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他游侠般出现在文坛上,又像流星般...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他游侠般出现在文坛上,又像流星般在最光亮的时候消失在天际,生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死后是声名远扬,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

B. 日前,上海世博会成功开幕,各国的园馆都装饰、布置得美轮美奂,各具特色。前往参观游览的人排成长龙,静心等待。

C. 4月28日9点,制造南平校园惨案的凶手郑民生伏法。然而,就在郑民生被枪决不到6 小时后——15时左右,广东省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又发生校园血案。

D. 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往往感动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D 【解析】A.“墙内开花墙外香”:比喻有的人才在本单位本地不吃香而在外单位外地吃香的不正常现象;也引申为其他事物在出产地不如在外地受欢迎;B.“美轮美奂” 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C. “伏法”,犯人被执行死刑;D此处应当用“常常”。常常强调事情或行为动作发生地经常性和频繁性,而“往往”是强调按照经验在某种条件下的情况通常是这样的,必须是带有某种规律性的动作。此句的行为动作,既没有“一定得条件”,也并不“带有某种规律性”,所以只能用“常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宇的一组是        (  )

A.松弛      撕打        学负五车        腹有诗书气自华

B.更迭      祛除        共商国事        众人拾柴火焰高

C.按捺      整饬        察颜观色        多行不义必自闭

D.换檄      谒见        平心而论        放之四海而皆准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影视作品类型化成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影视审美情趣多元化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收视率、票房率等影视市场机制

的影响。

B.类型化的影视作品可以有效地避免创新所致的商业风险,避开文化市场竞争中的

不利因素。

C.在收视率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氛围中,影视作品审美品味不迎合最大数量的观众

的需求是不现实的。

D.影视作品类型化既是大众审美文化丰富性的要求,也是影视作为一种艺术审美形

态的要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5分)
老   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读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1.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写到老屋,这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4分)
2.综观全文,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6分)
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作者以自己的两句诗作为文章的开头,入题很自然。这两句诗也委婉地解释了自己这些年没有回老家的真实原因。

B.“文化大革命”后作者曾两次回老家,两次的情况不同,作者的心绪也不同。可见他对故乡的感情深浅取决于当时的心情。

C.作者在第九段中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老家的河流、风沙、炊烟以及灶下做饭的人等,表现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伤感情绪。

D.从文章倒数第二段来看,作者坚持“老屋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主要是怕老屋不在了而被家乡父老乡亲遗忘。

E.文章的最后一段表明,故乡面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作者的老屋最终也将会消失。作者对老屋的消失虽伤感却又能理解。

 

查看答案

(1)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2)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荀子.劝学》)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举匏樽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查看答案

学校要举行课本剧汇报表演,请你结合剧情内容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超过40个字。(5分)
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
串联词(1)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罗密欧与朱丽叶》,由高二一班演出。
串联词(2)                                                       。下面请欣赏高二四班演出的《西厢记?长亭送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