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16分) 寂静钱钟书 周劼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

现代文阅读 (16分)

寂静钱钟书

周劼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

10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的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1.14.对本文题目“寂静钱钟书”中“寂静”二字的含义,该如何理解?(4分)

2.如何理解“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这句话的内涵?(4分)

3.从文中看,作者都写了大师钱钟书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4分)

4.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你认为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是否有必然的关系,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4分)

 

1.①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钱钟书的人生是寂静的。②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的恪守着完整的人格,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③无论是“文革”前还是“文革”后,钱先生的书房始终是寂静的。他用心苦读,潜心学问。④钱先生的辞世及人们对他的一切纪念活动也是寂静的,表现出世人对这位大师深深地忆念与仰慕之情。(只要答出3点就可以给4分) 2.答案示例:钱钟书的“格调”是“静”。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的恪守着完整的人格,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在治学风范上,他始终墨守“寂静”,这是用心苦读,潜心治学的重要条件。 3.答案示例:博学专注(潜心治学)、 坦然真挚、 淡泊名利、不闻喧嚣 、 恪守完整人格 4.答案要点:①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   ②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③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                 ,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

(2)                      ,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3)渔舟唱晚,         。《滕王阁序》

(4)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陈情表》

(5)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陈情表》

 

查看答案

古诗文鉴赏(12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移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3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14分,选择题8分,翻译题6分)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父协,武功郡守。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上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文帝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帝与仆射周惠达伦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帝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

上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乃召绰问,具以状对。上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辨,应对如流。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卧而听之。绰于是指陈帝王之道,上乃起,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遂并力拒窦泰,擒之于潼关。封美阳县伯。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已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上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己。绰常谓为国之道,当爱人如慈父,训人如严师。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北史·苏绰传》)

1.对下面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除著作佐郎         寻:不久

B.博求贤俊,共弘政道   弘:改变

C.而无间言焉           间:嫌怨

D.上乃起,整衣危坐     危:端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在官岁余,未见知                      谁与卿为此议者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独乐乐,与民乐乐,孰乐

A.两个“见”相同,两个“与”也相同。

B.两个“见”相同,两个“与”不同。

C.两个“见”不同,两个“与”相同。

D.两个“见”不同,两个“与”也不同。

3.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

B.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

C.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

D.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

4.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绰之所以能做官,是因为他的堂兄苏让的推荐。开始,他并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后来因为许多官员找他解决疑难问题,才逐渐引起皇帝的注意。

B.苏绰非常有才学,尤其对于政治和历史有独到的见解。在随皇帝去昆明池的时候,苏绰详细陈述了帝王安帮定国的根本道理,委婉地劝谏皇帝不要享乐误国。

C.大统三年齐兵入侵,诸将都主张分兵抵挡,只有苏绰的想法得到了周文帝的认同,结果证明苏绰的计策是正确的。

D.苏绰为人俭朴,不经营私人田产,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为国家广泛寻求优秀人才,周文帝也是诚心诚意地委任他,有些事情,甚至可以先斩后奏。

5.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小题3分,共6分)

①  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

                                                                      

②  绰常谓为国之道,当爱人如慈父,训人如严师

                                                                           

 

查看答案

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A、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亲近;在于使人停止 “至善”。                 

B、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C、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D 、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到达善良之地。

 

查看答案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这种病是有症状的。

②在最初的症状过去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无症状期,但数周后就会出现新的、更严重的症状。

③几小时内你就会感到恶心呕吐,随后会出现腹泻、头痛或发烧等症状。

④暴露在核辐射中,如果能采取适当的措施,辐射病是可以预防的。

⑤同时,核辐射会对人体内脏造成广泛的,很多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伤害。

⑥当你暴露于核辐射环境下,你可能会得辐射病。

A.④⑥①③②⑤             B.⑥①③②④⑤

C.④③②⑤⑥①             D.⑥①③②⑤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