必拘泥于一点。只要能够根据文意,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相信中国制造 感谢“中国威胁”

近来,有关“中国威胁”论的另一种形式——“中国制造”(质量安全),成了国际国内的重点关注话题,仿佛“中国制造”不但在威胁世界各国,同时也在威胁中国自己。国际上,恶意妖魔化“中国制造”者有之,故意扩大化“中国制造”者有之,善意审视化“中国制造”者有之……在国内,自卑化“中国制造”者有之,反省化“中国制造”者有之,理性化“中国制造”者有之……总之“中国威胁”论中的“中国制造”风波,不论怎么说,终于演变成了“相信中国制造”的国际攻关行动与“感谢‘中国威胁’”的国家理性行为。

不可否认,本轮“中国威胁”论中的“中国制造”风波,是由不到1%的“中国制造”的“问题产品”引发的“正常而又复杂的利益”纠葛。原本这些“正常而又复杂的利益”纠葛完全是可以通过相关的国际游戏规则进行双边或者多边的友好协商得以解决的,然而不幸的是,和平崛起的中国却成了一些羡慕、猜疑者在政治层面的国家主义和精神层面的民族主义的恐慌,不到1%的“中国制造”的“问题产品”却变成了一些妒忌、憎恨者攻击中国的靶子。短短的时间内,“中国威胁”论中的“中国制造”风波,就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将这种政治层面的国家主义和精神层面的民族主义的恐慌扩大到了全球,致使“中国制造”和中国国家形象蒙受极大的不白之冤。   

面对“中国威胁”论中的“中国制造”风波,中国政府除了外交惯例的正常表态和对“中国威胁”论的严肃批驳外,在理性的国家行为表现中,由央视挂帅的“相信中国制造”的专栏节目,终于用国际攻关的行动手法、以事实说话的方式展现在了中外各界人士的视野中。透明化的“中国制造”过程、国际化的“中国制造”方式、生活化的“中国制造”体验、抒情化的“中国制造”评论……无一不在告诉世界:“中国制造”就是中国信心,“中国制造”就是中国承诺,“中国制造”就是中国责任,“中国制造”就是中国贡献!君不见,十年间“中国制造”就为美国消费者节约了6 000亿美元;君不见,十年间“中国制造”已为世界各国消费者节约了极其庞大而又难以计数的金钱。这难道还不能让世人“相信中国制造”吗?

面对“中国威胁”论中的“中国制造”风波,我们应该“感谢‘中国威胁’”。试想,假如没有“中国威胁”的推动作用,就一定不会有今天央视挂帅的《相信中国制造》的专栏节目,世人就难以全面了解“中国制造”背后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不会清楚了解“中国制造”的国际贡献,更不会深切体会由“中国制造”支撑的中国国际地位;试想,假如没有“中国威胁”的推动作用,就不会有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挂帅的“国务院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中国也不会现在就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摆放到如此重要的高度,就不会有这场大规模、广覆盖、全方位、长时间的被吴仪称为“特殊战役”的“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试想,假如没有“中国威胁”的推动作用,就不会有关于产品质量安全的6个100%的强制性规定(全国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要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100%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县城以上城市的市场和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销售、单位销售和食用的猪肉要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家用电器、儿童玩具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的生产企业要100%建立质量档案;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等)。总之,正是有了“中国威胁”的推动作用,中国的相关改革才会视野更宽、目标更明、力度更大、步伐更快,才能在未来的全球一体化中更加稳健地和平崛起。因此愚下认为,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的“中国威胁”,事实上起着推动中国进步的作用,“感谢‘中国威胁’”应成为理性的国家行为。   

相信中国制造,感谢“中国威胁”,并不是愚下的矛盾观点,而是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同一事物相互作用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有理由相信,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和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还将遭遇意想不到的“中国威胁”论,怎样以理性的思维面对“中国威胁”论和利用“中国威胁”论,无疑将关系到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相信中国制造,感谢“中国威胁”,真正的国家理性行为,也许才刚刚开始。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中国制造”不但在威胁世界各国,同时也在威胁中国自己。

B.出现不到1%的“中国制造”的“问题产品”是符合国际游戏规则的。

C.“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是一场大规模、广覆盖、全方位、长时间的“特殊战役”。

D.制定关于产品质量安全的6个100%的强制性规定将能杜绝那不到1%的“中国制造”的“问题产品”。

E.相信中国制造,感谢“中国威胁”,是辩证统一的观点。

2.各国消费者欢迎中国产品,下面不属于他们选择“中国制造”理由的一项(  )(3分)

A.“中国制造”的产品绝大多数质量没有问题。

B.“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实惠。

C.“中国制造”就是中国信心,就是中国承诺,就是中国责任,就是中国贡献!

D.中国政府提高和加强了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和检查。

3.结合文意,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中国制造”风波是如何发生的。(4分)

4.面对“中国威胁”论中的“中国制造”风波,文中“理性的国家行为”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4.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____________________,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2.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一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寄人居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并失之。谓主人所窃。郡县询问,主人自诬服。庆疑之。召贾人曰:“卿钥置何处?”对曰:“恒自带之。”庆曰:“颇与人同宿乎?”曰:“无。”“与同饮乎?”“日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庆曰:“沙门乃真盗耳。”即遣捕沙门,乃怀金逃匿。后捕得,尽获所失金。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多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羽。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无私,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其乎!”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好饮酒,于占对  闲:空闲                     B.昔于公断无私  狱:监狱

C.卿钥置何处  恒:长久                              D.高门以待封  辟: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  )(3分)

①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②言毕,令笞杀之 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 ④沙门乃真盗耳 ⑤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⑥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庆十三岁时,父亲柳僧习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文章,长达一千多字,柳庆读了三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广陵王元欣的外甥孟氏横行霸道,偷盗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广陵王也派人为他辩解开脱。柳庆当众宣布了孟氏的罪状,当即下令将他打死。

C.一个商人在京城金子被窃,柳庆经过了解,断定盗贼是一个与商人两次一同喝酒的和尚,后来抓到了畏罪潜逃的和尚,追回全部金子。

D.柳庆用“攻心法”让抢劫胡家的盗贼自己写匿名信,提出先自首者可免罪的要求,并假装表示同意,终于捕获了广陵王家奴,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3分)

(2)日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3分)

(3)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4分)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了,便回来了。

A.③⑤①②④  B.①②⑤④③  C.⑤②①④③  D.①⑤③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