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吕大器,字俨若,遂宁人。...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吕大器,字俨若,遂宁人。崇祯元年进士。授行人,擢吏部稽勋主事,更历四司,乞假归。以邑城庳恶,倡议修筑,工甫竣,贼至,佐有司拒守,城获全。

十四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劾总兵官柴时华不法,解其职,立遣副将王世宠代之。时华乞兵西部及土鲁番为变,大器令世宠讨败时华及西部,时华自焚死。塞外黄台吉等拥众乞赏,谋犯肃州。大器假赏犒名,杀其众无算,又讨群番为乱者,抚三十八族,西陲略定。

十五年六月,擢兵部添注右侍郎。时畿辅未解严,大器及诸将和应荐、张汝行驰扼顺义牛栏山。总督赵光抃集诸师大战螺山,应荐阵亡,他将亦多败,唯大器所部无失事。

五月,以保定息警,罢总督官,特设江西、湖广、应天、安庆总督,驻九江,大器任之。湖北地已失,武昌亦陷,左良玉驻九江,称疾不进,疑大器图己。大器诣榻前与慰劳,疑稍释。而张献忠大躏湖南,分兵陷袁州、吉安。大器急遣部将及良玉军连破之樟树镇,峡江、永新二郡皆复。

十七年四月,京师报陷,南京大臣议立君。大器主钱谦益言,立潞王。议未定而马士英及阮大铖拥福王至。福王立,迁大器吏部左侍郎。大器以异议绌,自危,乃上疏劾士英。言其拥兵入朝,翻先皇手定逆案,欲跻阮大铖中枢。女弟夫未履行阵,授总戎。“夫吴甡、郑三俊,臣不谓无一事失,而端方谅直,终为海内正人之归;士英、大铖,臣不谓无一技长,而奸回邪慝,终为宗社无穷之祸”。疏入,以和衷体国答之。

未几,泽清入朝,劾大器怀异图。大器遂乞休去,以手书监国告庙文送内阁,明无他。士英憾未已,令太常少卿李沾劾之。遂削大器籍,复命法司逮治之。以蜀地尽失,无可踪迹而止。大器既去,沾得超擢左都御史,独縯祚论死。

明年,唐王召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道梗,久之至。汀州失,奔广东,与丁魁楚等拥永明王监国,令以原官兼掌兵部事。进少傅,尽督西南诸军,据夔州。大器檄占春、大海、云风讨杀容籓。大器至思南得疾,次都匀而卒,王谥为文肃。

(《明史·吕大器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大器所部无失事        部:部属

B.欲跻阮大铖中枢    跻:使……晋升

C.独縯祚论死   论: 判决

D.次都匀而卒   次:临时驻扎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劾总兵官柴时华不法,解其职               秦王恐其破壁

B. 议未定而马士英及阮大铖拥福王至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大器以异议绌                             少以父任

D. 道梗,久之至                             为之奈何

3.把第Ⅰ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大器假赏犒名,杀其众无算,又讨群番为乱者,抚三十八族,西陲略定。(5分)

(2) 夫吴甡、郑三俊,臣不谓无一事失,而端方谅直,终为海内正人之归(5分)

4.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8处)(4分)

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欧阳修《老苏先生墓志铭》)

5.根据第Ⅰ卷文言材料,请简要分析吕大器被福王撤职并要求法办的原因。(3分)

 

1.A 2.C 3. (1)大器假借犒赏名义,杀死无数叛军部卒;又讨伐作乱的各个外族,安抚二十八个少数民族,西部边地大致平定。 (2) 吴甡、郑三俊,臣不说(他们)没有一件事情错误,但(他们)庄重诚实正直,总归是天下正直的人的一道的。 4.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 5.根本原因是议立国君时吕大器失败,大器拥立潞王,马士英、刘泽清拥福王,而福王立。(1分)直接原因是吕大器与马士英等人在福王即位后的争斗。(1分)大器上表揭发马士英弄权误国之行迹,马士英组织人马攻击大器并获成功。(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并注意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的区别。此处的“部”应译为“统率”。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熟悉一些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虚词所在位置和句意来推断其意义和用法。C.介词,因为。A.前者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他的”,后者第三人称代词“他”;B.前者表转折,后者表因果;D.前者为音节助词,后者为代词。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抓住关键字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词和句式:(1) “假”译为“假借”,“略”译为“大致”,“群番为乱者”定语前置。(2)“失”译为“错误”,“端方谅直”译为“庄重诚实正直”,“而端方谅直”省略句。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断句时,首先要了解句子大意,其次借助一些标志性词语,如本题中“而”“既”“及”等连词前面一般停顿,代词“君”,名词“读者”等均作句子的主语,其前面要停顿。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参考译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文章。

一位学生请教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手指园中的翠竹说:“你看那一竿长得那么长,这一竿却这么短,可他们都是美丽的竹子啊!”学生恍然大悟。

相信你也悟到了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②不要脱离材料的主旨,不得套作和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表达你对幸福的看法。(4分)

对老师来说,幸福是看到学生听讲时专注的眼神,是下课时听到学生一声声亲切的问候;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成都成为第十二届《财富》论坛的举办地,主要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4分)

今年6月6日—6月8日,第十二届《财富》论坛将在成都举行。在挑剔的《财富》杂志看来,成都这座西部城市,不仅是中国“幸福感最高”的城市,更是“外资西进、内资西移”浪潮的主要阵地,是中国新未来所在。  

成都作为西南第一大城市,是国家六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成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商周时代的金沙遗址被考古专家发掘后,将成都建城史从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超过了苏州,成为中国未变遗址最长久的城市。成都在三国时为蜀汉国都,五代十国时为前蜀、后蜀都城。唐代成都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宋代成都印刷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心灵踱步

张秀亚

(1)又是阴天,浮云的帘帏还未曾拉开。火车行过那长遍茅草的山坡,渐渐的速度快了起来。她觉得那垂垂的草叶,好像她的思绪,如波,如带,纷披,凌乱。

(2)打开车窗,她又似呼吸到青麦那股特有的沁人芳香。比那香味更浓的乡愁,似烟非烟,弥漫开来,沾濡上她的睫毛了。啊,在这阴沉沉的天气,无处不萋萋,在她这怀乡病的患者,也就无处不凄凄了。

(3)她眨了眨眼睛,车子正在浊水溪上的铁轨桥上狂奔,这溪水已经干涸了,只是溪床上一些乱石,大睁着茫然的白眼,无语地凝望着天空。

(4)车子在终点停下来了,她的眼睛自车窗外收了回来,那本单调但有趣的大书,遂暂时向她阖起来了。她走下火车。亲切的目光到处逡巡着。

(5)长髯的老榕树旁边,是几辆饱经风雨的破旧三轮车,那些车夫还认得她,古铜色的脸上,浮漾着古铜色的微笑。在数不清的日子里,在那简陋的车儿上,她享受过多少清风与明月。那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她可以从容地坐在车子座位中间,那两个蠕动的小身子,紧紧地依偎着她,有时候,一张红通通的小脸突然贴了过来,小手开始摸弄她的面颊,拉扯她的头发。她那时感觉到幸福,温馨,毕竟有两个美丽的小生命需要她……想着,想着,她不知怎的竟跳到一辆三轮车上来了。

(6)车子上只有她一个人,空荡荡的,当年那两个可爱的孩子呢?他们的生活的天际线已经扩展了,他们有了他们自己的新天地,他们已不再需要一个母亲过分关怀与扶持……她的嘴角在搐动着,她在笑呢,在笑吗?

(7)一缕阳光,穿过了车篷的缝隙,照到她的鬓边。暖洋洋的,她像当年两只温热的小手捧着她的脸,接着,嘘着气的小嘴巴贴到她的耳边来了,“嗯,姆妈,给我五毛钱,去买个大气球。”她笑了,这一次笑得真开心,但还未敢笑出声来,怕车夫听了会感到诧异。车子走过一片凤凰木树荫,顽皮的阳光隐去了,也没有了那甜甜的,泡泡糖味道的耳语了。

(8)车子又转了一个弯,她看到那座图书馆了,白色的屋顶,土红色的墙头,散布着木棉花的影子,有着夕阳一般颜色的木棉花,给人一种古香古色的感受,和墙里边那些旧书的纸色一样,令人总想到过去的日子。

(9)“啊,没有什么,秋天的落叶!”

(10)在把玩着那些落叶时,她每随口念出那几句译的诗。的确,一片普通的枯干了的叶,原本没有什么,只是它代表着一个浅碧的春天,一个浓艳的夏日,一个有回忆的瑰丽生命。

(11)车子停下来了,也打断了她的沉思。啊,这是她的老“家”呢──什么地方才是一个游子的“家”呢。巷子里静悄悄的,只有谁家孩子养的鸽子在吐着泡沫般的声音。邻居门口的榉树,守望着一地日影,一条发亮的蜥蜴,在她这旧宅的短墙上爬过去了,是她的断了线的思想吗?

(12)她原来是想在这个旧家里呆一个下午的,但是到了门口,看到那锈了的铁锁,实在不想进去了。那宅院里满潴着一池清水似的寂静,她不想去搅动它。

(13)这些残破的砖头,这么多年来,看过多少次她的身影的闪出闪进,听过多少次她的絮语同歌声?真的,如今她已忘了那些老歌,那些可爱的老歌。她如今转而爱谛听寂静,她多喜欢那两句:“虚空至极,转觉万籁有声。”她如今已会自中寻求了。

(14)太阳渐渐地斜下去了,她一直还未开启旧宅门前那把锁,任着它生锈吧,任着它锁住一地夕阳吧,她又要走了。

(15)她默默地祝福,为了她那些老邻居,为了她的这座旧舍,为了这条长巷,为了这座小城。

(16)当晚,她又坐夜快车回到某城,她觉得很疲倦,也很快乐,她已做了一次心灵的踱步。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个人情思与人生感悟相结合,意蕴丰富,引人共鸣。

B.“她”因思乡而归乡,在回乡过程中找到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自己的快乐,感受到了内心的充实和宁静。

C.文章第(5)到第(7)段将“她”的现实所见与过去与孩子的点滴回忆交织,既充满了往事不再的痛苦,也有亲子之爱的美好幸福。

D.本文以时间和空间为序,记叙了“她”回乡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她”内心复杂的感受和人生的感悟。

E.“她一直还未开启旧宅门前那把锁”是因为老家静悄悄的,作者心情也恢复了宁静,不愿打扰。

2.“她”的这次“心灵踱步”,情感丰富,请简要概括其情感的变化。(6分)

                                                                                   

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11)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4.文章说,“她如今已会自‘无’中寻求‘有’了”。请结合文本及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题)(6分)

1.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4._______________,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8.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