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莫言在回忆往昔时说:“我确实是一个在饥饿、...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莫言在回忆往昔时说:“我确实是一个在饥饿、孤独和恐惧中长大的孩子,我经历和忍受了许多苦难,但最终我没有疯狂也没有堕落,而且还成了一个写小说的……”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表示,“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莫言说,接下来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5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说明:作文不到600字,20分以下给分;不到700字,30分以下给分;不到800字,40分以下给分;45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850字。

 

参考例文 人生精神中可贵的执着 我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是读高一的时候,那时的我是为了打发时间才看这本书的。这本书讲的是保尔柯察金伟大的一生以及他钢铁般的意志。我看完之后惊叹不已,心想: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厉害的人! 在保尔的身上,我读到了文天祥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精神。敢问如果没有钢铁般的意志,谁能做得出牺牲自我不惧敌人的行为?他是我 所见到的第二个“文天祥”啊!他让我再次看到了不屈的灵魂。一朵美丽的梅花在我心灵烂漫开放,这也许就是梅花的精神呢:风雪越大,花开得就越浪漫,越迷人 美丽。醉人的熏香,沁人心脾。 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自信。保尔在革命的道路上,遇到的挫折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可在他眼里,那些挫折却是那么 的渺小。他曾经受过无数次伤,可他却从未说过放弃之类的话语,直到死那一刻也没有。他那种自信,敢问若是没有坚定的信念,钢铁的意志,谁能拥有?现实生活 中,有许多人总因为一点点小挫小折就退缩颓废,自甘堕落,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塌糊涂,甚至还有人因此而走上一条不归路,可那都是因为他们的意志薄弱,信念 不坚定。哪里像保尔一样坚强,即使自己被挫折折磨得伤痕累累,却仍然想为党和人民服务,挑战更艰难的挫折与困苦,还写下了一部巨作《在暴风雨中诞生的》, 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啊!他让我看到了“摧伤虽多意越厉,直与天地争春回”的豪情壮志!他让我明白了挫折是一种无价之宝,能加速人的意志成熟,培育人的性 格成熟,锻炼人的人格成熟,炼就人的钢铁意志。保尔就是这样的一个活脱脱的历史见证。 在他身上,我学会了勇敢。保尔他很勇敢,每次都能带着微 笑克服每一个挫折。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弱者懦夫总是不敢面对挫折,害怕再一次努力后的失败,往往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甚至自暴自弃,放弃成功的希 望。对他们而言,一次的挫折就可使他们失去再次胜利的可能,因为他们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在这一点上,就体现了保尔是一个强者,一个不怕命运捉弄的强者。 他多么年轻啊!却拥有一个刚烈不屈的灵魂。 看完这篇长篇小说后,我久久不能从书中出来,还沉浸其中,因为它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在书中,我还看 到了:“浑身是毅力,浑身是信心,浑身是勇气”的人是绝对能做到“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你有承受挫败的钢铁意志与坚定信念,就会看到胜 利的曙光,到达成功的彼岸。 执着是成功的摇篮,是打开成功宝库的金鈅匙。执着是坚定、沉着、刚毅、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百折不回。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执着精神,你所做的事情越大,越复杂,越艰难,越需要执着。你所做的事情风险越大,需要的付出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遭受的挫折越多,越需要执着。你所做的事情成效越大,成果越辉煌,对人类贡献越大,越需要执着。 执着需要有远大目标、志向。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雄心壮志,有强烈的追求、愿望。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执着需要自信。相信自己是强者,世间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成功不了的事业。只要努力奋斗,自己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执着需要坚强、刚毅,永不服输,永不言败。在执着着的字典上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只有前进没有倒退,只有攻克没有中止。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胜利永远属于那些在艰苦跋涉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 执着需要持之以恒。无论遭受多少次挫折,无论遭受多少次失败,无论面临的多么复杂艰巨,都不改初衷。不灰心丧气,不气馁,无怨无悔。屡败屡战,不成功决不罢休。 执着需要有坚定的信心、勇气。满怀成功的希望,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越是要沉着、冷静。要有成竹在胸。相信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接近成功的时候,相信踏过荆棘便是坦途。 执着需要较强的承受力。不怕失败,面对失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问题的症结,变失败为成功。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 执着需要勇于吃苦,乐于奉献。以苦为荣,以累为乐,越是艰险越向前,要有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压倒的大无畏的勇气和魄力。要勇于献身,摈弃名利,淡泊人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洒在事业上,用甘洒热血献终身书写人生风采。 执着需要聪明、睿智的头脑,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那些陶干自己,失志不移的执着者,时而遭到人们的奚落。愚公移山中 的愚公就是如此。始之遭人讥讽,被称之为愚公。成功后才被尊为神圣,受到赞扬。那个“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孙髌的师傅用铁杵磨针来教育、启发功夫不到就急忙下山的孙髌,告诉孙膑,不能半途而废,只有执着,锲而不舍,才能成就大业。结果孙膑帮助齐国立了霸业。而同师为徒的庞涓却半途而废,被孙膑打败。无论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一不是锲而不舍的执着者。 古往今来,一切成功都离不开执着,都是执着的结果。有多少成功都是来源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一切失败都来源于缺少执着,有多少即将到手的成功,由于缺乏再坚持一下的努力而失之交臂,功败垂成。一切勤奋都离不开执着,离开了执着勤奋就会半途而废。一切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执着的结果。一切人类文明的成果都是执着的必然。 执着是前进的永恒。谁拥有执着谁就拥有成功,成功永远属于那些锲而不舍的执着者。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重点思考。本题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①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的能力;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本题可依据莫言的几句话去重点深入思考,而后从不同的角度确定立意。例举如下: 一个真实的莫言  2、诺贝尔奖是如何炼成的  3、成为“莫言”之前人生磨砺 4、人生精神中可贵的执着 5、高屋建瓴的淡然与持之以恒的寻求 6、平凡与伟大 参照2013年全国高考广东卷作文评分标准 分项 分等 一等 (25~21分) 二等 (20~16分) 三等 (15~11分) 四等 (10~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5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 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基本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大体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10~9分 8~7分 6~4分 3~0分 发展等级 特征1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有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句有点深刻 个别细节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略显个性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调查,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1.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词,20字以内。(2分)

2.如果发现在校园内有同学浪费粮食,请你对该同学说一段劝诫的话。要求语言准确、简明、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话,试概括出“草根文化”的四个主要特性。(6分)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在《改革开放30周年解读》中对草根文化这样界定:“草根文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潮流,它实际是一种‘副文化、亚文化’现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它有区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他认为。健康向上的“草根文化”会形成对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但愚昧落后的“草根文化”无可否认也会对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带来辐射、腐蚀和冲击。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攻玉之石:韩石山

——访著名作家、文学批评家韩石山先生

桑眉

记者:读您的自传《既贱且辱此一生》颇多感慨,你们那代人经历太曲折,对生命的脉搏也把握、体会得深刻些,这一方面是否也为您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矿源”?

韩石山(后文简称韩):更多的是给了我一种坚忍不拔的志气。写小说时还有点用处,做学问就没什么关系了。五年大学,只读了半年书,怎么都不能说是好事。

记者:您1972年就开始发表作品,首先是以写小说为读者熟知。曾有人说您的小说能打八九分,但却没特别突出的……这话在理吗?你自己怎么看?

韩:这话是评论家阎纲先生说的,时间在1980年。他的看法是对的。那时候兴解放思想,突破禁区。我“出身”不好,多年受熬煎,写作的主要目的,主要是改变自身的处境,绝不会有“突破禁区”的胆量。只能在艺术上多下些功夫,自然也就难以达到“十分”的地步。

记者:在读者感觉中,批评家是凌厉、严肃、公正的,是对文学有引导作用的,您是以文学批评“闻名”却不喜欢“批评家”这个头衔,反倒喜欢人物传记,为什么?

韩:我确实不喜欢人家叫我“批评家”。因为这是我用力最少的一个门类,可说是“见义勇为”吧。再就是,我觉得,一个文化人,不能光当批评家。那就等于,一天到晚吃饱了没事干,专门找别人的茬儿。或是一个人不去上班,天天在马路上等着“见义勇为”。批评家最好是兼职,有自己的主业,且在主业上有成就,这样你说的话,才能说到点子上,人家才会服气。

记者:在部分人印象中工历史的大多“迂腐”,但你却显得开明。您传记的主角都是“时代先锋”——《徐志摩传》《李健吾传》《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我个人认为,喜欢徐志摩或研究徐志摩的人,必是良善、浪漫,具有诗人气质的。您似乎也喜欢诗歌?

韩:这话说得好,我爱听。虽说没有学好历史,但我是个有“历史癖”的人,爱读历史书,爱穷究历史上的事。我写《李健吾传》《徐志摩传》,还有最近出版的《张颔传——一位睿智的学者》,都是当作史书写的。先做年谱,再写传文。《徐志摩年谱》写了五六十万字,传文不过三十几万。工历史的大多迂腐,是有这个说法,但好的历史学家,却难说迂腐,你看唐德刚先生的史学著作,比如《袁氏当国》,写得多活泛。我喜欢旧体诗,新诗嘛,只喜欢徐志摩等少数人的。

记者:打石成玉。生活的磨砺其实也是一个拣选的过程,您们那代人,挺过来的皆为攻玉之石,既不卑不亢亦不愤世嫉俗,反倒乐观率性!比如您,作文章活泼、幽默、率性,写字如行云流水……看到您和外孙皮皮的生活照特别温馨,您的真性情由此也可见一斑……这些应该都是您受到广大读者喜欢的重要原因之一吧?对读者有什么寄语么?

韩:现在退休了,还挂着一个山西省作协副主席的空名,过去当过县委副书记(挂职),当过刊物主编,但我觉得,到了这个年纪,我的最高职务和最高职称,不是别的,而是这个“姥爷”,也可以写成“老爷”。这些日子,女儿有事,每天下午都是我去接孩子放学,一边走一边与外孙说说笑笑,那感觉之美,可说此生少有。寄语嘛,我要说,年轻时一定要审时度势,努力上进,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不去做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选自《上层》2010年第6期,有删改)

1.文章主标题中的关键词“攻玉之石”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4分)

2.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5分)

3.纵观全文,从韩石山的言谈中,可以看出哪些因素有助于作家创作出优秀作品,请简要归纳。(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三千里远的一场情奔

张晓风

湖极小,但是它自己并不知道。由于云来雾去,取名梦幻,关于这一点,它自己也一并不知。

云经过,失足坠入,浅浅的水位已足够溢为盈盈眼波。阳光经过,失足坠入,暖暖的火种也刚好点燃顾盼的神采。月色经过,山风经过,唯候鸟经过徘徊伫足之余竟留下三千公里外的孢囊,这是后话,此处且按下不表。

有人说日据时代旧名鸭池的就是它,有人说不然。有当地居民说小时候在此看到满池野鸭。有人说今天虽不见水鸟,但仍拾到鸟羽,可见千年来追逐阳光的候鸟仍然深深眷爱这条南巡的旧时路,有人在附近的其他池子里发现五十只雁鸭,劫余重逢,真是惊喜莫名。这被相思林和坡草密密护持钟爱的一池清凉,却也是使许多学者和专家惊讶困惑而不甚了然的小小谜团。我喜欢在众说纷纭之际在小湖守着自己那份置身事外的闲定。

湖上遍生针兰,一一直立,池面也因而好看得有如翠绫制成的针插。但湖中的惊人情节却在水韭,水韭是水生蕨类,整场回肠荡气的生生死死全在湖面下悄然无息地进行。

有学者认为它来自东北,由于做了候鸟免费的搭乘客,一路旅行三千公里,托生到这遥远的他乡。想它不费一文,不功一趾,却乘上丰美充实的冬羽,在属于鸟类的旅游季出发,一路上穿虹贯日,又哪知冥冥中注定落在此山此湖,成为水韭世界里立足点最南的一族。如果说流浪,谁也没本事把流浪故事编制得如此潇洒华丽。如果说情奔,谁也没有机会远走得如此彻底。但这善于流浪和冲激的生命却也同样善于扎根收敛。植物根系的教授钻井四公尺,湖底的淤泥里仍有水韭的遗迹。湖底显然另有一层属于水韭的“古代文明”,推算起来,这一族的迁移也有若干万年了。水韭被写成了硕士论文,然后又被写成了博士论文——然而却没有人知道,在哪一年秋天,在哪一只泛彩的羽翼中夹带了那偷渡的情奔少年,从此落地繁殖,迁都立国。

使我像遭人念了“定身符咒”一般站在高坡上俯视这小湖而不能移足的是什么呢?整个故事在哪一点上使我噤默不能作声呢?这水韭如此曲折柔细像市场一根不必花钱买的小葱,却仍像某些生命一样,亦有其极柔弱极美丽而极不堪探索碰触的心情。如此大浪荡和大守成,岂不也是每个艺术家梦寐以求的境界?以芥子之微远行三千里,在方寸之地托身十万年,这里面有什么我说不清却能感知的神秘。

水韭且又有“旱眠”,旱季里池水一枯见底,但在晒干的老株下,沼泽微润,孢子便在其中蓄势待发,雨季一至,立刻伸头舒臂,为自己取得“翠绿权”。

诗人或者可以用优雅的缓调吟哦出“山中一夜雨,树抄万重泉”的句子,但实质的生命却有其奔莽剧烈近乎痛楚的动作。一夜山雨后,小小的湖泊承受满溢的祝福。行人经过,只见湖面轻烟绾梦,却哪里知道成千上万的生命正在作至精至猛的生死之搏。只有一个雨季可供演出,只有一个雨季可恣疯狂,在死亡尚未降临之际,在一切尚未来不及之前,满池水韭怒生如沸水初扬——然而我们不知道,我们人类所见的一向只是澄明安静浑无一事的湖面。这世界被造得太奢华太繁复,我们在惊奇自己的一生都力不从心之余,谁又真有精力去探悉别种生命的生死存亡呢?谁能相信小小湖底竟也是生命神迹显灵显圣的道场呢?

梭罗一度拥有瓦尔登湖,宋儒依傍了鹅湖,而我想要这鲜澄的梦幻湖,可以吗?我打算派出一部分的自己屯守在此,守住湖上的寒烟,守住寒烟下水韭的生生世世,且守住那烟织雾纺之余被一起混纺在湖景里的自己。

                                                                (选自《张晓风散文集》)1.综观全文,本文标题“三千里远的一场情奔”的含义是什么? (4分)

2.文章开头作者用三段笔墨描写梦幻湖,请简要分析有什么作用。(5分)

3.对于梦幻湖,“我”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造成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美学、艺术与宗教

①北京天坛象征天,颜色是蓝的,形状是圆的,人到了天坛祭天时,人感到天的至高无上,人在天坛下,只能翘首仰望,天显得高不可攀。祭天的仪式只能由皇帝主持,只有皇帝才能与天发生关系,老百姓根本没有资格祭天。这是中国儒教的政教合一的一种表现。宗教利用艺术让人们接受宗教神学观点,通过图像说明宗教的真理。艺术作品以物质作为媒介、手段,表达宗教最高的理想。宗教用的媒介有声音、色调、线条、建筑材料、语言等,各种媒介表达人们的观念、祈求,也就是表达宗教所提倡的“意向”。

②以音乐为例,各种宗教音乐不一样,基督教颂神诗与佛教的佛曲不一样,但它们也有共同之处,都是表达对信仰对象赞叹、仰慕的感情,都表达一种要求得到外来强大力量拯救苦难的心情。宗教建筑的色调、线条也如此。大的宗教建筑,天幕的颜色都较庄重,摒弃华丽的颜色。寺庙建筑也是尽量的高大宏伟,使瞻仰者站在建筑物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从这不难看出,宗教与美学之间的关系,即宗教利用形象表达宗教的抽象的世界观或意识形态,用有形来表达无形,以种种方式,通过视觉、听觉施以宗教建筑、音乐的刺激,引起敬慕之感。对神的崇拜,也就是对自己的缩小,一方面夸大崇拜对象,一方面缩小自己。不管什么宗教都要使人感到在神面前自己是微不足道的。不管什么宗教都要证明人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只有神的权力是无限的,是永恒的。这些可以用哲学、文学来表示,也可用艺术表示。

③在许多社会未知数面前,宗教在社会上还起作用。比如宗教画的圣母像,表现圣洁、慈祥。因为在到处充满争斗、竞争的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残酷而紧张,宗教宣传它那里有真正的同情和怜悯。塑造佛像面貌多表现为慈祥,用来反衬人世间的冷酷,给苦难者以精神上的满足。这是俘虏信徒的一种手法。从高大的佛塑像的头部挂一条垂直线到地面,可以发现佛像并不是垂直的,而是全身微向前倾斜。这并不是塑造者技术上的失误,恰恰表示塑造者的匠心,它可以使朝拜者产生佛像与朝拜者亲近的印象。这是以艺术形象表示宗教意图。从这可以看出,宗教艺术的作用不能仅仅看作美的形象。研究宗教,要时刻想到它的社会性,忘掉这一点就会忘掉宗教之所以为宗教这一主要性质。

④宗教音乐,一般不激烈、不刺激,节奏缓和,无很高的高音,也无很低的低音。这种音乐可以收到较好的宗教效果。信徒们从闹嚷嚷的世俗生活中,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清静、安谧、肃穆的境界,暂时摆脱了紧张、喧闹,享受一下缓和松散的气氛,使内心得到调整。

⑤在中国,封建社会要维持它的存在,维持阶级的统治,必须有一整套上层建筑,从各个领域共同维护纲常名教,忠君忠国、孝顺父母,儒教、佛教、道教都一样,通过文学、艺术、音乐为一个共同的封建社会服务。

(选自《天人之际》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5分)

A.作者认为,祭天的仪式只能由皇帝主持,因为只有皇帝才能与天发生关系,老百姓没有资格祭天。

B.借助于艺术,宗教可以表达、宣传其真理、神学观点和最高理想。

C.宗教提倡的“意向”正是人们利用各种媒介所表达的观念和祈求。

D.宗教通过具体的形象刺激人们的感官,表达抽象的世界观或意识形态。

E.宗教艺术既有美的形象,亦有社会作用,而后者是主要的方面。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使瞻仰者感到自己的渺小,宗教建筑都会建得高大宏伟,摒弃华丽的颜色。

B.不管是哪一种宗教音乐都会有相同的地方,即表达对神的崇拜,对人自身的缩小。

C.无论用哲学、文学还是艺术的形式,宗教都要证明只有神的权力才是永恒无限的。

D.宗教音乐通常节奏缓和,音调适中,让信徒在聆听时摆脱世俗的喧嚣,获得心灵的宁静。

3.第三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是以艺术形象表示宗教意图。”请说说以哪些艺术形象表示什么宗教意图。(4分)

4.四川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崖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依山凿成,头与山齐,双手抚膝,神情肃穆,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 米,头宽10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依据文意,分析乐山大佛如何体现宗教与艺术(或美学)之间的关系。(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