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新闻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长江日报5月6日报道 昨日,一个北京...

阅读下列新闻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长江日报5月6日报道    昨日,一个北京大学大四毕业生“数学才子”柳智宇拒绝美国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却选择出家的帖子,在各大论坛迅速传播。这个帖子爆料:“北大数学系柳智宇出家到北京某寺庙!北大数院的柳智宇到了最后他还是拒掉了MIT(记者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全奖,然后就跑到北京某寺庙出家了。”

刚从北大毕业的武汉女生雯雯告诉记者,在北大校园里,柳智宇的一举一动很受关注。她曾听说,柳智宇在刚进大学时,就开始研究佛学,常常撰写一些佛学文章,很是经典。

柳智宇曾就读于华中师大一附中,他的高中班主任文勇一直认定,这孩子一定会成气候。对于爱徒出家的消息,他显得很平静:到目前为止,这还只是传言。因为联系不到柳智宇本人,他也无法求证。

文勇认为,柳智宇是他从教多年来,遇到的最优秀学子。在很多人看来,出家是因为看破红尘。但他认为,柳智宇是个有想法的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传言是真的,那么他将来也许会为佛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勇记得,身为理科生的柳智宇高中时,就对老庄等经典很痴迷,偶尔也会试图了解佛学。“我们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这样的事。”

 

对此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观点。字数60字左右。

答:                                                                                 

                                                                                    

                                                                                    

                                                                                     

 

1、此举不妥。柳智宇太自私,尤其不顾及父母和孝道。父母和学校培养他上完大学,是要他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难道读北大就为了出家吗? 2、人各有志。在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要学会宽容,应尊重他人的人生选择。其实,柳智宇是个有想法的人,也许他会为佛学做出杰出贡献。 【解析】允许多元化的看法,但应观点明确,言之有理,表达简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情境,分别补出男士和女士要说的话。(4分)

    几年前,电视转播音乐大师梅达的音乐会。梅达出场前披挂着一个花环。当他上台忘我地指挥乐队时,花瓣纷纷落到脚下。对此,----------

一位男士忧伤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位女士却微笑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章。(15分)

啊,轮椅

高洪波

他坐在轮椅上,左轮是月亮,右轮是太阳。他的微笑因而显得灿烂,又充满温柔。

轮椅向前移动时,他的两只大手使着劲,像推走一座山。他静静地微笑,暗暗地使劲,可能还偶尔悄悄咬紧牙关,这一切都属于题外话,眼前要做的事,是登上五台山上这所最著名的寺庙。

他是残疾人,一个下肢瘫痪的残疾人;他曾有过颀长的双腿,并且用这双腿丈量过陕北的山村,放牧过文静的牛羊们。可是今天他站不起来,尽管他的灵魂傲然倔犟地屹立着,肉体却早在许多年前就可耻地背叛了他。将他置于这样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早已不是一次两次了。

他是残疾人,但他又不是一般的残疾人。他的朋友很多,而中国这块土地上最多。他的朋友们又极好,“仗义”。不久前他乘飞机走了一趟海南岛,事后有人逗他,说他没了腿之后,走的地方更多。他笑了,承认这是事实。从海南岛归来,没多久又接到一位老朋友的信,邀他到外地游览。紧接着老朋友来到北京,不容分说把他往背上一驮,上了火车,有点像绑架!

老朋友如今正在轮椅旁擦汗,他发誓要让他来五台山,他还发誓把他背到五台山顶还愿,究竟谁还谁的愿,待考。

他和他,就这样静静地倚着轮椅,仰望着鲁智深醉打过的山门,小憩着,微笑着。轮椅上的他递给他一支烟,又代他点燃;轮椅下的他掏出手绢,替他拭去头上的汗珠,一派和谐和静谧,在这无言的动作里氤氲成几缕温馨。

歇足了,他推起轮椅,向漫坡上的寺门挺进。他坐在轮椅上,用手竭力减轻他的负担,两个朋友,在炎炎夏日下,晒成一座绝美的雕塑。轮椅一寸寸向上移动,一寸寸接近山门,他和他,静止者和运动者,仿佛都被这轮椅吸附住一样,更像被山路黏结在了一处,每走一步,都显出几分庄重、严肃。

路旁拐角处,坐着一位乞讨者,用哀怨的声调唱着自己的苦难。乞讨者年纪不大,可是分明也伤残了腿脚,面前还铺一块写满了字的白布,一见到他们走来,乞讨者停止了吟唱,呆呆地盯住轮椅上的他,他还给乞讨者以同样的凝视,继而是微笑;轮椅下的他摸索着衣袋,代表老朋友,向乞讨者表示了物质上的同情和慰藉。

他们又向上升去,身后响起乞讨者的歌吟,似乎在感叹自己的命运,又在忌妒他们这种和谐的友谊。这歌声,一直陪伴他们的轮椅滚动,很远很远。

山门到了。

轮椅上不了台阶,更迈不过门槛。佛们坐在大雄宝殿里等待着,用缭绕的香烟发出召唤。做法事的铙钹木鱼,活泼泼地开始了律动,僧侣们诵经的声音陡然响起,他和他都感受到了冥冥中的一股大力。

他伏下身子,把老朋友背出轮椅,迈入庄严的佛殿;有人帮忙推过轮椅,虽然无法拜上两拜,可毕竟是见到了五台山上的菩萨。坐在轮椅上,他在佛殿里缓移着,看天王们的古怪兵器,看罗汉们惊诧的面目表情,以及古朴珍贵的壁画,他又禁不住微笑起来

做法事的僧众们声音愈加高亢响亮,木鱼声伴着诵经声。他和他注视、聆听着这一切。

他来到了五台山,这本身已近乎奇迹,还愿?还什么愿?

他和他用一辆轮椅,进行了一次慈航普度的试验吗?

    这一切都是个未知数。他们快活地交谈着,轻松地告别了五台山。

下山时,轮椅急匆匆地滚动,左轮仍然像月亮,右轮依旧如太阳。只不过他的微笑因友谊的滋润显得愈加明亮,愈加温柔,而且还多了几分恬静的满足。

佛、佛光,以及生与死、色与空、爱与恨、善与恶等等等等佛的诸般哲学意义上的命题,仿佛齐齐涌注到他的脑海。他的微笑于是愈加成熟、深沉。

他和他,就这样走向远方。我想,美,不正存在于这静静的旅途中吗?

                                                              2011年1月4日

[注]本文用于纪念史铁生。史铁生,双腿瘫痪,著名作家,2010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1.第四段说史铁生“不是一般的残疾人”,联系全文,与一般瘫痪者相比,他的“不是一般”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                                                                            

                                                                                   

2.文中多次写到史铁生的微笑,请分析下面划线句“微笑”的含义。(4分)

(1)他静静地微笑

(2)他又禁不住微笑起来

答:(1)                                                                           

                                                                                 

(2)                                                                           

                                                                               

3.作者在第8段描写了路旁的一位乞讨者,其用意何在?  (4分)

答:                                                                               

                                                                                    

4.文章末尾说“美,不正存在于这静静的旅途中吗”,请说说“这静静的旅途中”哪些事情是“美”的?  (4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后面题目。(4分)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是一首怀古诗(咏史诗),怀古伤己。中间两联,用         手法,写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诗人借咏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全诗用

           两个字点明主旨。

 

查看答案

默写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题2分,共6分)

 (1)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间关莺语花底滑,                    。冰泉冷涩弦凝绝,                 

 (3)倩何人唤取,                                      

 (4)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每小题2分,共8分)

臣密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猥以微贱,当待东宫                当:任,担任。

     B.慈父见背                          背:背离、抛弃。

     C.臣以供养无主                      主:主人。

     D.门衰祚薄                          祚:福分。

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刘夙婴疾病                       拔剑撞而破之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指出对下列词类活用情况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孑:名词作状语,像孑孓一样。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D.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琅琅上口,亲切自然。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译文: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