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小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小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陵,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诗歌第二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寂寞”的?(4分)

 

1.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描绘出一幅月下西园凄清寂寞的景象。(描述景象2分,概括意境2分。) 2.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微细的声音,以动写静,反衬出夜的寂静,从而衬托出他在谪居中郁悒的情怀,谪居偏远之地,孤独愁苦,心情无人理解的寂寞情怀。(答出“以动写静”或反衬2分,感情理解准确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又中宏辞。郭子仪辟佐朔方府,子仪入朝,使主留事。李怀光与监军阴谋矫诏诛大将等,以动众心,欲代子仪。黄裳得诏,判其非,以质怀光,怀光流汗服罪。于是诸将狠骄难制者,黄裳皆以子仪令易置,众不敢乱。

     入为侍御史,为裴延龄所恶,十期不迁。贞元末,拜太子宾客,居韦曲。时中人欲请其地赐公主,德宗日:“城南杜氏乡里,不可易。”迁太常卿。时王叔文用事,黄裳未尝过其门。婿韦执谊辅政,黄裳劝请太子监国,执谊日:“公始得一官,遽开口议禁中事!”黄裳怒日:“吾受恩三朝,岂以一官见卖?”即拂衣出。

     皇太子总军国事,擢黄裳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是,夏绥银节度使韩全义愉佞无功,因其来朝,白罢之。俄而刘辟叛,议者以辟恃险,讨之或生事,唯黄裳固劝不赦,因奏罢中人监军,而专委高崇文。凡兵进退,黄裳自中指授,无不切于机。崇文素惮刘澭,黄裳使人谓日:“公不奋命者,当以涟代。”崇文惧,一死力缚贼以献。蜀平,群臣贺,宪宗目黄裳日:“时卿之功。”

     始,德宗创艾多难,务姑息藩镇,每帅臣死,遣中人伺其军,观众所欲立者,故大将私金币结左右,以求节制,晏年尤甚,方镇选不出朝廷。黄裳每从容具言:“陛下宜鉴贞元之弊,整法度,睃损诸侯,则天下治。”帝尝问前古王者所以治乱云云,黄裳知帝锐于治,恐不得其要,因推言:“王者之道,在修己任贤而已。王者择人任而责成,见功必赏,有罪信罚,孰敢不力!”帝以黄裳言忠,嘉纳之。由是平夏、翦齐、灭蔡、复两河,以机秉还宰相,纪律设张,赫然号中兴,自黄裳启之。

    元和二年,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河中、晋绛节度使,俄封邠国公。明年卒,年七十。

     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枢葬焉。尝被疾,医者误进药,疾遂甚,终不怒谴。然除吏不甚别流品,通馈谢,无洁白名。当大政未久,不究其才,及处外,天下常所属意。卒后数年,御史劾奏黄裳纳邠宁节度使高崇文钱四万五千缗,按故吏吴凭及黄裳子栽,辞服。帝念旧功,但流凭昭州,原载不问。    

(《新唐书》卷一百八十二·列传第九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除吏不甚别流品    除:任命,授职。

 B.以机秉还宰相       秉:通“柄”,权力,权柄。

 C.黄裳未尝过其门    过:经过。

 D.阴谋矫诏诛大将    矫:假传(命令)。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明杜黄裳“善谋”和“雅澹”的一组是(       )

 A.①自中指授,无不切于机    ②医者误进药,疾遂甚,终不怒谴

 B.①以辟恃险,讨之或生事    ②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

 C.①得诏,判其非,以质怀光    ②为裴延龄所恶,十期不迁

 D.①赫然号中兴,自黄裳启之   ②纳邠宁节度使高崇文钱四万五千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黄裳针对藩镇长官长期呆在朝中、不理政务的现实,常常劝说德宗皇帝,以贞元年间的弊政为借鉴,整顿法度,削减藩镇特权,皇帝欣然采纳,于是带来了中兴的局面。

 B.杜黄裳任太常卿时,曾劝辅佐朝政的韦执谊请求太子监理国政,韦执谊并未以礼相待,杜黄裳愤怒地说,我受三朝恩惠,岂能因一个官职出卖自己,说完拂袖而出。

 C.杜黄裳为门下侍郎时,刘辟叛乱,他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武力平叛,奏请免除宦官监军,专门委托高崇文平叛。凡是军队的进退,黄裳都参与指挥,无不合乎军机。  

 D.杜黄裳曾奉命主持朔方府军务,李怀光与监军趁郭子仪入朝,暗中谋划假传圣旨制造混乱,想趁机取代郭子仪。黄裳得到诏书,判明真伪,果断采取措施,稳定了局面。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者择人任而责成,见功必赏,有罪信罚,孰敢不力?(5分)

(2)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谁更“现代”?

至少从十九世纪初开始,人们就非常关注现代性问题,但人们很少对现代性进行评估。美国的一些政治学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在他们看来,“现代性”不仅意味着缺少传统信仰,还意味着自我表现。

为了对这种属性进行评估,他们在研究中使用了“世界价值标准研究”中的评估标准,该项研究是通过对占世界总人口80%以上的、许多国家的民众广泛提问而进行的一种国际合作研究。其第一项标准即 “世俗理性”标准,指人们对宗教的态度、对权威的尊重以及对爱国主义的态度。第二项标准即 “自我表现”标准,源自有关人身安全、信任他人、两性角色以及个人幸福等问题,而“自我表现”从定义上说是指从生存的迫切需求中摆脱出来。

各个国家的数据被归类为9大文化群体,大多数西方国家表现出具有很高的现代性程度,而发展中国家通常表现出现代性程度较低。有儒家传统和世俗价值标准的国家与西方国家相比,往往具有较强的世俗理性特点和较低的自我表现标准。

拥有相同文化的西方国家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信奉新教的欧洲国家比信奉天主教的欧洲国家以及讲英语的国家具有更高的“现代性”程度,这反映了很低的宗教信仰程度和高度的宽容和信任,这也是欧洲新教的传统特点。有研究者认为,天主教社会的现代性位置较低,可能是由于罗马天主教是—种等级分明、集中管理的宗教;讲英语的国家所处位置还要低,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具有较高的宗教信仰程度。

经济情况是决定某一社会在世界态度及不同文化群体中所处位置的基本因素,但在任何社会内部,宗教文化传统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在美国,天主教徒的基本价值观类似于新教徒的基本价值观;而在尼日利亚,基督教徒的价值观与穆斯林价值观非常接近,但与西方基督教徒的价值观却相距甚远。

人们普遍认为,世界正日益美国化,但有关的分析表明,美国化主要发生在可口可乐、麦当劳和肯德基等表面层次上,因为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欧洲国家所走的道路与美国不同,与其他具有同样繁荣程度的社会中的民众相比,美国民众具有更多的传统价值观和信仰。位于现代性前沿的不是美国,而是北欧各国。

1.从原文看,下列对“现代性”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性”不仅意味着缺少传统信仰,还意味着自我表现。

    B.“现代性”与“世俗理性”、“自我表现”的内容密切相关。

    C.“现代性”是指一种从生存的迫切需求中摆脱出来的情况。

    D.“现代性”的高低程度在相同的文化群体中并不完全相同。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评估现代性使用了“世界价值标准研究”中的评估标准,并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80%以上的民众进行了广泛提问。

    B.有儒家传统和世俗价值标准的国家现代性程度较低,因为它们往往世俗理性特点较强和自我表现标准较低。

    C.西方国家中,现代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信奉新教的欧洲国家、信奉天主教的欧洲国家、讲英语的国家。

    D.“美国化”不能说明美国现代性程度最高,因为美国民众比生活在同样繁荣程度社会中的民众有着更多的传统价值观和信仰。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个社会的宗教信仰程度与现代性程度呈现的反比正是宗教信仰和现代性之间存在尖锐矛盾的体现。

    B.从现代性的特点来看,对佛教或伊斯兰教有着高度信仰的国家,它们的现代性程度是相对较低的。

    C.经济情况是决定一个社会在世界态度中位置的基本因素,因此,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其现代性程度必然较低。

    D.美国的现代性落后于北欧各国的现代性,发展中国家应该逐渐远离美国文化,学习更现代化的欧洲文化。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A.方与圆       B.理想与现实      C.长处与短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试题。
读 书 苦 乐
杨 绛
①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②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Epictetus)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④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⑤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各种各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自会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塞纳河上宏伟的大桥,我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底下那群捡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去串过门儿啊。
⑥可惜我们“串门”时“隐”而犹存“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圣毫毛变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1.第①段中作者认为,为了实用的读书“当然得下苦功夫”。(1)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属于“苦读”吗?(2)作者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赞成的,还是不赞成的?(4分)
答:(1)                         (2)                        
2.在作者读书的过程中的“乐在其中”包含那些方面?请用原文分条回答。(6分)
答:                                                                    
3.(1)第④段中,“走入真境,遇见真人”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2)第⑥段中,“而犹存‘身’”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包含的内容。(6分)
答:                                                                    
5.(1)文中作者认为的读书之“苦”指什么?(2)作者认为的读书之“乐”指什么?(4分)
答:(1)                                                                 
(2)                                                                

 

查看答案

下面是《雷雨》中部分修改情况,请分析修改后的好处。(4分)
修改前——
周 萍 你是谁?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修改后——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