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别人的城市,我们的家 庞 白 ①不知道别人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别人的城市,我们的家

 庞  白

    ①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在城市中穿行,我很容易想起这样一句话:这是别人的城市。每每审视自己与城市的关系的时候,这个句子总不由自主地跳入我的脑海。

    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在内心深处把自己融进城市,把城市看成是自己的。事实上我也曾这样努力过。脚下这座城市,我也生活了将近二十年,比在老家生活的时间还长,但至今对这座城市却常感陌生。真有点莫名其妙。我很佩服,也很羡慕一种人。那种人有这样的本事:好像处处都是他们熟悉的自小长大的地方,每处地方他们都能迅速融入其中,在其中交朋结友,郊游,逛街,工作,生活,如鱼得水。只是偶尔因语言的差别才会突然记起他们不是本地人,除此之外,他们甚至比本地人还本地人。

    ③在城市中生活却没有融入城市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我常百思不得其解。每每夜深人静或在别人的城市里行走时,儿时那些残旧的老屋、清澈的小溪、坎坷的青草坡、淳朴的笑容、温热而熟悉的乡音扑面而来。为什么入梦的不是暧昧的霓虹灯、川流不息的车辆、焦虑和激动的人群呢?

    ④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难道城市也因熟悉而让自己漠然了?可能是吧,但也不尽然,否则又如何解释颤动内心那根柔软相思之弦的,常是老家那些景物,而非这个城市或那个城市的灯红酒绿呢?也许用“距离产生美”来解释更能让自己满意,也更合情合理一点。归根结底,可能还是因为就像人不可能有两次生命一样有两个故乡吧。而故乡正是给了我们生命的地方,那是来自血源的、无法忘怀的记忆。这样的记忆,会让我们的灵魂一生都散发着与生俱来的那种甜甜的、忧伤的、淡淡的味道,总在不经意之间告诉我们:你从何而来!这样的感觉就像一根线牵着飘飞的风筝,无论飞得多远,总与捏线的手息息相连,一刻不离。

    ⑤在城市中生活,其实早已把家放置在别人的城市里,成为别人城市里的故乡人了。从乡村到城市,并将在城市里长久地生活下去,这与故乡一样似乎也成为无法改变的选择和事实。而在这样的选择和事实中,透过钢筋水泥构筑的窗口,让目光擦过云烟——眺望,云烟背后是故乡啊!这样的动作我们重复了多少年。就算如此,多少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能说不习惯城市的生活吗?当然不能,否则就是矫情了。在城市里求学,工作,结婚……更多的时候,我们心安理得地渴望着城市里的物质生活,奔走和拼搏,寻找和追寻着往往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那么,这时如果让我们忘却那么多年在城市里的生活痕迹,重新回到儿时生活的地方去,可能吗?

    ⑥让我们大声、勇敢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家!

    ⑦城市里有我们留下的太多东西。约会时的那棵树,工作的那张办公桌,购物的商店,每天回去的宿舍,夜夜睡觉的床,天天待在一起的亲人,那么多熟悉或陌生的朋友和同事,还有逐渐养成的生活习惯,一切的一切,早已融进了我们的血液,时时刻刻流动着。这是别人的城市,却有我们的家。

    ⑧就这样,我们在城市里生活着,就这样,我们在城市里想着自己的故乡。城市是别人的城市吗?故乡是我们的故乡吗?我不知道。也不想分得那么清楚。只知道就算是在别人的城市里生活和在梦里的故乡中穿梭,仍有一种感觉有点甜,有点酸,有点惆怅,仍有一些暖暖的东西在内心深处像老家门前的小溪悄悄地流着,冲刷和温暖着被生活磨砺得略显麻木或受伤了的心灵,让人舒服,让人感动。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作者对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的城市感到陌生,认为那种习惯了城市生活却非说不习惯的说法是矫情的。

B.“让我们大声、勇敢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家!”’表达了作者面对城市生活时的一种自信和自豪。

C.文章运用对比写法,在深入剖析城市与乡村存在着巨大差距的现状后,明白了自己不能融入城市生活的原因。

D.本文抒写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真切感受,既有对乡村的依恋,又有对城市生活的热爱,笔触细腻,语言质朴而清新。

 

2.作者说:“在城市中生活却感受不到自己融入城市。为什么会这样?我常百思不得其解。”其实作者已在文中对“为什么”作了解答,那么作者是如何解答的呢?请结合第④段的内容回答。(6分) 

 

3.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是别人的城市,却有我们的家”?请联系全文作答。(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别字均不得分)(14分)

①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苏轼《赤壁赋》)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⑤山围故国周遭在,                 。(刘禹锡《石头城》)

⑥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⑧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暝》)

⑨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3分)

 

   (2)第三联写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赵将马服君赵奢①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主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乎?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括既行,代廉颇。三卜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注释】①马服君赵奢:赵奢,战国时赵国的大将。马服君是赵奢的封号。 

1.下列句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父时为将 (做,担任)

B.愿王勿遣   (派遣)

C.始妾事其父  (讲故事)        

D.故卒不加诛  (最终)            

 

2.下列加点的“将”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是(    )(3分)

A.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      B.父时为将

C.括不可使将              D.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

 

3.下列对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父时为将(经常)           B.受命之日(那些日子里)

C.今括一旦为将(一时)       D.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每天)

 

4.翻译画横线的句子。(共6分,每小题3分)

(1)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2)妾得无随坐乎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伯 牙 子 鼓 琴 其 友 钟 子 期 听 之 方 鼓 而 志 在 太 山 钟 子 期 曰 善 哉 乎 鼓 琴 巍 巍 乎 若 太 山 少 选 之 间 而 志 在 流 水 钟 子 期 复 曰 善 哉 乎 鼓 琴 汤 汤 乎 若 流 水!

 

 

查看答案

将序号按语意连贯的要求填入下列文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乘船在两岸夹山的漓江上航行,最能让人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船舷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这一幅幅彩墨画,你不能不叹服诗人诗句的贴切:桂林的山啊漓江的水,情一般深啊梦一样美……

②  色虽无幽深,但青葱明丽:山石层层累累,刀劈斧削,触目是造化形成的溶洞

②江水穿峰过岩,曲曲折折,仿佛银河化为了大地上的飘带

③江峰临江陡起,谈不上海拔,但气势依然雄险;峰峦相连,蜿蜒形成一道道优美的曲线

④江面弥望中一抹抹深深的碧色,使人心醉;近处的江水却又清澈见底,荡人心胸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肖复兴评说电视连续剧《蜗居》揭示出“房子对于一代人情感价值系统无情有恨的摧毁”。它从一般平民的视角,平实而亲切的叙述方式,试图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气质。

B.汶川泥石流地质灾区的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集中进行了报道,肯定了中国政府快速、高效的救援行动。

C.四川省考试院要求各地充分利用媒体、会议等形式,加强对考生诚信考试的教育和宣传,切实防范和制止各种形式的违规情况不再发生。

D.“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曲折动人、流传千古,也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七夕”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面纱,这是只属于中国才会有的浪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