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展开想象,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补上适当的语句。要求修辞和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内容...

展开想象,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补上适当的语句。要求修辞和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内容一致。(6分)
春天的雨,象南国少女的爱,温婉如水,含蓄娇媚;夏天的雨,                  。 春天的雨,                                       ;夏天的雨,使人想起黄钟大吕,金戈铁马,想起浑厚悠远的信天游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春天的雨,缠绵,温柔,纤细;夏天的雨,豪爽,酣畅,粗犷。

 

示例1:像北方小伙的情,炽烈如焰,热情奔放(2分) 使人想起洞箫牧笛,春花秋月,想起酒香四溢的杏花村和青烟缭绕的山野村舍(3分) 示例2:像西域大汉的舞,热情如风,酣畅淋漓,使人想起江南丝竹,杏花春雨,想起温婉多变的紫竹调和桨声欸乃的江南水乡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剧本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及人物行动来表达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存在及行动是离不开环境的。               。试想《红楼梦》这个戏有无布景演出时的两种不同效果,把大观园、怡红院、潇湘馆这些环境从形象上虚拟起来,就很难衬托出贾宝玉、林黛玉这些人物的典型性格,削弱了行动的根据,就不利于主题思想的充分表达。
① 句话同时还指出了人和环境、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 统戏曲以演员虚拟动作来表达环境,放弃了生动具体的景物造型形象及其突出
人物行动、突出主题思想的艺术功能 。
③恩格斯说“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④在许多创新剧目的演出效果上会大为减色的。
⑤这里的典型环境,除了自然环境外,还包含着很广泛的社会内容。

A.②③⑤④①

B.③①②⑤④

C.③⑤①②④

D.②④③⑤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从事现代教育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另类”思想更应充分的宽容和鼓励,从而为他们一个宽自由的抒写空间。

B.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C.如果中国不缓解人口增长对水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语文学习无论是它的内容还是它的形式,都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加强综合性测试无疑更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理想主义只是一种精炼的写实主义,以理想派攻击写实派,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

B.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C.强调规范答题,这其实是在培养认真细心严谨的行为习惯,好作风是“规”出来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D.时下,明星整容已成潮流,大众也能理解明星的面子至关重要,但是,当有媒体问到此事,许多明星的态度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让观众猜疑纷纷。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悲鸟(hào)古木(sh?n)血(mén)心自问青(zh?ng)

B.铁(jì)呕哑( zhāo)哳教(fāng)一(chóu)莫展

C.饿(pi?o)狗(zhì)槁(pù)舟(jì)

D.(qì)而不舍(ku?)步(zhōng)规中矩(zh?o)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20分)
仰望:一种精神姿势
①在先者关于“生命、时空、信念……”的声音中,有一帖话,于我堪称最璀璨、最完美的表述,此即康德的墓志铭:“有两样东西,对它们的盯凝愈深沉,它们在我心里唤起的敬畏与赞叹就愈强烈,这就是: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②“仰望星空”--许多年来,这个朴素的举止,它所蕴含的生命美学和宗教意绪,一直感动和濡染着我。在我眼里,这不仅是个深情的动作,更是一束信仰仪式。它教会了我迷恋和感恩,教会了我如何守护童年的品行,如何小心翼翼地以虔敬之心看世界,向细微之物学习谦卑与忠诚……谦卑,人只有恢复到谦卑,生命才能获得神性的支持,心灵才能生出竹节的高度与尊严。
③如果说“仰望”有着精神同义词的话,我想,那应是“憧憬、虔敬、守朴、遵诺、履约、皈依、忠诚……”之类。“仰望”--让人端直和挺拔!它既是自然意义的翘首,又是社会属性的膜拜;它可形容一个人的生命动作,亦可象征一代人的文化品性和精神姿势。因此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观察习惯:看一个人对“星空”的态度--有无“仰”之虔敬,有无和“仰”相匹配的气质……某种意义上,看一个人如何消费星空,便可粗略判断他是如何消费生命的。于一个时代的整体人群而言,亦如此。            
④在古希腊,在古埃及,在古华夏,当追溯文明之源时,你会发现:最早的文化灵感和生命智识莫不受孕于对天象的注视,莫不诞生于玉穹苍庐的感召和月晕清辉的谕示!神话、咏叹、时令、历法、图腾、祭礼、哲学、诗辞、占卜、宗教、艺术……概莫能外。日月交迭,星转斗移;阴晴亏盈,风云变幻;文化与天地共栖,人伦与神明同息;银河璀璨之时,也是人文潮汐高涨的季节。星空,对地面爬行的人来说,不仅是生理依赖,也是精神的依赖;不仅是光线来源,也是诗意与梦想、神性与理性的来源。从雅典神庙的“认识你自己”到贝多芬“我的王国在天空”;从屈原“夜光何德,死而又育”的天问,到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之郗嘘……正是在星光的抚照与萦绕下,“人”才印证了自己的立足点,确立着无限和有限,感受到天道的永恒与轮回,从而在坐标系中获得生命的镇定。失去星空的笼罩和滋养,人的精神夜晚该会多么黯然与冷寂!生命之上,是山顶;山顶之上,是“上苍”。对地球人来说,星空即唯一的“上苍”,也是最璀璨的精神屋顶,它把时空的巍峨、神秘、诗意、纯净、浩瀚、深邃、慷慨、无限……一并交给了你。汉语构词真的奇妙,把“信仰”二字拆开来,你即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唯仰者信,唯信者仰。
⑤对星空的审美态度和消费方式,往往可见一个时代的生存品格、文化习性和价值信仰。我发现,凡有德和有信的时代,必是谦卑的时代,必是尊重万物、惯于膜拜和仰望的时代;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涨潮的季节,也必是凝视星空最深情与专注之时。应该说,半世纪之前的人类,在对星空的消费上,基本是一种纯真的、童年式的文化和精神消费--幻想式、恋曲式的,更多地,人们用一种唯美和宗教的视线凝望它;但现代以来,随着技术信心的膨胀和飞行工具的扩张,人们却变得实用了、贪婪了,开始用一种急躁的物理的方式染指她……手足代之目光,触摸代之表白。这有个标志点:公元1969年7月20日,随着“阿波罗”登月舱缓缓启开,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地球人,在一片人类从未涉足过的裸土上,插下了一面星条旗。
⑥ 当星空变成了“太空”、意象变成了领地,当想象力变成了科技力和生产力,“嫦蛾奔月”变成了“太空竞赛”和“星球大战”--人类对星空的消费,也就完成了由“爱慕”向“占有”的偷渡,对它的打量也就从“恋情式”进入了“科技式”和“政治式”,膜拜变成了染指和窃取。不仅恋曲结束了,连爱情也一并死掉了。
⑦ 至此,康德和牛顿所栖息的那个精神夜晚,彻底终结。他们的“星空”已被彻底物理化。
1.文章一开始就引用康德的墓志铭,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2.文章第二段中“仰望星空”所蕴含的生命美学和宗教意蕴具体指什么?(4分)
3.根据文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不同时代的人对“星空”的不同态度。(4)
4.结合全文,就本文突出的艺术手法,选择两个简要举例加以赏析。(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