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扛椽树 作者:刘成章 ①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扛椽树

作者:刘成章

①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千万年来,是在等谁呢?谁能描绘出它的满身奇崛?

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中的绝妙佳句,却与这柳无干。也难怪,这柳只生长在遥远的绝域,诗人们何得一见?当我的身影出现在柳的眼帘中的时候,柳不平静了,柳借风狂舞,首如飞蓬。而我,恍若又见故人,顿生亲切感,真想喊着叫着猛扑过去。我感到了心和心的相撞,但我茫然不知何以如此。突然间,一个声音响在耳畔,唤我的乳名。我望柳,柳无言。望柳的枝头,一只乌鸦在叫:“章娃!章娃!”枝头上还有些鸟雀,它们叽叽喳喳,隐约在说:“等的是你!等的是你! ”我欲问乌鸦,欲问鸟雀:“谁在等我?谁?”但不待我开口,它们已四散飞去,而就在这时候,阳光下,柳的影子已拥抱着我,如亲人温热的襟怀。原来,是柳在等我。哦,柳!陕北的柳!朴拙如庄户人的柳!令人兴奋令人落泪的柳!几千年了:不等吟出《诗经》的诗人,就等我!我诚惶诚恐:“我有什么能耐?为什么等我?”柳仍无言,柳让山上的放羊娃传达它的心声,歌曰:“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南瓜蔓子白菜根,不等你的才华单等你的心。” 多情的柳,我怎么能不被深深感动呢?我该怎么去描绘?怎么去抒怀?

③描绘它,没借鉴可寻。不论是关于柳的任何文字,都与它挂不上边。所以,什么蛾眉呀发丝呀的种种女儿气,应该首先在天地间扫荡净尽。不能有西施的影子。不能有林黛玉的影子。不能有刘三姐的影子。甚至京华柳的那种绿,江南柳的那种绿,灞柳中原柳的那种绿,在这里也可以忽略不计──只用黑。黑还要浓黑。于是,我把我周身的血液变成浓浓的墨汁,满腔满腔地往出泼。泼一柱疙疙瘩瘩的铁的桩子,泼一片铁的定格了的爆炸,泼一股爆炸了的力的冲击。或者,泼成曾经跃起在这儿的英雄:泼成蒙恬,泼成赫连勃勃,泼成李自成,泼成刘志丹和谢子长。也可以泼成这儿的无数死了的或者活着的普通刚强汉子。我还想把它泼成鲁迅。鲁迅虽是南方人,但他的骨头却像是这柳。我要泼出的是鲁迅的黑白木刻般的雄姿。——这就是柳。

倘问:这柳没有枝条吗?有。但它的枝条不是垂下来的,而是横在天空中的,像爆炸射出的众多而凌厉的轨迹,像英雄举起的密密麻麻的刀枪。它的枝条是陶渊明的腰,五斗米也压不弯它。它的枝条是鲁迅的笔,其笔如椽,挥尽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辉煌。

⑤说到椽,这柳的枝条,确实是做椽用的。人们砍了它用来盖房子。一棵树可以砍六七十根。但砍了它,用不了几年工夫,又一层新的椽子又蓬蓬勃勃地生成了。生了砍,砍了生,往复无穷。往复无穷的是瘠薄的土地上的悲壮的奉献。它常常悲壮的像断肢折臂的战士。但即使年迈了,衰老了,它的躯体变得干瘪而空洞,甚而至于剥落成扭曲的片状,仍不忘耗尽最后一丝骨血,奉献于世界。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献累加起来,每棵树都应该是一片森林。——这就是陕北的柳。

⑥我的描绘如果就此结束,我知道,还是对不住它的。我还应该用我满腔的浓浓的墨汁,泼出它的名字。有人把它叫做塞上柳,有人把它叫做蓬头柳,有人把它叫做扛椽树。我特别喜欢最末这个名字,因为它摒弃了柔弱的柳字,更因为它以浓郁的泥土气息,道出了它的根本特质。那么,就让我在浓浓的墨汁中饱和上深厚的感情,像豪雨一样,痛畅地泼下它吧──扛椽树!泼下它的时候,应该再次泼下它的奇崛形象,那形象仿佛是黑桩子,黑碑石,黑煤垛,黑旋风,黑爆炸,黑白故事片中的黑脸黑衣传奇英雄,黑得使人过目难忘。这还不够,还应该泼出它黑色躯体中的代代相袭的遗传基因,以及由于这基因才一辈辈地、一年年地、永不歇息地扛着椽,扛着椽站起啊站起,献给父老兄弟姐妹,修筑广厦千万间。还应该泼出它的声音。那是负重的声音,那是拼争的声音。那是乐此不疲、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从来不说一个不字的声音。那是粗重的从胸膛发出来的喘气的声音。那声音如一股一股的西北风,风撼北国大野,壮我中华万世之威!                

 1994年4月4日

(节选自《当代艺术散文集粹》)

1.第一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2.第三段中,作者运用了“西施”、“林黛玉”、 “京华柳”、“江南柳”等人和物,其用意是什么?

3.请赏析第四段的语言。(4分)

4.陕北的柳,有人叫它塞上柳,有人叫它蓬头柳,可作者为何偏爱“扛椽树”这个名字,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5.第一段作者说“谁能描绘出它的满身奇崛”,阅读全文,请分条写出作者具体描绘这柳的哪些“满身奇崛”?(6分)

 

1.在篇章结构上起总领的作用,“奇崛”总领下文展开的的具体描述。 (总领、总起,1分,具体哪个词句总领,即“奇崛”1分) 2.第三段中,作者运用 “西施”、“林黛玉”、 “京华柳”、“江南柳”等人和物,是与“这柳”构成对比,反衬 “这柳”的平凡与普通,突出表现“这柳”的刚强性格,来表达“这柳”的“奇崛”。 3.运用了设问、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柳的枝条比作“轨迹”“刀枪”“陶渊明的腰”“鲁迅的笔”等,生动地写出了柳树的凌厉和刚强的性格,表现出作者对象征着民族精神的扛椽树(或陕北柳树)的喜爱和赞美。 4. 5.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光学鼻子”

激光将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帮助。这是欧盟发起的一个研究项目的目标。得到了下萨克森州支持的汉诺威激光中心参加了这个研究项目。借助激光光束和专门的传感器可以测量呼出的气体,然后人们可以利用测量结果来确定像肺癌这样严重的疾病。

有人认为,这种新的诊断可能带来一场医学革命。与许多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这种被专家称作“光学鼻子”的技术具有很大优势——它不需要对人体做创伤性检查,并且也可以免除令许多人感到害怕的X射线。因此这种新技术特别适用于婴儿、老人或危重病人。

但在这种新技术投入临床应用之前,科学家还需要克服一些障碍。呼出气体中适合诊断疾病的微量气体浓度非常低。这是该技术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必须研制能够测量低浓度气体的激光源和传感器。此外,医学工作者必须查明哪些微量气体可以作为疾病的指示器。  

汉诺威激光中心和英国一家技术公司打算利用这个欧盟资助180万欧元的项目研制一种波长5—10微米的激光,奈梅亨天主教大学基金会和佛罗伦萨非线性光谱学欧洲实验室在着手研制合适的传感器,乌得勒支大学的医学中心负责协调。

(摘自2004年12月20日《参考消息》)

1.下列对“光学鼻子”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光学鼻子即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帮助的激光。

B.光学鼻子就是借助激光光束和专门的传感器测量病人呼出气体的医疗技术。

C.光学鼻子是能够测量低浓度气体的激光源和传感器。

D.光学鼻子是指借助特定激光光束和专门的传感器测量人体呼出气体以确定有无疾病的一种新型诊断技术。

2.文中说到,“有人认为,这种新的诊断可能带来一场医学革命”,下列不属于这一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

A.不需要对人体做创伤性检查。

B.没有令许多人感到害怕的X射线,不会杀伤人体细胞。

C.可以缩短诊断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D.可以确诊像肺癌这样严重的疾病。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光学鼻子”具有比许多传统的诊断方法更大的优势,可以专门用来为婴儿、老年人以及危重病人诊断疾病。

B.“光学鼻子”只有在能够测量呼出气体中适合诊断疾病的低浓度气体并且知道哪些微量气体可以作为疾病的征兆的情况下才能交付临床应用。

C.波长为5至10微米的激光可以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帮助。

D.奈梅亨天主教大学基金会和佛罗伦萨非线性光谱学欧洲实验室正在研制“光学鼻子”的传感器。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下面的句子。(8分)

(1)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王实甫《长亭送别》)

(3)乃如左丘失明,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司马迁《报任安书》)

(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查看答案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请简要介绍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3分)

                                                                                      

(2)请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3分)

                                                                                  

 

查看答案

以下文段是CCTV有关“三农人物”推介标准,请用文中四个关键词语概括推介标准,每个词语不超过四个字。(4分)

他们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履行自己职责和义务的过程中,总是以自己的行为在实践着共同富裕的理想。他们的创新力是多方面的,从农村改革到土壤改良,无论是机制变革还是技术创新。他们的影响力来自他们的行为,更来自这种行为所凝聚起来的社会的力量,引起了全社会对中国农民命运的关注,对中国农业战略转变的思考。他们的推动力是具体的、全方位的,他们推动了一个村庄、一个乡镇乃至更广大地域乡村经济的兴旺和农民的富裕。

这四个词语是:①               ②               ③               ④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作者是元代戏剧家王实甫。他是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南腔北调集》等16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C.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喜剧有《威尼斯商人》等。

D.归有光,字熙甫,别号震川,明代散文家。他的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文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