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5分) 老 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读过两句旧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5分)
老   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读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1.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写到老屋,这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4分)
2.综观全文,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6分)
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作者以自己的两句诗作为文章的开头,入题很自然。这两句诗也委婉地解释了自己这些年没有回老家的真实原因。

B.“文化大革命”后作者曾两次回老家,两次的情况不同,作者的心绪也不同。可见他对故乡的感情深浅取决于当时的心情。

C.作者在第九段中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老家的河流、风沙、炊烟以及灶下做饭的人等,表现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伤感情绪。

D.从文章倒数第二段来看,作者坚持“老屋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主要是怕老屋不在了而被家乡父老乡亲遗忘。

E.文章的最后一段表明,故乡面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作者的老屋最终也将会消失。作者对老屋的消失虽伤感却又能理解。

 

1.(1)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1分) (2)表达了作者对故园荒废的感伤(1分) (3)写老屋与新房对照,与末段意思照应(1分)(整体1分) 2.作者思念家乡、尊重家乡,却不想再回去。(2分)一是因为家里已没有亲人。(2分)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来的人都不认识;(1分)三是因为新的正在兴起,旧的终究要消失。(2分)因此作者只能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这种矛盾。 3.CE 【解析】 1.每点1分。 2.7分 3.5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2)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荀子.劝学》)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举匏樽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查看答案

学校要举行课本剧汇报表演,请你结合剧情内容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超过40个字。(5分)
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
串联词(1)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罗密欧与朱丽叶》,由高二一班演出。
串联词(2)                                                       。下面请欣赏高二四班演出的《西厢记?长亭送别》。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末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

D.罗曼罗兰在构思他心目中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时,他焦躁不安了半年,有一天,他登上山顶,看见一轮太阳正在喷薄而出,于是,罗曼罗兰心目中久久酝酿的英雄在东地平线上出现了。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阻遏(è)睫毛(jié)安谧(mì)汗流浃背(jiá)

B.溺爱(nì)晨曦(xī)蛮横(hènɡ)战战兢兢(jīnɡ)

C.摭拾(zhí)宠爱(chǒnɡ)说教(shuō)顺手攫来(jué)

D.涉猎(shè)恪守(kè)麦穗(suì)瞠目结舌(chēn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它们的生存方式,引发了人们许多思考:有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沙漠大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