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中国馆本身的设计容量和接待能力有一定限度,...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中国馆本身的设计容量和接待能力有一定限度,世博会开幕前,呼吁中国游客将参观机会留给外国游客,上海本地游客将参观机会留给外地游客。

B.我国成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这是连续发射的我国今年的第4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C.在新课改形势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经常看书、读报,不断地参加培训学习,否则就会对许多新事物感到陌生,说话做事也就难免贻笑大方。

D.北大招生办公室公布了2011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办法明确,获得推荐的高中生须“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

 

C(A主语残缺,在“呼吁”前加上“主办方”;B语序不当,该句改为“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这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4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D句子杂糅,将“了”改为“的”。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家企业在危机发生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找理由推脱责任,让本可继续下去的合作,变得很难进行。

B.虽然多数国人已是居者有其屋,但大家仍都忙于“挣钱”,唯恐钱不够用,既无安全感,又有危机感,如此一来,便有了季孙之忧。

C.为能听到这场盼望已久的讲座,下车伊始,他就匆匆忙忙地往礼堂赶,舍不得浪费一分钟。

D.某出版社分册出版了一部散文全集,各册书的颜色、用纸都不统一。对此,责任编辑说:“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但对出版书籍的其他环节,我就望尘莫及了。”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珐琅       日晷        坚如磬石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B.陨落       影碟        推心置腹         为山九仞  功亏一溃

C.浮燥       圭臬        以偏概全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D.涣散       照相        神志不清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儿行千里

我第一次骑单车穿越中国的途中,母亲还不时将一封封家书提前寄到我将到达的地方,好让我每次到达一个陌生的城镇,都会收到家人的问候,它温暖了我一程又一程。每次风尘仆仆地归来时,我的背囊里总塞有一摞沉甸甸的家书。

在一座乡村,一个农妇的儿子爱上了美丽的贵族少女。备受单相思煎熬的他,做出了离家到庄园主家当花匠的决定。启程的那天,雨丝纷飞。孤独的母亲坐在滴雨的屋檐下目送儿子欢天喜地朝远方的庄园走去,年轻的农夫欢快地走着,他吹着欢快的口哨,始终也没有回过头。    

秋收的一天,他自告奋勇爬上高高的草垛,卖力地干活,因为他心爱的少女正在楼上的阳台注视这里。高傲的少女或许也被这劳动的场面所感染,顽皮地向草垛上的人们伸出了手臂,年轻人踮起脚尖为了握一握少女的纤手,不幸从高高的草垛上跌落摔死。

母亲闻讯赶来了。与儿子分别已久,万万没有想到会以这种结局重逢。当儿子在村人的嬉笑中下葬的时候,她紧紧地搂住冰冷的儿子,没有一丝抱怨,两行热泪从这位一生倔强从不落泪的农妇的脸庞上滑落。她说:“我的孩子!”

从小到大看电影无数,许多影片别说情节,就连名字也记不大清楚了,但少年时看过的这部外国影片至今记忆犹新。

我恰恰是影片中那样一个孩子,疯狂地爱上了去远方的大路。多少年行色匆匆地行于中国的地图,拎起行囊道一声:“我去西藏了!”“我去黑龙江了!”头也不回便出了家门,一心直奔目的地。

直到有一天,我离开院子走了很远,忽然漫不经心地回了一下头的时候,发现年迈的姥姥、两鬓染霜的父母仍然伫立在阳台上,望着我。

6ec8aac122bd4f6e我每次出远门的时候,家人都是这样久久地凝视着我的背影,只是因为我从不回头,所以从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即便我度完周末离家去江对岸的报社上班的时候,他们同样在阳台上目送着我的离去。

我回头的那一天,第一次向他们扬起了手。我永远记得家人的笑容。

一有一年过去了,站在阳台上的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如今只剩下母亲,以她不变的柔情站在那里。

1998年我得到去南极中国长城站采访的机会,出发的时候,身为画家一生拿惯了油画笔的母亲为我赶织了一双厚厚的羊毛袜子。当时考察队发的靴子没有女性的尺码,是母亲织的那双厚毛袜才使我的一双脚在男式靴子里没有打晃。在南极大陆的暴风雪中跋涉的时候,冰雪毫不留情地灌进了靴子结成冰砣,也多亏母亲给我的羊毛袜让我的双脚抵御了南极的冰寒。

四年前我受报社的派遣到海外追访郑和下西洋遗踪,连续三年在印度洋沿线的亚非国奔波。每次出发的时候,母亲都要帮助我准备行囊。她既担心携带的物品多累坏了我,又担心哪一样物品没带上,路上会诸多不便。于是,放进行囊中的每件物品都要掂量再三。将近七旬的老人了,她甚至还吃力地将沉甸甸的行囊试着背到瘦弱的肩上,体验我将承受的分量。

我想起了徒步穿越中国的途中倒在罗布泊的余纯顺,他倒下的那年,社会对他的赞颂对他的宣传达到沸点。那年我恰好在上海,他的家乡。经人指点我找到了他的家,上海一条弄堂里一间简陋的房子。屋子虽小,但因为只有他父亲一人而显得空空荡荡。老人低着花白的脑袋正在凝视儿子背着行囊的照片,此刻市内举办的余纯顺徒步中国事迹展览正观者爆满。

当时正午已过,听说老人还没有吃午饭,我走进厨房发现只有一把青菜,就帮老人煮了一碗清汤面,老人端着碗仍吃不下,他睁着昏花的双眼望着我说:“人们夸倒下的是个英雄,对我这个父亲来讲,死去的是一个儿子啊!”

我永远记住了那句话,正如我难忘阳台上亲人注视我远去的背影一样。

有一年的夏天,我遇到一位长年穿行在中国大地的背包族,和我一样被人们称为所谓的“行者”,他拿出一个旅途留言簿希望我在上面写几句话,我说就不用写了吧,有件事你记住就行——在路上常给母亲打个平安的电话。

1.下列对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的主题可以理解为对母爱,对亲情的赞美,呼吁大家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亲情,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多少年行色匆匆地穿行于中国的地图”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在四方、热衷于工作的青年形象。

    C.“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站在阳台上的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一句,写出了作者对故去的亲人在情感上的愧疚,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情的珍惜和眷恋。

    D.本文的细节描写非常成功,例如写母亲吃力地试背沉甸甸的行囊这一细节,就很好地刻画出既平凡又伟大的母爱,让人觉得真切可感。

    E.作者直接引用了余纯顺父亲的话,明确的表达了作者对余纯顺行为的不理解,同时也呼吁社会不要盲目的去赞美那些忽略亲情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

 

2.文章2~4段写了作者少年时看过的一部外国影片,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3.举例分析这篇散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要求答出两点)(4分)

4.《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出门旅游,外出打工,异地上学,出国留学……人们有太多的理由离开亲人。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任选十个空作答,填在对应的题号上。每空1分,共10分)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                 ,用之如泥沙!

(2)古人云:“以地事秦,                 ,薪不尽,火不灭。”

(3)闾阎扑地,                ,                ,青雀黄龙之舳。

(4)千岩万转路不定,                        

(5)                         ?江月何年初照人?

(6)                    ,乾坤日夜浮。

(7)忧劳可以兴国,                    ,自然之理也。

(8)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9)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0)漠漠水田飞白鹭,                         

(11)                     ,尽荠麦青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

东岗晚步 

李弥逊

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

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

[注] ①李弥逊是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被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山。②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

(1)这首诗围绕“晚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和人物构成的?请简要概括。(6分)

(2)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主要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