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春 雨 [美国]伯纳德·马拉默德 乔治·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春   雨
[美国]伯纳德·马拉默德
乔治·费舍尔已经醒了,但仍然躺在床上,他想着白天目睹的那次车祸。一个年轻人被一辆汽车撞了。乔治深深地同情这个人,他看上去不过二十八九岁,当时,他很想上前安慰他,可是就是不知该怎样说出来。乔治回家,心中一直还憋着这未说出口的话。
回到那间黑暗的屋子,躺在床上,听到女儿弗洛伦斯把钥匙插进锁里的声音。她悄声对人说:“你不进来呆一会儿吗?”
“不。我明天九点有课。”
乔治想,这个小伙子真是好孩子。弗洛伦斯和他在一起,一准叫人放心。她有点像她妈妈,不知道该怎样和好人相处。
一连不少天乔治都没有睡觉,这是因为他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他总是躺在那里想象着,这些事情都是冲着他发生的。在这些无眠的夜里乔治想着白天所发生的事,他对那个垂死的年轻人说“不要怕”,他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说“你理解我的孤独”。他告诉妻子和女儿他对她们是怎么想的。
“贝蒂,”他对妻子说,“有一回你让我说了话,但是那不是你,而是海,是那黑暗,还有那水拍打桥墩横梁的声音。这些富于诗意的东西让我感到了人是多么孤独……”
他对弗洛伦斯说:“你从小我就爱你,可自从你拒绝上大学,我对你就失去了最后一点点感情。你让我最满意的事情是常常把像保罗那样受过教育的小伙子带回家,但你却又和他们处不长久……”
乔治不断地向自己说这些事,直到黎明的第一抹灰白色的光溜进卧室,睡在另一张床上的贝蒂的侧影更清晰。
一天,门铃响了。来人是保罗,他戴一顶旧帽子,穿一件雨衣,肩上已淋湿了。
“保罗,下雨啦?”
“下点小雨。”
保罗进来了,但没有脱下雨衣,“弗洛伦斯呢?”
“她和朋友一起去看电影了,她母亲到什么地方去打桥牌或玩麻将了。”
保罗有点失望,朝门口走去。
“哦,很抱歉。”乔治说,心里希望这个年轻人能待一会儿。
保罗到了门口又转过身来,“费舍尔先生。”
“嗯?”乔治应道。
“和我出去散散步怎么样?”
“你不是说在下雨吗?”
“只是春雨而已。”保罗说。
“好吧,”乔治说,“散步,对我有好处。”他进到他的房间去找雨鞋。他感到一阵激动。
刚一走上大街,冷雾就落在他的脸上,乔治可以感觉到一阵激动像电流一样流遍全身。
整个天空都飘洒着白白的雾水,街灯上也挂满了水珠。充满水汽的风从新泽西州吹来,越过赫德森河,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有时,风把雾珠吹进乔治的眼里,使他好像触了电一般,身上一阵惊悸。他迈着大步跟上保罗。他很想喊出来,但他不想让保罗看出来。
保罗一直在讲话,他讲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们的故事,谈起这次战争,又谈论起了人民。乔治向这个孩子讲了在车祸中死去的那个年轻人的故事,当他发现这个故事让保罗深受感动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后来他们就谈起了弗洛伦斯。乔治有些不安,并且有点害怕。
“弗洛伦斯挺漂亮,长着那么一头红发。”保罗说,他那个神态好像是在讲述自己。
乔治没有说什么。
“费舍尔先生,”保罗很认真地告诉他,“弗洛伦斯爱上我了,她是这么对我说的。我也想爱她,因为我很孤独,可我不知道——我对她爱不起来。我们在河滨路散步,她说我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她要去看电影。”
乔治感到自己心跳得很厉害。他感到他是在倾听他们的秘密,然而这些又不是什么秘密,因为他一生中早就知道这些。他想要说话——告诉保罗自己也和他一样。他想要告诉保罗他一生中是如何孤独,如何彻夜不眠,不是做梦就是想这想那直至东方发白。但是他没有说。
“我知道你的意思,保罗。”他说。
他们冒着雨往回走,雨下得大起来……
进屋,乔治脱掉雨鞋,把淋湿的帽子和雨衣挂到了卫生间。他轻轻地从收音机里调出一些爵士音乐,点燃一支雪茄,然后关了灯。在黑暗中站了一会儿,他来到窗前,把窗帘拉到一边去。
春雨飘落着,落在一望无际黑黝黝的泽西河岸,落进奔腾流淌的河水。雨点拍打着高大的枫树的叶子,发出单调的声音。冷雨洒窗,乔治感到泪水已流到了腮边。
他内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欲望,他想要说他从来没有说出的话。他想要告诉她们他发现自己,而且再也不会失落,再也不会沉默。他爱保罗,他爱弗洛伦斯和贝蒂,他也爱那个在车祸中死去的年轻人。
“我必须告诉她们。”他想,他先推开了弗洛伦斯房间的门。
弗洛伦斯在睡觉。他能听到她那轻轻的呼吸声。
乔治想说的那些话又凝滞不动了。    (有删改)
1.当谈起弗洛伦斯时.乔治为什么会“有些不安,并且有点害怕”?(2分)
2.怎样理解乔治的两次激动?请作分析。(4分)
①“好吧,”乔治说,“散步,对我有好处。”他进到他的房间去找雨鞋。他感到一阵激动
②刚一走上大街,冷雾就落在他的脸上,乔治可以感觉到一阵激动像电流一样流遍全身。
3.小说多次写到车祸中的年轻人,有什么作用?(4分)
4.结合文意,赏析文中画线部分。(4分)
5.“乔治想说的那些话又凝滞不动了”,小说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主题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6分) 

 

1.(1)他与女儿缺少交流,并不了解女儿;(2)担心女儿与这个优秀青年因相处不好而分手;(3)害怕自己因此失去这个难得的交流对象。 2.(1)一向孤独内向、无人关心的乔治,因保罗邀请散步,有了交流的机会而异常兴奋;(2)他走出封闭的自我,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内心被唤醒,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激动。(4分,各2分) 3.1)表现乔治善良、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思想性格。(2)写乔治反复提到那个车祸中逝去的年轻人,反映他思想空虚,孤独、寂寞的心理状态。(3)行文上前后呼应。 4.(1)描写春天的情景,展现大自然的生机,与主人公沉闷压抑的家庭环境形成对比。(2)衬托乔治走出孤独、与外界交流的喜悦心情。(3)照应题目,表达了对美好而富有生机活力的生活的向往。 5.(1)结构上有回环跌宕之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先写乔治对生活有爱却不能说,受到保罗启发终于想说,但面对生活现实却又不能实现。(2)使主题表达更为深刻。尽管乔治主观上作了很大的努力,但孤独的困境始终使他无法表达对他人的爱。这一结局深刻说明了现代人要改变孤独的处境是非常艰难的。 【解析】 1.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意思符合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3.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4.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5.6分,各3分。要结合材料作具体分析,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洎牧以谗诛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

B.幽壑之潜蛟

C.食埃土,下饮黄泉

D.于其身也,则师焉

 

查看答案

对下面所选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对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桥边的老人》)(“只是”意味深长,这里交织着老人怨与冤的情感,隐藏着对战争的控诉。)

B.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香气正在从地主庄园中消失。虽说香气四溢的日子还是不久以前的事,可我却觉得已经过去几乎整整一百年了。(“安东诺夫卡苹果”是一种符号,代表富足、和谐、宁静,这样的生活渐渐消失,让作者带有一种怀旧的感伤,表现了作者对贵族生活的留恋。)

C.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也想外出旅行。但他决定先买下这辆爆米花车,然后慢慢攒钱。……他永远也不会明白,无论在什么时候,人们都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运用象征手法,卖爆米花的小贩是以经济实力为借口无限延迟寻找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碌碌无为者的象征。)

D.“你不懂得这个。我要怎么办呢?我要怎么办呢,索尼亚?”娜塔莎带着幸福的惊惶的面色说。(《娜塔莎》)(“幸福的惊惶”指娜塔莎沉浸在爱情中,她为自己爱的感觉而感到幸福,又为自己对安德来公爵的不忠诚而感到惶恐。)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谈起作家的某部作品时,首先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是活生生的人物,可见人物对于小说而言是很重要的,不管什么小说都要塑造典型的人物。

B.形象大于思想,小说主题应包孕于形象之中。“主题鲜明”不是衡量好小说的标准,小说更在意主题的模糊多义,充满多种解释的可能性。

C.小说中的“我”往往就是作者自己,“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 见证者、亲历者。

D.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场景具有给全篇定调、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导引人物出场等作用,场景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景物描写。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小说老人与海》中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的“硬汉”形象。他也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B.雨果,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旗手,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长篇小说。

C.《娜塔莎》选自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除《战争与和平》外,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D.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