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延中,玄极言无隐。科日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                      属:连缀

B.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                      乖:违背

C.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意:意料

D.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                   喻:打比方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3分)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

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5分)

(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5分)

 

1.D 2.B 3.B 4.(1)(道士)说完就 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采分点:“讫 ”“亟”“所之”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采分点:“更张”、“事有不便者”定语后置句应调整语序、“隐”各1分,句子大意2分) 【解析】 1.喻:使……明白。 2.(①是道士对欧阳玄未来的估测;③只能说明他的研究面很广,并不能说明他的才干卓异;⑤重点强调欧阳玄临难不退、坚持己见的个性) 3.(文章中并没有提到欧阳玄严惩豪门大族的信息) 4.参考译文: 欧阳玄,字原功,是浏阳人。他的祖先居住在庐陵,与文忠公欧阳修出于同一宗。到他的曾祖父欧阳新时才迁居到浏阳,所以他是浏阳人。欧阳玄幼年聪慧,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各书。八岁能背诵,才开始跟随乡学先生张贯之学习,一天能记下几千字,就知道如何写文章。十岁时,有一道士凝视欧阳玄,告诉张贯之说:“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以后会以文章为天下之冠,有担负朝廷重任的才能。”说完就离开了,急忙出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朝廷派遣使者巡查各县,欧阳玄以学生身拜见使者,使者命其作梅花诗,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来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十四岁时,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下笔成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于高等。成年后,闭门读书几年,人们见不到他的面,经史百家,没有不研究的,对伊、洛学派的本末,尤其淹博贯通。 延祐二年(1315),朝廷开科举选拔人才,欧阳玄考中进士,授职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遣为太平路芜湖县尹。县里有很多不易判明的案件,长时间不能判决,欧阳玄审察案件的实情缘由,一一做了裁决。豪门大族不合法度,残害他们役使的奴仆,欧阳玄判决让奴仆赎身为平民。赋税征发都很适时,教育感化的政策得到普遍推行。又调任武冈县尹。县里管辖溪洞,少数民族错杂居住,抚育爱护稍有不一致,就会兴兵作乱。欧阳玄到任一个多月,赤水、大清两洞聚众械斗,官府管事的人相顾失色,没有什么办法。欧阳玄独自一人骑马让两个人跟从他,直接到达械斗的地方劝戒他们。到了地方,就看到死伤的人到处都是,械斗还没停止。械斗的人熟知欧阳玄的大名,放下兵器,排列在马前跪拜,说:“我们这些人不是不害怕法度,因为一件事向县里告状,县官不认为有理,反而用徭役赋税搜刮民财,事情不能忍受,于是因激愤而决心走上这条死路。没料到烦劳您亲自前来。”欧阳玄拿祸福的道理来开导,回去替他们办理他们的案件,械斗的人终于安定下来。 致和元年,升迁为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第二年,刚刚设置了奎章阁学士院,又设置艺文监隶,都挑选清廉有声望的官吏来任职,文宗亲自任命欧阳玄为艺文少监。至正三年,皇帝下令修编辽、金、宋三史,召命欧阳玄为总裁官,欧阳玄亲自定出例子,使编撰的人有依据。史官中有愤愤不平为显露才能使评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用口舌争辩,等到他呈上文告,就拿笔易改文字。到了论、赞、表、奏这些篇章,就都由欧阳玄编写。至正五年,皇帝因为欧阳玄在几个朝代作官,并且有修编三史的功劳,命令丞相,越级授予他爵位秩禄,于是打算授予翰林学士承旨一职。至正十七年春天,欧阳玄想还乡,皇帝不答应。欧阳玄长时间生病,不能走路。这年十二月戊戌日,在崇教里的寓舍逝世,享年八十五岁。皇帝赏赐的钱十分丰厚,追封楚国公,谥号为“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当今画坛,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仿佛批评家是隔夜的麻辣汤,全部变了质。这实在是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结识的批评家,几乎都是爱读书爱思考的高手,几乎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也是自强不息的奋斗者。作为批评界的一员,反躬自问:画家蔑视批评家,肯定是有原因的。究其原因如下:

    画是有形的诗,讲究直觉与意境。批评是无形的思,侧重理性与逻辑。诗与思是宿敌。柏拉图要把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诗人对他也没有好感。儒家诗圣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被儒家思想家朱熹颇为不屑地批评说:“道它作甚?”言下之意是很无聊很没有意思。

    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语言表达的障碍,言不由衷是态度虚伪,词不达意是水平欠佳,言不尽意是效果有限。“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话语不能贴切、充分地表述思想,于是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卦象的延伸就是画,东汉刘熙解释说:“画,卦也。”这意味着古人认为画画比说话优越。

    批评文章通常是即兴的随笔,与写意画相通。写意画家的作品,不经意的败笔很常见,如同颜真卿打叉画圈的行书或黄宾虹的乱笔,感觉很自然。批评家的文章却不能有败笔。批评家如果引经据典,会被讥之为卖弄;不引经据典,批评就成了知心话,说多了则假,这样的文本,又会被认为没有深度。如果形而上地议论,画家便指责批评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普通画家看批评家,也会像老板看老婆,越看越难看。

    广义的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凡是自大的画家无不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于是,偏重赞赏的批评,除了当事人之外,会受到画坛广泛的排斥,斥之为吹捧。反之,对于批评界的指责,画家又以外行为由加以抵制。

    批评文章如果是艺术品的说明词,就降格为应用文。批评文章如果把作品视为直观的现实,就成了社会学、文化学的业余议论。批评家如果把作品作为解释的容器,可以装进不同的观念,画家会质疑:那我在那里?

    晋唐以来的价值观,看重的是文章,其次是书法,最后是绘画。而今反过来了:画最值钱,书法其次,文章最贱。按照国营牌价,名人一篇文章的稿酬,相当于书法名家在宣纸上写一撇或名画家在画上滴一点。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比苏东坡评论二王、张旭、怀素、颜真卿、吴道子等名家的文字加起来还长。不长就不学术的西式文本摧毁了一字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怎能让人器重?

    大画家都是有思想的人物,如果涉足批评,肯定比很多批评家高明。又由于轻文重画是全社会的综合态度,致使进入批评界的一流人物实在是太少。就凭你那几个筋斗翻来翻去,他能看得上眼吗?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画家轻视批评家”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画是有形的诗,批评是无形的思,诗与思是宿敌。

    B.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话语往往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

    C.画家们认为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用。

    D.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无法让人器重。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思想,卦象的延伸就是画,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其实

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是最早的画。

    B.批评文章应是对艺术品的评价,如果只是对艺术品的客观介绍,那就降低了批评

文章的品味,成了应用文。

    C.从价值观上看,当代的书画价值要远远高于文章的价值,这和晋唐以来中国长期

形成的价值观截然相反。

    D.大画家都是很有思想的,如果他们能写批评文章,一定会提高批评文章的品格,

但是现在真正写批评文章的一流人物实在太少。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遭到画家的蔑视,其结果是批评文章越来越被画家轻视。

    B.批评文章类似写意画,但写意画可以有不经意的败笔,批评文章则不允许出现败

笔,否则就会被认为没有深度。

    C.批评文章分为赞赏类和指责类两种,自大的画家总是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

他人,这无疑增加了批评的难度。

    D.批评文章应学习一字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不应盲目效法西式文本。

 

查看答案

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学校将举办第八届学生艺术节,其中有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讲究文采,每段不超过40个字。(3分)
第一个节目由高一(1)班演出的《雷雨》结束

 

 

 

 

 

 

 

 

 

 

 

 

 

 

 

 

 

 

 

 

串联词(1):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窦娥冤》,由高一(5)班演出。

 

 

 

 

 

 

 

 

 

 

 

 

 

 

 

 

 

 

 

 

串联词(2):

 

 

 

 

 

 

 

 

 

 

 

 

 

 

 

 

 

 

 

 

 
下面请欣赏高一(3)班演出的《哈姆雷特》。

 

查看答案

(1)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  (《窦娥冤》)
(2)                ,菱歌泛夜,                       。(《望海潮》)
(3)                    ,更那堪,                    !  (《雨霖铃》)
(4)                ,谈笑间,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5)                   ,谁怕?                   。(《定风波》)
(6)                  ,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7)想当年,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8)                ,帘卷西风,                   。(《醉花阴》)
(9)满地黄花堆积,                                 ?(《声声慢》)
(10)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每小题2分,共8分)
金日磾①传
班固
金日磾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武帝元狩②中,骠骑将军霍去病将兵击匈奴右地③,多斩首,虏获休屠王祭天金人④,其夏,骠骑复西过居延,攻祁连山,大克获,于是单于怨昆邪。休屠居西方多为汉所破,召其王欲诛之,昆邪、休屠恐,谋降汉,休屠王后悔,昆邪王杀之,并将其众降汉。封昆邪王为列侯。日磾以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
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磾独不敢。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骑马都尉光禄大夫。日磾既亲近,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⑤,入侍左右。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上闻,愈厚焉。
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而嘉之。病死,诏图画于甘泉宫,署曰“休屠王阏氏”。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然后乃去。日磾子二人皆爱,为帝弄儿⑥,常在旁侧。弄儿或自后拥上项,日磾在前,见而目之。弄儿走且啼曰:“翁怒。”上谓日磾:“何怒吾儿为?”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弄儿即日磾长子也。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谢,具言所以杀弄儿状。上甚哀,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
日磾自在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
(节选自《霍光金日磾传》)
【注】①金日磾:“日磾”读作(mì dī),汉代人。②元狩:汉武帝年号。③右地:西部地区。地理上以西为右。④金人:用铜铸的神像。⑤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⑥弄儿:供人狎玩取乐的孩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攻祁连山,大克获   克:战胜

B.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   乡:通“向”,面向,朝着

C.目不忤视者数十年   忤视:直视

D.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重:珍贵

2.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

B.甚有法度,上闻而嘉之

C.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D.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金日磾“笃慎”的一组是(  )
①至日磾独不敢           ②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
③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  ④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
⑤日磾自在左右,目不敢忤视者数十年 ⑥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谢

A.①④⑤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日磾本来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父亲被杀后,与母亲阏氏、弟伦全被官府收为奴隶,他被送到黄门养马,当时年仅十四岁。

B.金日磾的母亲教育金日磾的两个儿子很有方法,两个孩子小时候长得非常逗人喜爱,常陪伴在武帝身边,深受武帝宠爱。

C.汉武帝游宴时,让几十个马奴牵出马来供他们观赏,当时有许多宫女在场,有些马奴忍不住偷看宫女,只有金日磾目不斜视。

D.金日磾并不因为儿子受到天子的宠爱而放任自流,当看到儿子行为不检点,和宫女相戏,就亲手杀死了他,以绝后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