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和蔼 羁拌 暗然失色 英雄辈出 B.按装...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和蔼    羁拌    暗然失色    英雄辈出

B.按装    般配    班门弄斧    完壁归赵

C.暴满    抱怨    以德抱怨    永葆青春

D.悖谬    迸发    刚愎自用    独占鳌头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单薄(bó)   褒贬(bǒ)    襁褓(bǎo)   绊脚石(bàn)

B.柏(bó)树   背(bēi)负   瓦窑堡(bǔ)  百舸(kě)争流

C.鏖战(áo)   裨(bì)益    谙熟(ān)    一暴(pù)十寒

D.抛锚(miáo) 盎然(àng)   执拗(ào)    自怨自艾(y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照片是现代科技的产物,照片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一张小小的照片可以记载人生的成长,可以见证历史的变迁,可以凝聚人间的情感,甚至可以折射出生活的哲理……你的照片中有什么动人的故事?你对照片有什么特殊的感触?你对照片有什么独到的认识?你从照片中感悟到什么生活的道理?

请就此展开联想,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玉楼春①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②。

 昔年多病厌芳尊③,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释】

①作者一生仕宦显达,晚年被贬外放,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作。 ②鸾镜:背后饰有鸾鸟的镜子。 ③尊:又写作“樽”,酒杯。

(1)《玉楼春》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玉楼春》最后两句词人写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样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①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

    ②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③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去就:舍生就死

B.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     臧获:奴婢。古代称奴为臧,婢为获。

C.且负下未易居               负下:背负罪名的情况下

D.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自引:自我引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仆虽怯懦,欲苟活          今虽欲自雕琢 

B.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C.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D.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仰观宇宙之大

C.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4.清代储欣在《古文菁华录》评价《报任安书》时说:“激昂悲愤,自有文字以来第一书。……大约以‘辱’字为骨,以著书立名为宿。”请结合储欣的评价,简述上面三段文字。(3分)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2)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扛椽树

作者:刘成章

①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千万年来,是在等谁呢?谁能描绘出它的满身奇崛?

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中的绝妙佳句,却与这柳无干。也难怪,这柳只生长在遥远的绝域,诗人们何得一见?当我的身影出现在柳的眼帘中的时候,柳不平静了,柳借风狂舞,首如飞蓬。而我,恍若又见故人,顿生亲切感,真想喊着叫着猛扑过去。我感到了心和心的相撞,但我茫然不知何以如此。突然间,一个声音响在耳畔,唤我的乳名。我望柳,柳无言。望柳的枝头,一只乌鸦在叫:“章娃!章娃!”枝头上还有些鸟雀,它们叽叽喳喳,隐约在说:“等的是你!等的是你! ”我欲问乌鸦,欲问鸟雀:“谁在等我?谁?”但不待我开口,它们已四散飞去,而就在这时候,阳光下,柳的影子已拥抱着我,如亲人温热的襟怀。原来,是柳在等我。哦,柳!陕北的柳!朴拙如庄户人的柳!令人兴奋令人落泪的柳!几千年了:不等吟出《诗经》的诗人,就等我!我诚惶诚恐:“我有什么能耐?为什么等我?”柳仍无言,柳让山上的放羊娃传达它的心声,歌曰:“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南瓜蔓子白菜根,不等你的才华单等你的心。” 多情的柳,我怎么能不被深深感动呢?我该怎么去描绘?怎么去抒怀?

③描绘它,没借鉴可寻。不论是关于柳的任何文字,都与它挂不上边。所以,什么蛾眉呀发丝呀的种种女儿气,应该首先在天地间扫荡净尽。不能有西施的影子。不能有林黛玉的影子。不能有刘三姐的影子。甚至京华柳的那种绿,江南柳的那种绿,灞柳中原柳的那种绿,在这里也可以忽略不计──只用黑。黑还要浓黑。于是,我把我周身的血液变成浓浓的墨汁,满腔满腔地往出泼。泼一柱疙疙瘩瘩的铁的桩子,泼一片铁的定格了的爆炸,泼一股爆炸了的力的冲击。或者,泼成曾经跃起在这儿的英雄:泼成蒙恬,泼成赫连勃勃,泼成李自成,泼成刘志丹和谢子长。也可以泼成这儿的无数死了的或者活着的普通刚强汉子。我还想把它泼成鲁迅。鲁迅虽是南方人,但他的骨头却像是这柳。我要泼出的是鲁迅的黑白木刻般的雄姿。——这就是柳。

倘问:这柳没有枝条吗?有。但它的枝条不是垂下来的,而是横在天空中的,像爆炸射出的众多而凌厉的轨迹,像英雄举起的密密麻麻的刀枪。它的枝条是陶渊明的腰,五斗米也压不弯它。它的枝条是鲁迅的笔,其笔如椽,挥尽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辉煌。

⑤说到椽,这柳的枝条,确实是做椽用的。人们砍了它用来盖房子。一棵树可以砍六七十根。但砍了它,用不了几年工夫,又一层新的椽子又蓬蓬勃勃地生成了。生了砍,砍了生,往复无穷。往复无穷的是瘠薄的土地上的悲壮的奉献。它常常悲壮的像断肢折臂的战士。但即使年迈了,衰老了,它的躯体变得干瘪而空洞,甚而至于剥落成扭曲的片状,仍不忘耗尽最后一丝骨血,奉献于世界。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献累加起来,每棵树都应该是一片森林。——这就是陕北的柳。

⑥我的描绘如果就此结束,我知道,还是对不住它的。我还应该用我满腔的浓浓的墨汁,泼出它的名字。有人把它叫做塞上柳,有人把它叫做蓬头柳,有人把它叫做扛椽树。我特别喜欢最末这个名字,因为它摒弃了柔弱的柳字,更因为它以浓郁的泥土气息,道出了它的根本特质。那么,就让我在浓浓的墨汁中饱和上深厚的感情,像豪雨一样,痛畅地泼下它吧──扛椽树!泼下它的时候,应该再次泼下它的奇崛形象,那形象仿佛是黑桩子,黑碑石,黑煤垛,黑旋风,黑爆炸,黑白故事片中的黑脸黑衣传奇英雄,黑得使人过目难忘。这还不够,还应该泼出它黑色躯体中的代代相袭的遗传基因,以及由于这基因才一辈辈地、一年年地、永不歇息地扛着椽,扛着椽站起啊站起,献给父老兄弟姐妹,修筑广厦千万间。还应该泼出它的声音。那是负重的声音,那是拼争的声音。那是乐此不疲、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从来不说一个不字的声音。那是粗重的从胸膛发出来的喘气的声音。那声音如一股一股的西北风,风撼北国大野,壮我中华万世之威!                

 1994年4月4日

(节选自《当代艺术散文集粹》)

1.第一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2.第三段中,作者运用了“西施”、“林黛玉”、 “京华柳”、“江南柳”等人和物,其用意是什么?

3.请赏析第四段的语言。(4分)

4.陕北的柳,有人叫它塞上柳,有人叫它蓬头柳,可作者为何偏爱“扛椽树”这个名字,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5.第一段作者说“谁能描绘出它的满身奇崛”,阅读全文,请分条写出作者具体描绘这柳的哪些“满身奇崛”?(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