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环境保护的人...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环境保护的人道原则  葛剑雄

地球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是人类的方舟,是迄今为止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之所以值得珍惜,也是在于它对人类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是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的。所以,离开了人类的生存权利,离开了人类的根本利益来谈环境保护,不仅是毫无意义的,也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某些时期、某些人的局部利益或眼前利益不能牺牲,但首先必须保证他们的生存。正如适度的人口数量只能通过人类自觉的控制,而不是用天灾人祸的屠杀来实现一样。

的确有一些科学家或仁人志士,为了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崇高的行为是道德的典范,但不应该是对人类的普遍要求。而且他们的行为之所以崇高,绝不在于保护了一头猩猩或一个物种,也不在于发现了什么奥秘,而是对人类长远利益的贡献。如果有一头濒危动物危及了一个人的生命,当然最好是在不伤害它的情况下保证人的安全;但如果只能在二者间做出选择的话,毫无疑问应该是人,而不是动物。

我们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报道:珍稀野生植物禁止采挖后,赖以为生的贫困山民问道:“国家保护野生植物,那么谁来保护我们呢?”我们难道不应该想一想,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大批人挣扎在死亡线上,在这样的条件下,毁林开荒、乱捕滥猎、竭泽而渔的事禁止得了吗?要一个对自己能不能生活下去都没有信心的人,去考虑未来以至子孙后代或者其他人、其他地方的长远利益,究竟有多大可能?退一步说,依靠强制手段可以禁止这类行为,或者能够迫使他们顾及眼前以外的利益,但如果因此影响了他们眼前的生计或生存,难道就符合人权和道德的标准吗?

脂肪过多的人必须减肥,但很多人没有吃饱饭,或者正苦于摄入的热量不够,营养不良,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他们提前减肥。所以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对环境保护提出严格甚至苛刻的标准,可以因为保护环境而关闭工厂,停建工程,但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却会引进这些工厂,以解决更迫切的失业和资金问题。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未必不知道这些工厂被引入的原因,但只能在两害之间择其轻。比如有一条在发达国家的海滩上搁浅的鲸鱼,被善良的人们千方百计救出,但却在非洲海滨被饥荒的难民们吃了。我们固然应该赞扬解救鲸鱼的人们,但也没有理由指责吃掉它的那些难民。

近年来在一些国家还出现了更极端的行为:以保护动物为名,反对使用一切皮毛:反对以动物做实验或药物试验,甚至破坏实验室,伤害科研人员。他们的行为实际上早已背离了人道的原则,因为他们奉行的是“狗道”、“猫道”或“动物道”。但如果真是这样,他们就应该首先不食用或使用一切动物及其制品,将他们的宠物全部放归自然,为生活在寒冷地区而还不具备现代取暖设备的人提供皮毛的代用品,让实验室人员用他们来代替动物作解剖或药物试验,否则恐怕连“动物道”也算不上,充其量只是伪君子或恶作剧而已。

(选自《环境保护的人道原则和乐观精神》,有删改)

1. “环境保护中的人道原则”实质是什么?具体说说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人道原则?(6分)

2.文中三、四两段分别采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请结合文本加以说明。(6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应如何理解?请作简要分析。(6分)

 

1.⑴实质:环境保护应首先尊重人类的生存权利,尊重人类的根本利益。(2分)(2)具体而言:保护动物,不应损害人的安全;保护生态,不应妨害人的生存;制定标准、采取措施时应充分考虑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际状况;保护环境,不应采取极端行为。(每点1分) 2.⑴第三段举“贫困山民质疑”之例,借以阐明环境保护首先应考虑人的生存权利; (2)第四段以“减肥”喻指“环保”,形象地阐明不应强制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前减肥”;以“对待鲸鱼的不同态度”喻对待环保的不同态度(每点2分) 3.适度控制人口数量不能有悖“人道”;环境保护也应该奉行“人道原则”;即便牺牲某些时期、某些人的局部利益或眼前利益,也应该让人自觉自愿,而非强制。(每点2分)(这里采用了类比的论证方式,使道理更为显豁、明白。) 【解析】 1. 试题分析:全文共五段。第一段谈的是人道原则的实质,但原文是从反面来谈的,在概括的时候在转为正面的论述。以下几段实际上是每段一个具体的内容。第二段涉及的是人的安全,第三段谈的是人的生存,第四段谈的是要切合实际,第五段谈的是极端行为。在答题时要注意从题目的角度来组织语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第三段的举例论证,要说明举的是什么例子,用来说明什么问题;第四段的比喻论证,要说明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用来说明什么问题。(但对待鲸鱼的不同做法是举例,因为解救鲸鱼本身就是生态保护行为,不能看作是比喻。)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如何理解这句话,当然是从内容上来考虑,但如果这句话本身又用了一定的手法或技巧,也应该首先予以说明;其次是对句意的理解说明。也可这样回答:用了类比手法,说明环境保护也应当以人为本,首先要保证人类的生存,而不是舍本逐末。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作为新兴媒体,互联网冲击了已有的文学体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传播、阅读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网络、传统文学期刊、出版社三分文坛的格局。网络的最大功绩是使文学的自由精神在新的写作空间下得以张扬,促进了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在上世纪,想发表作品常需要有一麻袋的底稿作基础。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网络结束了抽屉文学和油印刊物的历史,通过网络,发表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也正是由于这种自由,当今有大量的写作者在网上放飞他们的文学梦想,这些被称为网络写手的写作者来自不同的行业,那些有才华的写作者得到粉丝们的追捧,潜在的写作才能被激发出来,也慢慢成为作家。

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网民已近4亿,网络文学阅读者和写作者过亿,互联网阅读已超过了图书阅读,网络提供了全民阅读、写作的新平台。网络未出现之前,中国当代文学已失去了轰动效应,文学的边缘化倾向日渐突出。在这样的文学背景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网络促进了今天通俗文学的繁荣,十年来,互联网上所发表的中文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远远超过当代文学纸质媒体发表作品60年的总和。

网络文学是丰富而芜杂的,不同身份的网民加入到文学创作的阵营,文学通过网络实现了真正的多元化。当然,网络上也不乏纯文学作家的身影。网络上有以写作字数计算稿酬的签约作家,他们是完全的商业写作,其中不乏日码字过万的“写手”,他们中的佼佼者凭借自身的写作才华获得网友读者的追捧,并以此获得年入百万的报酬。网络上还有大量的非职业写作者,许多小学生都建有自己的博客,通过网络记录自己的生活,博客写作已成为他们练笔的重要方式。网络文学因发表的宽松,在总体上与传统文学审美取向有很大不同,形成了一种新的民间写作趋向,其中表现出来的新鲜活力是很多传统职业作家所无法提供的。

网络文学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一言蔽之的“垃圾论”问题,而是在鱼龙混杂之中,如何筛选,如何引导,如何评判,如何经典化的问题。这既需要作协等文学职能部门的积极作为,也需要批评界和广大读者的认真阅读参与,毕竟网络文学只有短短的十年历史,其发展的巨大空间将由时间来证明。     

1.网络文学有哪些重要特点?(6分)

2.网络对文学有哪些影响?(4分)

3.怎样引导网络文学向积极的方向发展?(5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题(15分)

1.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首判词是说林黛玉虽有贤妻良母的品德,却最终落入冷落寂寞的境地。

B.《女神》中的“炉中煤”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其黑色外表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

C.《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对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中国妇女忍让、谦和的美德。

D.《家》中的觉慧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反抗者,其思想历程,展示了近百年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共同经历的思想历程。

E.《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欧也妮是小说中最为善良、纯洁的一个人物,她所遭遇的苦难越多,周围其他人的虚伪、丑陋就越突出。

2.简答题(10分)

(1)简析《茶馆》中常四爷这一人物形象。(5分)

(2)请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5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 。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王国维《人间词话》

2.四言敝而有《楚辞》,“四言诗”的代表是              ,《楚辞》中屈原的作品,除《离骚》外,还有                  。(2分)

3.王国维认为“一切文体”“始盛终衰”的原因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作文(70分)

同一扇窗户,向上看是风景,向下看是泥淖。

把脸迎向阳光,心情就不会被雨淋湿。

与其抱怨造物者在玫瑰花丛里附上尖刺,何不感谢造物者在尖刺上添加了玫瑰花。

阅读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打工族创造的无形资产

陈耀明

在四川、贵州等地的一些偏僻小镇上,很多小商店都挂着这样的牌子:“代办到东莞(长安、厚街)直通大巴,×日发车”、“代办到中山(经南海、顺德)直通车,×日入粤”……同时,这些小镇的店铺有不少打着“广式”招牌:“粤美发廊”、“穗雅时装店”、“深圳西饼屋”……

由此不难发现打工大潮对内地的影响,沿海文化对内地的辐射。然而,“打工潮”的意义不仅于此。

人口流动是由种种落差造成的。然而,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莽撞地闯进城市之后,却在不自觉地缩小着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以及地区差别。这些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中国城市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积累。同时,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在城市实现了巨大的商品价值,为中国农村发展第一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本积累。

以东莞为例,这里的打工仔打工妹去年汇往家乡的资金达86亿元,平均每天2300多万元。

四川省去年收到出省打工族汇款202亿元,相当于全省全年的财政总收入。其中一些县的汇款数倍于全县的财政总收入。

事实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打工潮”到“创业潮”的历史跨越也已经清楚地表明: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不仅仅是解决了几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仅仅是寄回了几百亿劳务收入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中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一代人!

中国目前有流动人口8000万,其中青年人口为6000万,平均年龄是23.4岁。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工潮”堪称又一次“青年大迁徙”。

中国的上一次青年大迁徙是发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迁徙总规模为1800万人。

然而,打工青年却比插队青年幸运得多,打工青年在发达的城市呼吸着商业文明的气息,感应着工业文明的熏陶,体验着竞争时代的冲击,接受着市场经济的洗礼。这几乎是每一位成功人士最基本的原始积累。

四川人喜欢把珠江三角洲比作“中国市场经济学院”,他们根据打工的地点还分出“深圳分院”、“顺德分院”、“中山分院”……根据打工的工种又分出“电子专业”、“制衣专业”、“酒店管理专业”……

湖南人把8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一期”,把9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二期”。

贵州人认为“招工等于招生”,他们喜欢把外出的打工仔美其名曰“留粤生”、“留沪生”、“留京生”……

四川省劳务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沈亮认为:“打工仔返乡创业,意义并不在投资本身,他们带回了比投资更有价值的观念和技术,这是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

湖南省宁远县一位镇长则把打工仔称为“四有能人”,即:经商办厂有本钱,生产经营有技术,管理企业有经验,产品销售有门路。

当一个打工仔从沿海地区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土头土脑的山里娃了,而是见过世面的“城里人”。他所津津乐道的那些东西,就连乡里的干部也不大明白,什么配额、报关、CI、H股、MBA……他不但说话的声音变了,走路的姿势变了,重要的是他的脑壳变了!

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同志对打工仔评价说:“打工仔从挣钱填肚子、攒钱盖房子,到投资办厂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他们是四川未来加速发展的潜力所在。”

的确,中国农村的巨变,也许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打工仔从“打工潮”到“创业潮”的大转变!

“回归”是一次新的进军,当一个打工仔踌躇满志地带着资金、技术、信息,带着规划、设计、方案,从遥远的城市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已经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昨天,他们依靠体力出来打工,只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家庭的命运!

今天,他们依靠资本回去创业,则能改变家乡的命运、农村的命运!

 (节选自《农民工的新选择》,原载《华声报》)

1.阅读全文,分点概括“打工潮”产生了哪些社会效应。(6分)

2.文中四川、湖南、贵州等地对南下打工有各种各样的“美称”,如何理解这些“美称”?(6分)

3.从文本看,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有什么新的变化?如何评价这种新变化?试结合文本、联系现实作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