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25分) 两块面包 欧·亨利 玛莎小姐...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25分)

两块面包    欧·亨利

玛莎小姐的面包小店开在街角儿。

玛莎小姐四十岁,她心地善良,银行里有二千美元的存款。她还是独身一人。

有一位顾客每周都要光顾她的小店两三次,玛莎开始对他发生了兴趣。这是一位中年男子,戴着眼镜,褐色的胡须修剪得十分整齐。他穿着一身旧衣服。有几处还打着补丁,虽然不修边幅,看上去却干净利索,彬彬有礼。他每次来总是买两只陈面包——新鲜面包是五分钱一只,陈面包是五分钱两只——除此之外什么也不要。

有一次,玛莎注意到他的手指上有红褐色的色块。据此,她断定这位先生是个在贫困中奋斗的艺术家。为了证实自己对他职业的猜想,她把一幅油画挂在柜台后面货架上一个显眼的地方。这是一幅威尼斯风景画,任何艺术家都不会忽略它。

那位顾客又来了。果然,他看到了这幅画。“小姐,您的这幅画挺不错嘛!”

“真的吗?您觉得这是幅好画吗?”她为自己的成功暗喜。

“可它的构图不够均衡,透视也不太准。再见吧,小姐!”

他眼镜后面的那双眼睛是多么柔和,多么亲切啊!他一眼就能看出透视画得不准,可却不得不靠陈面包过活!但玛莎明白,虽则不幸,可一个天才在成名之前,常常是不得不如此艰苦奋斗一番。

从此之后,这位彬彬有礼的艺术家,她现在是这样认为的,每次来都要和玛莎聊一会儿。但他仍旧只买陈面包,从未要过柜台上任何一种美味糕点。他渐渐地消瘦了,而且神情沮丧。玛莎开始担心起来,见他每次只买那么点儿可怜的东西,她很心痛,想给他加点儿好吃的可又怕冒犯了他,因为她知道艺术家往往是自尊心极强的。

玛莎开始注意打扮自己。她穿上了那件蓝点丝绸背心。一天,这位顾客又来了,仍要他的陈面包。正当玛莎取面包时,外面传来一阵刺耳的尖叫声,一辆车喧嚣而过。这位可爱顾客赶快跑到门口去观望——任何别人此刻也会这样的。玛莎灵机一动,立刻抓住这个天赐良机。她迅速地在每个陈面包上深深地切了一刀,分别塞进一大块黄油,然后又将面包紧紧夹好。当这位先生返回柜台时,玛莎已像往常那样在用纸包着陈面包了。

玛莎暗自微笑,对自己的大胆及慷慨的冲动感到高兴。但又不禁焦虑不安。是不是太冒失了?他会生气吗?肯定不会,吃的东西是不会说话的,而黄油也绝非女性冒失的象征。

  那天玛莎久久想象着当这位可爱的顾客发现她的小把戏时的情景。大概会放下画笔和调色板,站在画架旁,那上面摆着他正在画的那幅画,然后,他开始准备那只有干面包和白开水的午餐,他把面包切开——啊,想到这儿,玛莎脸红了。当他吃面包时会想到那只把黄油放进去的手吗?他会……

门铃刺耳地、恶狠狠地响了起来,打断了这令人愉快的遐想。玛莎快步来到店堂,两个男人已经站到柜台前,一个是她从未见过的年轻人,另一个就是她那可亲的贫困不堪的艺术家。今天早上她那颗善良的心还曾为他动过恻隐之情。

可他却一反常态,脸涨得通红,帽子推到了后脑勺,头发乱蓬蓬的。他紧握拳头,凶狠地向玛莎挥舞着,要知道,是向玛莎小姐啊!

“蠢东西!”他声嘶力竭地吼着,像敲鼓一样擂着玛莎的柜台。“你毁了我!”他叫喊着,眼镜后面那双蓝眼睛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我要你知道,你是个多管闲事的混帐女人!”

玛莎要站不住了,她虚弱地靠着柜台,一只手放在她穿的那件最好的背心上。这时,陌生人抓住了那位正在喊叫的顾客的衣领。

他把那愤怒的家伙拽到了门口,转过身来对玛莎说:“我们在同一办公室工作。他为市政厅一个新的设计图已经辛辛苦苦干了三个月了。为的是用它参加一次有奖竞赛。昨天他用墨水笔描出了底线,你知道,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打稿,再用墨水笔去描,然后用陈面包屑擦去铅笔线。马姆勃格一直在您这儿买陈面包,可是今天……马姆勃格的设计图,全毁了……”

玛莎走进内室,脱下蓝点丝绸背心,又换上那件烟色斜纹哔叽的,然后回到柜台,坐下了……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构思独特,以两块黄油面包为线索,使小说的结构非常严谨。

B.“外面传来一阵刺耳的尖叫声”是这篇小说的重要情节,它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C.小说在刻画玛莎小姐这一形象时,多次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D.画横线的内容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姆勃格一反常态的样子。

E.小说的结尾写马姆勃格是一位制图员,这在前面已有多处伏笔,因此结尾让人有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之感。

2.小说中玛莎小姐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6分)

3.小说结尾写玛莎脱下蓝点丝绸背心,有什么作用?请分析。(6分)

4.莱辛在《拉奥孔》中说:“艺术家的创作,不是让人一看就了事,还要人玩索。”请结合全文,探究“玩索”的内涵,并从写作的角度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

 

1.E-3分、B-2分、C-1分 2.①善良,有恻隐之心。②大胆,慷慨。③浪漫,富于幻想。④有小聪明。分析略。 (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答对1点得2分,没有分析得一半分) 3.①呼应前文“为了吸引意中人的注意,玛莎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蓝点点丝绸背心”。②与前文形成生动而鲜明的对比,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心理。 ③巧妙地点出了玛莎恋情初萌时的欢快以及希望破灭后的悲痛,微妙地展示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④与“一只手放在她穿的那件最好的背心上”形成呼应,写出其见到马姆勃格发火的震惊到明白真相的过程及心理变化。(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4.①内涵:出乎意外的结局,巧用误会。(2分) ②小说欲奇故平,欲擒故纵,把小说的“文外之旨”悄悄地隐藏起来,让读者以为事情的发展本应往东,但在收尾处他却妙笔一转,来了个西向而行。误会解开之时,也是作者抖包亮底之时,更是作品的悲剧力量充分显现之时。正是最后这精彩的一笔,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使小说的发展合情合理。(4分) ③我们在写作中要学会构思。一个异峰突起,出乎意外的结局就显得特别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千把字的篇幅,尺水兴波,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和沉思。(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屈原《离骚》)

(2)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

(3)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11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醾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得”,一作“渐”。②花名,本为酒名,以花颜色似也,故取以为名。

    ③婉娩,柔美,美好;迟暮。

1.结合作品简要赏析,词的上片在描写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怎样的特点。(5分)

2.在词的下片中,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延中,玄极言无隐。科日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                      属:连缀

B.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                      乖:违背

C.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意:意料

D.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                   喻:打比方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3分)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

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5分)

(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5分)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当今画坛,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仿佛批评家是隔夜的麻辣汤,全部变了质。这实在是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结识的批评家,几乎都是爱读书爱思考的高手,几乎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也是自强不息的奋斗者。作为批评界的一员,反躬自问:画家蔑视批评家,肯定是有原因的。究其原因如下:

    画是有形的诗,讲究直觉与意境。批评是无形的思,侧重理性与逻辑。诗与思是宿敌。柏拉图要把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诗人对他也没有好感。儒家诗圣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被儒家思想家朱熹颇为不屑地批评说:“道它作甚?”言下之意是很无聊很没有意思。

    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语言表达的障碍,言不由衷是态度虚伪,词不达意是水平欠佳,言不尽意是效果有限。“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话语不能贴切、充分地表述思想,于是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卦象的延伸就是画,东汉刘熙解释说:“画,卦也。”这意味着古人认为画画比说话优越。

    批评文章通常是即兴的随笔,与写意画相通。写意画家的作品,不经意的败笔很常见,如同颜真卿打叉画圈的行书或黄宾虹的乱笔,感觉很自然。批评家的文章却不能有败笔。批评家如果引经据典,会被讥之为卖弄;不引经据典,批评就成了知心话,说多了则假,这样的文本,又会被认为没有深度。如果形而上地议论,画家便指责批评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普通画家看批评家,也会像老板看老婆,越看越难看。

    广义的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凡是自大的画家无不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于是,偏重赞赏的批评,除了当事人之外,会受到画坛广泛的排斥,斥之为吹捧。反之,对于批评界的指责,画家又以外行为由加以抵制。

    批评文章如果是艺术品的说明词,就降格为应用文。批评文章如果把作品视为直观的现实,就成了社会学、文化学的业余议论。批评家如果把作品作为解释的容器,可以装进不同的观念,画家会质疑:那我在那里?

    晋唐以来的价值观,看重的是文章,其次是书法,最后是绘画。而今反过来了:画最值钱,书法其次,文章最贱。按照国营牌价,名人一篇文章的稿酬,相当于书法名家在宣纸上写一撇或名画家在画上滴一点。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比苏东坡评论二王、张旭、怀素、颜真卿、吴道子等名家的文字加起来还长。不长就不学术的西式文本摧毁了一字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怎能让人器重?

    大画家都是有思想的人物,如果涉足批评,肯定比很多批评家高明。又由于轻文重画是全社会的综合态度,致使进入批评界的一流人物实在是太少。就凭你那几个筋斗翻来翻去,他能看得上眼吗?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画家轻视批评家”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画是有形的诗,批评是无形的思,诗与思是宿敌。

    B.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话语往往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

    C.画家们认为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用。

    D.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无法让人器重。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思想,卦象的延伸就是画,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其实

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是最早的画。

    B.批评文章应是对艺术品的评价,如果只是对艺术品的客观介绍,那就降低了批评

文章的品味,成了应用文。

    C.从价值观上看,当代的书画价值要远远高于文章的价值,这和晋唐以来中国长期

形成的价值观截然相反。

    D.大画家都是很有思想的,如果他们能写批评文章,一定会提高批评文章的品格,

但是现在真正写批评文章的一流人物实在太少。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遭到画家的蔑视,其结果是批评文章越来越被画家轻视。

    B.批评文章类似写意画,但写意画可以有不经意的败笔,批评文章则不允许出现败

笔,否则就会被认为没有深度。

    C.批评文章分为赞赏类和指责类两种,自大的画家总是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

他人,这无疑增加了批评的难度。

    D.批评文章应学习一字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不应盲目效法西式文本。

 

查看答案

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