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人和猴的故事 逢锦州 百货大楼坐落在市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人和猴的故事

            逢锦州

    百货大楼坐落在市中心,是市内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

    在大楼广场的边缘,种着一排碗口粗细的杨树,就在那排树下面,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木木地看着前方。他手里拿着一顶宽檐大草帽,身边放着一根探路用的竹竿。在百货大楼侧对面出现了一个青年,他肩上扛着个大衣箱,手里牵着一只猴子。他在广场中央把木箱放在地上,然后从中拿出一面锣和一个槌,交给那猴子,猴子心领神会,照着那面锣便卖力地敲起来,“哐,哐,哐……”

    青年又咕哝了句什么,那猴子走到木箱前,从里面扯出一些衣服,在那青年的指点下,忙着往身上穿。

   人们说着笑着,迈着各种各样的步子从老人身边走过,悠闲的,矫健的,轻盈的……一听到“哐,哐,哐……”的敲锣声,有人高叫一声:“耍猴儿喽,快去看哪!”于是大家你推我搡雀跃向前。广场上很快围起了一个人圈。

    那猴子穿戴完毕,开始学着人的样子在圈中行走,不时地向周围的人们作揖,然后就开始耍了起来:攀杠子,荡秋千,翻跟头,钻竹圈……

    人群里不断地发出一阵阵哄笑声。大概是受了笑闹声的吸引,那乞讨的老人用竹竿儿探着路穿过马路也走了过来。摸索着靠向路旁的铁栏杆,坐下,举起大草帽:“好人们,行行好吧……”

    耍得正精彩时,青年发出一个口令,猴子立刻收了势,跑到箱子边拿了草帽捧在手里,沿着圈子慢慢地走动,把草帽举到人们面前,且不住地鞠躬。于是,各种面值的钞票纷纷投落进草帽里,草帽很快就满了。猴子把钱倒回去,接着继续往下走,不停地举着草帽……

    一圈下来,草帽满了三次,最后一次猴子没有把钱倒到箱子里,而是捧着它跳到那青年的肩膀上,单手拿草帽来了个漂亮的白猿献果,人们一阵大呼小叫。

    那猴子正要跳下,忽然看到倚栏而坐的老人,眼睛一亮,曲腿弓腰,抱定草帽噌地一下从人们的头上窜过去,跳到了老人面前。人群发出一片惊呼,纷纷转回身来。老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下子呆住了,手臂僵硬地停在空中。

    猴子站在老人面前端详了一会儿,突然把拿着的草帽向老人手上的草帽扣压过去,拿起时里面的钱已经到了老人的草帽里。人们又是一阵欢叫:“啊!真有意思!它可真逗。”

    那猴子看了看空草帽,学着老人的样子,手成作揖状,冲着人群一拱一拱的。人群里又飞出一些钞票落进草帽里。人们的兴致也随之达到了高潮,沸腾的像炸了窝的蜂群,有叫的,有笑的,有相互戏谑打闹的,还有就此发表高论的……

    猴子正要把草帽里的钱再次扣进老人的草帽里,那青年冲过来给了猴子一皮鞭,猴子痛苦地嘶叫了一声,跳出人群,跑回到箱子旁,蜷缩成一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经人驯化之后能乔装打扮、学人姿态的猴,对行乞老人进行施舍,说明猴子的灵性已经超越了人类。

  B.小说通过猴子非常态的举动,主要是讽刺当今社会中的人道德上的缺失,人类应当好好地反省自己的行为了。

  C.“人们的兴致也随之达到了高潮”,说明人们意识到自己帮助了行乞老人,既看了猴戏又行了善,所以兴致达到了高潮。

  D.当猴子准备再次把草帽里的钱给老人时却遭到了青年的毒打,表现了青年在利益面前的自私嘴脸。

  E.此类事件在生活中并不鲜见,人类甚至习以为常地漠视弱势群体,形成了一种惯常心理,猴子的表现无疑给了人们一次猛击。

2.文章第一、二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3.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小说的主旨。(6分)

4.小说的构思是奇巧的,但这“奇巧”并非有赖于奇思妙想与苦心雕琢,而是来自一种对社会人生的深切体验。请结合你对社会人生的体验,谈谈你的理解。(8分)

 

1.A C  A项,“猴子的灵性已经超越了人类”说法于文中无根据。C项,“人们意识到自己帮助了行乞老人,既看了猴戏又行了善”不合文意,人们只是没想到猴子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仍是在看热闹。(5分) 2.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2分)烘托热闹的气氛,为下文“耍猴戏”做铺垫;(2分)推动了情节发展。(2分) 3.小说通过描写人与猴对行乞老人不同的态度与行为,(3分)揭示并讽刺了人性的自私、冷漠、麻木不仁。(3分) 4.动物是无法与人类相比的,但我们人类在不自觉间却失去了关爱与仁慈。如冷漠地对待衣衫褴褛的老人,自私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汲汲地追求功名利禄……可是,若人的良知为欲火所焚化,人的道德为金钱所腐蚀,那就难以保证不会成为猴子嘲笑的对象。(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枚《阿房宫赋》)

(2)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3)醉翁之意不在酒,                   。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题玉泉溪

湘驿女子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1.第二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韦机传

    韦机,雍州万年人。祖元礼,隋浙州刺史。父恪,洛州别驾。机,贞观中为左千牛胄曹,充使往西突厥,册立同俄设为可汗。会石国反叛,路绝,三年不得归。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及还,太宗问蕃中事,机因奏所撰书。太宗大悦,擢拜朝散大夫,累迁至殿中监。

    显庆中为檀州刺史。边州素无学校,机敦劝生徒。创立孔子庙,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会契苾何力东讨高丽,军众至檀州,而滦河泛涨,师不能进,供其资粮,数日不乏。何力全师还,以其事闻。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兼知东都营田,甚见委遇。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高宗嗟赏,赐绢数十疋,谓曰:“更有犯者,卿即鞭之,不烦奏也。”

    上元中,迁司农卿,检校园苑,造上阳宫,并移中桥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街,时人称其省功便事。有道士朱钦遂为天后所使,驰传至都,所为横恣。机囚之,因密奏曰:“道士假称中宫驱使,依倚形势,臣恐亏损皇明,为祸患之渐。”高宗特发中使慰谕机,而钦遂配流边州,天后由是不悦。仪凤中,机坐家人犯盗,为完司所劾,免官。永淳中,高宗幸东都,至芳桂宫驿,召机,令白衣检校园苑。将复本官,为天后所挤而止,俄令检校司农少卿事,会卒。子馀庆。

    馀庆官至右骁卫兵曹,早卒。馀庆子岳。

    岳亦以吏干著名,则天时,累转汝州司马。会则天幸长安,召拜尚舍奉御,从驾还京,因召见。则天谓曰:“卿是韦机之孙,勤干固有家风也,卿之家事,朕悉知之。”因问家人名,赏慰良久。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由是忤旨,左迁宋州长史,历海、虢二州刺史,所在皆著威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敦劝生徒     敦:督促

  B.高宗幸东都     幸:有幸

  C.为祸患之渐      渐:征兆,苗头

  D.超拜司农少卿    超:越级,破格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明韦机勤勉能干的一组是(  )

  ①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②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③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④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⑤仪风中,机坐家人犯盗⑥岳亦以吏干著名

  A.①⑤④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滞留蕃地期间,韦机扯裂衣裳记录所经各国的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返回后献给了太宗皇帝。

  B.边州没有学校,韦机劝勉学生创立孔子庙,画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以及古时贤达人物的肖像,并给每幅画像写赞记。

  C.有宦官在苑中犯法,韦机杖罚之后将情况上奏,得到高宗的赞赏,但却得罪了天后,最终被罢免了官职。

  D.韦机的孙子叫韦岳,也因有治理才干而著名,武则天召见他,说韦岳勤勉能干确有家风,赞赏慰问了好长时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5分)

译文:                                                    

(2)造上阳宫,并移中桥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门街,时人称其省功便事。(5分)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古代神话

    什么是神话?根据马克思的科学的概括,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低下限制了人们的知识水平,他们在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不可能了解并掌握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显得十分无能,因此,他们就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都归于神的意志和权力。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着、控制着。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他们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并在口头流传。

    神话虽由人们的幻想所构成,但这种幻想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有现实生活作为基础的;它的种种解释和描述虽不免荒唐可笑,但绝不是纯意识和心理的活动,而是客观现实和生活斗争的反映。比如《山海经》所记载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的神话,就明显地反映了原始人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决意志。他们坚信人们的力量可以征服自然,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抱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又如羽民国的人身上生羽翼,讙头国的人有翼、鸟喙,在海中捕鱼,杖翼崦行。这一类的想象,显然也是生活斗争的反映。因为原始人尚未发明网罟等工具,他们看见水鸟捕鱼,非常便利,不禁生发羡慕之心。于是设想人也可能有长翅膀的,嘴也可能同鸟喙一样,在海上以捕鱼为生,何等灵活、轻便。在生产中减少困难,减轻劳动量,是人们普遍的愿望和要求,所以这些幻想的产生是极其自然的。幻想是人类社会生产进步的一大推动力,为了突破种种限制,加快走路的速度,缩短走路的时间,原始人很早就幻想飞,《博物志》载奇肱国的人“能为飞车,从风远行”,便是这种幻想的具体化。飞在原始人看来,是最能解决问题的。人从最初的飞的幻想意识到“飞车”的具体概念,是人类思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人类的智力水平发展到同一阶段时,有许多想法往往会不约而同,所以我们的“飞车”也就同西方神话的“飞毯”和“快靴”等的性质差不多,都反映了原始人对现实生活的迫切要求。至于人们在生活经验中所发明、制造的许多器物,如网罟、竹弹、弓箭、未耜、车船等,又如发现五谷和药草,驯养牲畜,制作衣裳,建筑房屋,创造文字等,都是千百万人在生产劳动中长期努力的结果。神话传说却把无数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加以总结、集中,创造了不少伟大的英雄人物形象,如伏羲、神农、黄帝、嫘祖、仓颉等,把各种创造发明都归功于他们,再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使社会不断地向前推进,向前发展。

                                                                   (有删改)

1.下列对“神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神话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集体创作。

B. 神话是时代的产物,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很大天系。

C. 神话是古代人们把一切自然事物、社会现象都形象化、人格化的具体表现。

D.神话不是纯意识的心理活动,它反映了客观现实以及原始人的生活斗争。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的知识水平限制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他们认为一切都要归于神的态度和权力。

B.原始社会的人们还不能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于是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来解释他们不理解的内容。

C.神话是由人们的幻想所构成的,是人们纯意识和心理的活动。

D.原始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自己心目中的各种英雄形象,而这些形象后来就成为了神话中的神。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始人认为他们是一定可以征服自然的,比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都反映了他们同自然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B.幻想是推动神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幻想是人类社会生产进步的一大推动力,推动了社会发展。

C.神话使相同时代的人们有了许多相同的想法,比如中国神话中有“飞车”,而在外国神话中有“飞毯”“快靴”等。

D.神话集合了众多人的智慧,但反映的却是个体在劳动中的努力,比如伏羲、仓颉等。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阅渎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鹰是天之骄子,百鸟之王,一生命龄可达70岁。鹰活到40岁时,便雄风不再:昔日锋利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抓食物;喙变得又长又弯,凡乎碰到胸膛,不再象过去那样灵活;矫健的翅膀开始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它的飞翔十分吃力。这时,鹰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要么消极无奈地慢慢等死,要么经历一个长达50天的十分痛苦而漫长的更新过程。而要更新,它先要不顾疼痛用喙甩力击打岩石,任鲜血染红自己的脖子;然后,它再用新生的坚利的喙把已经陷入鹰爪的那些老化的脚指甲一根根扯出来;接着,又用新生的脚指甲把那些沉重的羽毛一根根拔掉。鹰有着强烈的再展雄风的决心和意志,有对万里蓝天和悠悠白云的无限向往,再痛再苦,也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经过这五个月的艰难的自我修练过程,鹰便可谓“脱胎换骨”,新羽生成,重上九天,添寿30年。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