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1.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鲁人或吴起恶:诽谤。

B.曾子之,而与起绝薄:轻视,看不起.

C.鲁君疑之,吴起谢:劝戒.

D.子也, 而将军自吮其疽卒:士兵.

2.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 (3分)
①杀妻以求将    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     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
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②③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认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4.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D 3.D 4.(1)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 (2)吴起贪恋名利而爱好女色,然而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 【解析】 1.谢:谢绝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分别为C和D,侧重“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航天员是怎么“炼”成的
由于“神七”将进行出舱活动,操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前所未有,对航天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比以往更高。因此,乘组选拔强调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训练成绩。而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就是这3个方面表现的佼佼者。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是如何从14名航天员里选拔出来的?他们又是怎样训练的?
与“神五”“神六”相比,“神舟”七号飞船由返回舱、轨道舱、气闸舱组成,不仅人数增加到3人,而且要进行太空行走。为此,航天员的重要训练项目就是大强度微重力生理适应性环境训练。
据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专家介绍,一旦飞船升空,航天员就进入失重环境,体内的血液立即朝头部方向转移,引起头部充血、肿胀、鼻塞、头痛、视觉和感觉功能改变。为此,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有一种特殊的“魔床”,床板是负6度,躺上去头低脚高。航天员两人一组,连续5天5夜斜躺着吃,斜躺着睡,甚至斜躺着上厕所,锻炼失重状态下的适应能力。
如果亲自体验这种“魔床”,刚躺下时并不觉得难受。但时间一长,鼻子充血,呼吸困难,胃里开始翻江倒海,全身上下肌肉酸痛。这时候,最渴望的就是爬起来,一分一秒也待不住,更不用说坚持5昼夜了。但受训的每一组航天员,都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到最后。
在飞船返回地面时,人体的血液向下肢转移,脑部因缺血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会晕过去。为了适应太空环境,训练中心有一种立体转床,床中央有一个支架,它可以使床不断变换角度,上下“翻滚”。航天员的头和脚顶在床的两头,固定在床上。在一旁的监视台里,教员可以看到训练者的血压、心率。
训练时,航天员身穿蓝色训练服,被束缚在床上。然后转床从负15度、正50度开始,逐渐变换到负45度,正90度。在上下变换角度的过程中,航天员的头部忽高忽低,心脏供血也时快时慢。在一次次来回“折腾”的过程中,航天员可以逐步适应这种状态。
航天员中心还有秋千、转椅、旋转屋等特殊设备。这是为了避免航天员在太空呕吐、厌食、瞌睡而进行的训练。训练时,转椅每分钟高速旋转30圈,一般人坐上去就觉得天旋地转,头昏眼花,大字放在眼前都不认识,甚至恶心呕吐。但航天员训练一次就要持续15分钟,每组航天员都通过了这种训练。
据科普专家、上海航天局高级工程师李必光介绍,为模拟失重状态,我国在水中训练航天员。这个水池并不是普通的水池,而是比重等于1的中性水池。人在这种水里,浮不起来也沉不下去,航天员就在水中反复训练。
“神七”飞船增加了气闸舱,船舱数量达到3个,穿舱要涉及开关舱门。“神七”宇航员要进行出舱活动,如果舱门打不开,航天员就无法迈出第一步;返回舱门关不严,可能造成飞船泄压“漏气”,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开关舱门成为航天员反复训练的动作。
在太空中,航天员一直处于漂浮状态,难以用力,打开舱门的难度远高于地面。据了解,航天员先把自己固定在舱壁上,然后再开门。为此,航天员中心的飞船模拟器大厅里,专门设置了横舱模型。训练时,教员们把航天员悬吊起来,模拟失重状态,凌空训练开关舱门的动作。
(选自《解放日报》)
1.下列对航天员进行的训练项目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五天五夜的卧床训练,是一种在大强度微重力生理适应性环境中的训练。

B.航天员中心备有秋千、转椅、旋转屋等特殊设备。这是为了避免航天员在太空呕吐、厌食、瞌睡而进行的训练。

C.为模拟失重状态,我国在水中训练航天员。

D.“立位转床”训练是为了检查航天员的血压、心率在特殊状态下是否与平时保持一致。

2.关于“太空病”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飞船返回地面时,人体的血液向下肢转移,脑部因缺血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会晕过去。

B.鼻子充血,呼吸困难,胃里开始翻江倒海,全身上下肌肉酸痛,是“太空病”的症状。

C.飞船升空,航天员就进入失重环境,体内的血液立即朝头部方向转移,引起头部充血、肿胀、鼻塞、头痛、视觉和感觉功能改变,这种症状叫“太空病”。

D.要克服“太空病”,就要进行完全失重状态下的训练,以提高太空适应能力。

3.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神七”将进行出舱活动,操作的复杂性和难度都比以前增大很多,对航天员的各项素质要求比以往更高。

B.“神七”飞船增加了气闸舱,它的作用是调节舱内舱外的气压,让航天员能顺利进出飞船。

C.航天员在坐上去就觉得天旋地转、头昏眼花的转椅上进行高速旋转,还要辩别眼前的文字。

D.宇航员在比重等于1的中性水池中进行训练。人在这种水里,浮不起来也沉不下去,航天员就在水中反复训练。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请以“生活告诉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除诗歌外自选,不得套作与抄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双方必须精诚合作,才能把这项造福闽东百姓的浩大工程做好。

B.他们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尽管如此,他们从未退缩过,仍然艰苦卓绝地奋斗着,并乐此不疲。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C.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D.有经验的老师,总能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让学生听懂,在教学中他们真正做到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并回答问题。(共16分)
科学的道路是曲折的。学术上的顽固堡垒,往往需要各路兵马从不同角度加以围攻,才有可能攻克。100多年来,化学家、药物学家、医学家从各个方面对吗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科学家也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20世纪60年代初期,年轻的药理学工作者邹冈在我国著名药理学家张昌绍教授的指导下,把很
少量的吗啡直接注射到家兔的脑子里,发现只用十万分之几克,也就是全身用量的五百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就能引起明显的镇痛效果。这说明,吗啡起止痛作用的部位就在脑子很有限的区域。后来人们又发现,吗啡的分子结构有左旋、右旋两种形式。左旋吗啡和右旋吗啡结构非常相似,就像人照镜子时看到镜中人像和自己一模一样,所差的只是自己的左手成了镜中人的右手。尽管这两种分子结构很相似,但在人体内的作用却不相同:只有左旋吗啡有效,右旋就没有止痛作用。这些表面看来很奇特的现象促使人们推想,身体里可能有一些特定的部位,是专管止痛的,但它上面挂着一把锁,只有左旋吗啡这把钥匙,才能打开这把“镇痛之锁”。别的钥匙即使表面看来很相像,也无法把它打开。这把“锁”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吗啡受体”或者叫“鸦片受体”。由于这种科学幻想的驱使,人们付出很大努力去寻找“吗啡受体”。到1973年,人们终于找到了它,而且证明人、猴、猫、兔、鼠等动物的脑子里都存在着“吗啡受体”。这就说明它是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各种动物所共有的一种结构。
1.“学术上的顽固堡垒,往往需要各路兵马从不同角度加以围攻,才有可能攻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具体含义是什么?(6分)
2.“左旋吗啡和右旋的结构非常相似,就像人照镜子时看到镜中人像和自己一模一样,所差的只是自己的左手成了镜中人的右手。”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效果?(6分)
3.“由于这种科学幻想的驱使,人们付出很大努力去寻找吗啡受体。”能否举出事例说明科学幻想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填上正确的语句。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三杯两盏淡酒,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南唐)李煜)
3.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杜牧《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