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文章。 一位学生请教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手指园中的翠竹...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文章。

一位学生请教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手指园中的翠竹说:“你看那一竿长得那么长,这一竿却这么短,可他们都是美丽的竹子啊!”学生恍然大悟。

相信你也悟到了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②不要脱离材料的主旨,不得套作和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解析】 试题分析:应抓两个地方破题,由“一位学生请教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可见人们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由“你看那一竿长得那么长,这一竿却这么短,可他们都是美丽的竹子啊!”可见一个人不管是否优秀或成功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由此推演出材料的主旨是:我们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不管是否优秀或成功,都是值得肯定的自己。 立意角度:学生的角度:正—-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不管是否优秀,自己都是美好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人人都有闪光的时候、美好的地方;不管是否成功,人人都有美好的一面;成功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守自己的美丽;等等)反—-别人的评价可以激励自己更好地追求优秀或成功(听一听别人的看法,也许自己会做得更好;给我一点阳光,我可以长得更高;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就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等等) 老师的角度:正——不要轻易给他人做定性的评价,相信每个人都是优秀的。(给每个人发展的机会或空间,不以成败论英雄,贵在进取或做好自己;对别人多鼓励或肯定;等等)反——给他人差异性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其竞争欲,从而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一味的鼓励容易让对方迷失自我,不承认发展的差异,其实是自欺欺人;等等) 综合的角度:相信人人都是美好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的权利。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表达你对幸福的看法。(4分)

对老师来说,幸福是看到学生听讲时专注的眼神,是下课时听到学生一声声亲切的问候;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成都成为第十二届《财富》论坛的举办地,主要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4分)

今年6月6日—6月8日,第十二届《财富》论坛将在成都举行。在挑剔的《财富》杂志看来,成都这座西部城市,不仅是中国“幸福感最高”的城市,更是“外资西进、内资西移”浪潮的主要阵地,是中国新未来所在。  

成都作为西南第一大城市,是国家六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成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商周时代的金沙遗址被考古专家发掘后,将成都建城史从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超过了苏州,成为中国未变遗址最长久的城市。成都在三国时为蜀汉国都,五代十国时为前蜀、后蜀都城。唐代成都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宋代成都印刷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心灵踱步

张秀亚

(1)又是阴天,浮云的帘帏还未曾拉开。火车行过那长遍茅草的山坡,渐渐的速度快了起来。她觉得那垂垂的草叶,好像她的思绪,如波,如带,纷披,凌乱。

(2)打开车窗,她又似呼吸到青麦那股特有的沁人芳香。比那香味更浓的乡愁,似烟非烟,弥漫开来,沾濡上她的睫毛了。啊,在这阴沉沉的天气,无处不萋萋,在她这怀乡病的患者,也就无处不凄凄了。

(3)她眨了眨眼睛,车子正在浊水溪上的铁轨桥上狂奔,这溪水已经干涸了,只是溪床上一些乱石,大睁着茫然的白眼,无语地凝望着天空。

(4)车子在终点停下来了,她的眼睛自车窗外收了回来,那本单调但有趣的大书,遂暂时向她阖起来了。她走下火车。亲切的目光到处逡巡着。

(5)长髯的老榕树旁边,是几辆饱经风雨的破旧三轮车,那些车夫还认得她,古铜色的脸上,浮漾着古铜色的微笑。在数不清的日子里,在那简陋的车儿上,她享受过多少清风与明月。那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她可以从容地坐在车子座位中间,那两个蠕动的小身子,紧紧地依偎着她,有时候,一张红通通的小脸突然贴了过来,小手开始摸弄她的面颊,拉扯她的头发。她那时感觉到幸福,温馨,毕竟有两个美丽的小生命需要她……想着,想着,她不知怎的竟跳到一辆三轮车上来了。

(6)车子上只有她一个人,空荡荡的,当年那两个可爱的孩子呢?他们的生活的天际线已经扩展了,他们有了他们自己的新天地,他们已不再需要一个母亲过分关怀与扶持……她的嘴角在搐动着,她在笑呢,在笑吗?

(7)一缕阳光,穿过了车篷的缝隙,照到她的鬓边。暖洋洋的,她像当年两只温热的小手捧着她的脸,接着,嘘着气的小嘴巴贴到她的耳边来了,“嗯,姆妈,给我五毛钱,去买个大气球。”她笑了,这一次笑得真开心,但还未敢笑出声来,怕车夫听了会感到诧异。车子走过一片凤凰木树荫,顽皮的阳光隐去了,也没有了那甜甜的,泡泡糖味道的耳语了。

(8)车子又转了一个弯,她看到那座图书馆了,白色的屋顶,土红色的墙头,散布着木棉花的影子,有着夕阳一般颜色的木棉花,给人一种古香古色的感受,和墙里边那些旧书的纸色一样,令人总想到过去的日子。

(9)“啊,没有什么,秋天的落叶!”

(10)在把玩着那些落叶时,她每随口念出那几句译的诗。的确,一片普通的枯干了的叶,原本没有什么,只是它代表着一个浅碧的春天,一个浓艳的夏日,一个有回忆的瑰丽生命。

(11)车子停下来了,也打断了她的沉思。啊,这是她的老“家”呢──什么地方才是一个游子的“家”呢。巷子里静悄悄的,只有谁家孩子养的鸽子在吐着泡沫般的声音。邻居门口的榉树,守望着一地日影,一条发亮的蜥蜴,在她这旧宅的短墙上爬过去了,是她的断了线的思想吗?

(12)她原来是想在这个旧家里呆一个下午的,但是到了门口,看到那锈了的铁锁,实在不想进去了。那宅院里满潴着一池清水似的寂静,她不想去搅动它。

(13)这些残破的砖头,这么多年来,看过多少次她的身影的闪出闪进,听过多少次她的絮语同歌声?真的,如今她已忘了那些老歌,那些可爱的老歌。她如今转而爱谛听寂静,她多喜欢那两句:“虚空至极,转觉万籁有声。”她如今已会自中寻求了。

(14)太阳渐渐地斜下去了,她一直还未开启旧宅门前那把锁,任着它生锈吧,任着它锁住一地夕阳吧,她又要走了。

(15)她默默地祝福,为了她那些老邻居,为了她的这座旧舍,为了这条长巷,为了这座小城。

(16)当晚,她又坐夜快车回到某城,她觉得很疲倦,也很快乐,她已做了一次心灵的踱步。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个人情思与人生感悟相结合,意蕴丰富,引人共鸣。

B.“她”因思乡而归乡,在回乡过程中找到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自己的快乐,感受到了内心的充实和宁静。

C.文章第(5)到第(7)段将“她”的现实所见与过去与孩子的点滴回忆交织,既充满了往事不再的痛苦,也有亲子之爱的美好幸福。

D.本文以时间和空间为序,记叙了“她”回乡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她”内心复杂的感受和人生的感悟。

E.“她一直还未开启旧宅门前那把锁”是因为老家静悄悄的,作者心情也恢复了宁静,不愿打扰。

2.“她”的这次“心灵踱步”,情感丰富,请简要概括其情感的变化。(6分)

                                                                                   

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11)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4.文章说,“她如今已会自‘无’中寻求‘有’了”。请结合文本及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题)(6分)

1.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4._______________,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8.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韩元吉

觥船相对百分空,京口追随似梦中。

落纸云烟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

注:①韩元吉,宋南渡后寓居上饶(今属江西),官至吏部尚书。②觥船:此处指载酒船以觥引酒。③落纸云烟:指文章写得好。④凌风,指凌风亭。

1.本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