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校订(jiào) 戛然(jiá)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校订(jiào)    戛然(jiá)    佝偻病(gōu)    自怨自艾(yì)

B.降服(xiáng)   惊诧(chà)   超负荷(hè)     流水淙淙(zōng)

C.奇葩(pā)     胴体(tóng)   拗口令(ào)     三缄其口(jiān)

D.称职(chèn)   谄媚(chǎn)   一刹那(shà)    良莠不齐(yǒu)

 

 A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B项流水淙淙(cóng) ,题中 “淙淙”是流水的声音。不能只读半边音zōng;  C项胴体(tóng)属于误读,只读了半边音,“胴”应该念“dóng”;D项中“刹”是多音字, 读音为“chà”和“shā”,“一刹那”中的“刹”念chà,表示极短的时间。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我们是该追赶太阳呢,还是该守候它?

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岭南中学高三(5)班的张华同学, 2012年12月3日下午在学校足球场捡到一个黑色的小背包,里面有现金217元(其中一张是一百元的,两张是五十元的),一支德国凌美(LAMY)狩猎(Safari)系列磨砂黑色钢笔,一本韩国UMI复古软皮质蓝色封面笔记本,以及一串用博友牌钥匙扣串在一起的五把钥匙。为了尽快找到失主,请你以张华的名义拟写招领启事正文,张华的联系电话为:138138。要求:不超过80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所填语句不要使用数字。(6分)

时间分配

16个无意义音节

记忆百分数

5段传记文

记忆百分数

 

立刻

4小时后

立刻

4小时后

全部时间诵读

35

15

35

16

1/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

50

26

37

19

2/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

54

28

41

25

3/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

57

37

42

26

4/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

74

48

42

26

这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在记忆无意义不连贯材料时,应该      ;相较而言,在记忆连贯段落或文章时,应该      。但是不管记忆材料有无意义、是否连贯,分配一定比例的时间用于尝试回忆,都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那些最美好的品质

邰 筐

在某宿舍楼卫生间昏黄的灯光下,一个年轻人在水龙头下的洗手盆上垫了一块木板,双腿斜蹬着地面,用左臂支撑着前倾的身子,上身趴在木板上,忘我地写着东西,以至有人上厕所从身边经过他都浑然不觉……每晚熄灯铃响过以后,他都会准时出现在那里。

这一幕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解放军艺术学院。这个人就是刚刚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而他27年前在卫生间写下的,就是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

这个故事,文坛知道的人并不多,曾经执教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的黄宪国在1990年秋天的一次文学讲习班上作为励志的例子给学员讲述了这个细节,而我就曾是那届学员中的一个。

我至今还记得当年读莫老师的中篇《透明的红萝卜》时那种奇妙的感觉,第一次从文字中产生强烈的共鸣,犹如醍醐灌顶。他的语言那么神秘和轻盈,似乎写下的每一个汉字随时都能从纸上飞翔起来。一颗孤独的少年之心第一次在文学中得到了呼应,从此我迷上了莫老师的小说,这些年读完了能买到或搜罗到的他所有的作品。

许多年以后,当我第一次站在莫老师面前,说句实话,他完全颠覆了我心目中文学大师的形象。

一袭布衣的他那么平易,憨态可掬,像个老小孩。我丝毫也没感觉到是第一次见他,仿佛好多年前早就熟悉了。他呵呵笑着说,“小老乡,刚在《人民文学》读了你一组诗,你在《方圆》写的那些文章我也看过,不错。”我突然受到了夸赞,有点囧,像调皮学生突然被揪到了班主任面前。

接下来的日子,我自然多了不少见到莫老师的机会。每次去,莫老师都会提前泡好一壶茶,一进门一杯热腾腾的茶就能捧在手中。喝茶的功夫,往往是听莫老师谈文学的最佳时机。

我惊异于莫老师的细致与平和,像他这样的大家竟然对什么时候哪个省又冒出一个有潜力的新作者,哪个刊物又发出一篇不错的小说如数家珍。莫老师曾鼓励我尝试写一点非虚构作品,他说你既是诗人又是记者,两种问题一综合,没准就能搞一个有影响的非虚构文本出来。正是在莫老师的鼓励下,我拿出了第一个非虚构长篇《看房记》的梗概。我的非虚构长篇写作计划获得了2012年度人民文学“大地写作计划”的扶持,计划明年写完,也算是我向莫老师第一次交上的小说作业。

这些年莫老师突然迷上了书法,我曾在《书法》杂志上看到他的一幅手札,敦厚中透着率性洒脱,文气中透着高古清雅之气。一天下午,我有幸现场目睹了莫老师的左手书法,那简直是一种享受。莫老师左手扣着右手腕,慢慢把墨研匀,然后凝神屏气,悬腕捉笔,一气呵成。写到得意处,莫老师抿着嘴,右手扶腰,额头上都是汗,样子特别可爱,写下的似乎不只是几个汉字,而是认真完成了一套对古汉语拜祭的仪式。

知道莫老师写字,求字的人也就蜂拥而至,圈子里的作家、诗人,曾经采访过他的记者,以前的战友、同事……莫老师从不忍拒绝人,总是笑呵呵应承,哪怕耽误了自己的写作进程也没有怨言。莫老师自己给自己下了个定义:善良、懦弱,不伤害人。

一个曾采访过莫老师的记者这样回忆,“结束采访在茶馆里出来后,他坚持先给我拦一辆出租车让我先走。”

我们偶尔和莫老师聚会,他从不让人接送,而是自己骑着一辆破旧的大轮自行车,从平安里一直骑到后海的孔乙己酒店或南锣鼓巷深处的某个小馆。说好的时间他是从不迟到的,总是按点赶到。鲁国人那些最美好的品质在莫老师的骨头里珍藏着,在他血液里流淌着……

进入2012年9月,诺贝尔奖的事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莫老师为了躲清静回山东高密去了。

老作家丛维熙曾对莫言有这样的描述:“莫言是个一贯没有文场中娇气,肯于在集体中吃苦负重的人。早在1987年,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德国的时候,莫言在团队中也拿出他的那份朴实,在往返的机场上扮演搬运工的角色。其实并没有人让他这么干,其闪光点出自他的行为本能,源于他性格里具有的憨厚。”

(选自《方圆》2012年第20期,有删节)

1.本文以一个年轻人在宿舍楼卫生间昏黄的灯光下写作的情景开头,有何作用?(4分)

                                                                                           

2.文章写了莫言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结合原文分点概括。(5分)

                                                                                          

3.作者第一次见莫言时,为什么会“丝毫也没感觉到是第一次见他,仿佛好多年前早就熟悉了”?(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天上的星星

贾平凹

(1)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虽然那是为了使他们更快活,我们也乐意呢;但是,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万想也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了。

(2)闲得实在无聊极了。四周的房呀、墙呀、树的,本来就不新奇,现在又模糊了,看上去黝黝的似鬼影。天上的月亮还没有出来,也不见星星,昏亮亮的一个大大的天空。我们伤心了,垂下了脑袋,不知道这夜该如何过去,痴呆呆守着瞌睡虫爬上眼皮。

(3)“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4)我们都抬起头来,原本是无聊得没事可做,随便看看罢了。但是,就在我们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分明看得出是有无数个光角儿的。我们就好奇起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颗星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察觉,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呵,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再数亦不可数,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给了呢。我们只知道夜晚天上要有星星,但从没注意到星星是这么出现的。那是雨天的池塘霎时浮了万千水泡,还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啊!这些鬼精灵儿,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庭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5)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6)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像是喝醉了酒,刚刚睡了起来,蹒跚地走。接着,就黄了脸,才要看那黄中的青紫颜色,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怎么啦,却发现那些星星怎么就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原是灿灿的笑,变成了弱弱的光。这竟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7)“这是怎么啦?”妹妹慌慌地说。

(8)“月亮出来了嘛。”我说。

(9)“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10)我们面面相觑,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星星们的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

(11)“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了。”妹妹说。

(12)我们突然又回想起了一切:原来天上并不甚好,月亮睡着了的时候,它才让星星出来,它出来了,就要星星退去。那纷纷扬扬的雪片,五个角的,七个角的,全是薄亮亮的,不就是星星的尸骸吗?或许,就燃起晚霞的大火来烧它们,要不,星星为什么从来就没有叶,没有根,只是那么赤裸裸的星呢?

(13)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14)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捞起一些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有着无数的星星。

(15)“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

(16)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看那哗哗的水流也依然冲不走它们。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偷偷躲藏在那里了。我们就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那里好了。

(节选自《青春美文》2011年第4期)

1.文中“我们”的情感经历了那四个阶段的变化?请分别简述。(4分)

                                                                                          

2.文中的“我们”有什么特点?请选取3点结合原文事例分点简析。(5分)

                                                                                          

3.第四段画线语句“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