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0 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0 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 处)(6 分)

汉氏已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其亦不量其力。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死万万无恨!                             (韩愈《与孟尚书书》)

2.“杨墨”指我国哪两位思想家?(2分)

3.用自己的话概括韩愈“万万无恨”的原因。(不超过10个字)(2分)

 

1.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 从之/其亦不仁甚矣 2.杨朱和墨子(或墨翟)。 3.为儒道传承尽了全力。 【解析】 1. 试题分析:要做好断句题,前提当然是要能理解,但一些技巧也是有帮助的。注意句子的主干,句首和句末词语。第一句主谓宾齐全,另有“一发千钧”的成语。第二句是叠词。第三句“以”字连接前后动词。“于是时也”是个时间状语,应断。第四句“于其间”是个补语,在句末,应断。第五句如果断在“而”的前面,后面“而从之”语气不足,且“而”前面没有大的停顿,不应断,所以断在“之”后。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考的是学生对先秦诸子的熟悉程度,但这个知识点在中学课本里接触过,所以考的还是对课本的熟悉程度。 考点: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分析:先要理解这句话,“使”是假使、如果的意思,“虽”是即使的意思,全句是个假设关系,假设关系的实质还是因果关系。答案也可表述为:让先王之道得以传承。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参考译文】 汉朝兴起以来,儒学家虽然对圣贤经典小有修补,但社会百孔千疮,战乱频仍,经典散佚。先王之道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流传下来,危险得有如千钧一发,靠着丝丝绵绵的联系,随时都可能坠亡!在这样的时候,却还在提倡佛老之道,鼓动天下人追随,这是多么不仁不义啊!佛老的危害要超过杨墨,而我韩愈的贤达却不如孟子。孟子也不能在先王之道完全灭亡以前进行补救,而我韩愈却想在儒家经典被毁之后恢复原貌,这也太不自量力了。况且我这个人如果没有人营救已经命丧黄泉了。虽然这么说,但如果先王之道能够因为我的大声疾呼而得以承传下去,我万死不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秀:网络用语,是英文单词“show”的音译,为“展示,炫耀”之意。(百度百科)

今年,江苏、浙江的电视台,不约而同推出了明星跳水真人秀的节目,邀请各界明星进行训练和跳水展示,定期播出。

《道德经》:“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意思是,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即,做人要韬光养晦,隐藏锋芒。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环境保护的人道原则  葛剑雄

地球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是人类的方舟,是迄今为止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之所以值得珍惜,也是在于它对人类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是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的。所以,离开了人类的生存权利,离开了人类的根本利益来谈环境保护,不仅是毫无意义的,也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某些时期、某些人的局部利益或眼前利益不能牺牲,但首先必须保证他们的生存。正如适度的人口数量只能通过人类自觉的控制,而不是用天灾人祸的屠杀来实现一样。

的确有一些科学家或仁人志士,为了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崇高的行为是道德的典范,但不应该是对人类的普遍要求。而且他们的行为之所以崇高,绝不在于保护了一头猩猩或一个物种,也不在于发现了什么奥秘,而是对人类长远利益的贡献。如果有一头濒危动物危及了一个人的生命,当然最好是在不伤害它的情况下保证人的安全;但如果只能在二者间做出选择的话,毫无疑问应该是人,而不是动物。

我们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报道:珍稀野生植物禁止采挖后,赖以为生的贫困山民问道:“国家保护野生植物,那么谁来保护我们呢?”我们难道不应该想一想,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大批人挣扎在死亡线上,在这样的条件下,毁林开荒、乱捕滥猎、竭泽而渔的事禁止得了吗?要一个对自己能不能生活下去都没有信心的人,去考虑未来以至子孙后代或者其他人、其他地方的长远利益,究竟有多大可能?退一步说,依靠强制手段可以禁止这类行为,或者能够迫使他们顾及眼前以外的利益,但如果因此影响了他们眼前的生计或生存,难道就符合人权和道德的标准吗?

脂肪过多的人必须减肥,但很多人没有吃饱饭,或者正苦于摄入的热量不够,营养不良,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他们提前减肥。所以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对环境保护提出严格甚至苛刻的标准,可以因为保护环境而关闭工厂,停建工程,但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却会引进这些工厂,以解决更迫切的失业和资金问题。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未必不知道这些工厂被引入的原因,但只能在两害之间择其轻。比如有一条在发达国家的海滩上搁浅的鲸鱼,被善良的人们千方百计救出,但却在非洲海滨被饥荒的难民们吃了。我们固然应该赞扬解救鲸鱼的人们,但也没有理由指责吃掉它的那些难民。

近年来在一些国家还出现了更极端的行为:以保护动物为名,反对使用一切皮毛:反对以动物做实验或药物试验,甚至破坏实验室,伤害科研人员。他们的行为实际上早已背离了人道的原则,因为他们奉行的是“狗道”、“猫道”或“动物道”。但如果真是这样,他们就应该首先不食用或使用一切动物及其制品,将他们的宠物全部放归自然,为生活在寒冷地区而还不具备现代取暖设备的人提供皮毛的代用品,让实验室人员用他们来代替动物作解剖或药物试验,否则恐怕连“动物道”也算不上,充其量只是伪君子或恶作剧而已。

(选自《环境保护的人道原则和乐观精神》,有删改)

1. “环境保护中的人道原则”实质是什么?具体说说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人道原则?(6分)

2.文中三、四两段分别采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请结合文本加以说明。(6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应如何理解?请作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作为新兴媒体,互联网冲击了已有的文学体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传播、阅读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网络、传统文学期刊、出版社三分文坛的格局。网络的最大功绩是使文学的自由精神在新的写作空间下得以张扬,促进了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在上世纪,想发表作品常需要有一麻袋的底稿作基础。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网络结束了抽屉文学和油印刊物的历史,通过网络,发表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也正是由于这种自由,当今有大量的写作者在网上放飞他们的文学梦想,这些被称为网络写手的写作者来自不同的行业,那些有才华的写作者得到粉丝们的追捧,潜在的写作才能被激发出来,也慢慢成为作家。

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网民已近4亿,网络文学阅读者和写作者过亿,互联网阅读已超过了图书阅读,网络提供了全民阅读、写作的新平台。网络未出现之前,中国当代文学已失去了轰动效应,文学的边缘化倾向日渐突出。在这样的文学背景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网络促进了今天通俗文学的繁荣,十年来,互联网上所发表的中文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远远超过当代文学纸质媒体发表作品60年的总和。

网络文学是丰富而芜杂的,不同身份的网民加入到文学创作的阵营,文学通过网络实现了真正的多元化。当然,网络上也不乏纯文学作家的身影。网络上有以写作字数计算稿酬的签约作家,他们是完全的商业写作,其中不乏日码字过万的“写手”,他们中的佼佼者凭借自身的写作才华获得网友读者的追捧,并以此获得年入百万的报酬。网络上还有大量的非职业写作者,许多小学生都建有自己的博客,通过网络记录自己的生活,博客写作已成为他们练笔的重要方式。网络文学因发表的宽松,在总体上与传统文学审美取向有很大不同,形成了一种新的民间写作趋向,其中表现出来的新鲜活力是很多传统职业作家所无法提供的。

网络文学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一言蔽之的“垃圾论”问题,而是在鱼龙混杂之中,如何筛选,如何引导,如何评判,如何经典化的问题。这既需要作协等文学职能部门的积极作为,也需要批评界和广大读者的认真阅读参与,毕竟网络文学只有短短的十年历史,其发展的巨大空间将由时间来证明。     

1.网络文学有哪些重要特点?(6分)

2.网络对文学有哪些影响?(4分)

3.怎样引导网络文学向积极的方向发展?(5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题(15分)

1.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首判词是说林黛玉虽有贤妻良母的品德,却最终落入冷落寂寞的境地。

B.《女神》中的“炉中煤”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其黑色外表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

C.《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对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中国妇女忍让、谦和的美德。

D.《家》中的觉慧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反抗者,其思想历程,展示了近百年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共同经历的思想历程。

E.《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欧也妮是小说中最为善良、纯洁的一个人物,她所遭遇的苦难越多,周围其他人的虚伪、丑陋就越突出。

2.简答题(10分)

(1)简析《茶馆》中常四爷这一人物形象。(5分)

(2)请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5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 。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王国维《人间词话》

2.四言敝而有《楚辞》,“四言诗”的代表是              ,《楚辞》中屈原的作品,除《离骚》外,还有                  。(2分)

3.王国维认为“一切文体”“始盛终衰”的原因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