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秋 实 秋天了,成熟的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秋  实

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了;

  不是雨,我怕早已干瘪了;

  不是光,我怕早已苍白了;

  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照2009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起来,更精彩!”是广州亚运会志愿者口号,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识则是这一口号的形象展现。下面是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55个字。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请在横线处续写句子,要求句式对应,前后连贯。

如果你种下的是莠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杂草;                     。  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金黄;                         。  秋说:人们啊,在你播种时,最好先想想秋天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吧。

 

查看答案

 下面是2010年1月5日,气象专家对近期北京地区大雪降温天气的解读。请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35个字)(6分)

北京1月份的平均降雪量是2.6到2.7毫米,可是这一次北京的平均降雪量可以达到13毫米。因为从天气环流的形势来看,这次冷空气比较强,它的前锋有一股从东北地区南下,冷空气的前锋就有点偏东风,把海洋上比较湿润的空气输送到大陆来,两股冷空气合并抬升就在中间形成了一个比较强的辐合区,就形成了降雪。历史上北京1月上旬日降雪量最大的极值也就是6毫米左右,现在已经达到一倍以上。这次降雪,积雪比较厚,因为温度低,大风还在后面,温度低,雪就积起来了。北京地区的积雪厚度平均达到了10到20厘米,最厚的地方可能达到30厘米,在历史上这样的积雪厚度也是比较少见的。这次强冷空气突袭,而且雪后即降温,所以感觉温度比较低。近30年北京的极端最低温度是零下15度。1951年曾经出现过比这个还要低的温度,这次温度可以说接近了30年来的历史极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塞上看柳            雷抒雁

那是柳树?是的,是柳树。可是,怎么会有这样奇特的柳树?令人难以置信。

车子一出延安,继续北上,向安塞、向靖边、向榆林,飞奔而去。一上黄土高坡,你就看吧,千山万壑,在你身边擦身而过;或者俯身而视,百丈深渊,一脉细流叫你目眩。

时在“三九”,却是暖冬。风很轻柔,太阳在头顶,黄亮亮,暖洋洋的,时时让人错以为是仲春。不过,你不会一错再错,因为大地一片焦黄,那些曾被旱象肆虐过的瘦弱的茅草,现在如同烧过火一般,泛着灰白,兼有焦黑。只有天空湛蓝湛蓝,这高原上的天,真是让人爱慕,羞得死都市里灰蒙蒙的天空。

就在这时,游目四野,你会看见一尊尊黑色的粗大的石柱一般的东西,伫立在那里。它突然使我想起圆明园被焚烧过的石柱,顽强地、倔强地站着,透着一股孤傲和英武。当我们的车子从侧旁驰过,感觉中好像是在接受一种远古的、神秘而又庄严的仪仗,这些威武的士兵,凛然地站立着。我想慢慢举起手来向他们致以敬意。

我惊讶,这竟是柳树?

我在江南,曾看遍柳树。如果比西湖是明眸,垂柳便是柔长的睫毛。春莺穿梭其间,以柔婉清亮的歌,唱江南的秀色。即便是在陕西,我也在关中,在咸阳古渡,在灞陵桥头,看到过柳树,那些曲弓的树身,抽出长长的枝条,从柳下穿过,柳条会轻拂你的脸庞,以一种漫长的眷恋,使你不忍快步离去。正是柳枝的暗示,招致离人折柳以赠。多么哀伤的诗意!

在诗里、在画里、在人们的心目里,柳是女性的,是多姿多情的。

这些站立在高天厚土之间的塞上柳却像是汉子,充满一身阳刚气。

我仔细端详那柳树,原来不管粗细一概地被拦颈砍去了树冠。一尊黑色的树桩,如同一盏黑陶烧制的油灯盏,摆在那里。粗些的树身,不知被砍过多少次树冠,砍过的地方“憋”得益发粗大,像是油灯的灯碗。是的,那些也许是在去年,或在前年被砍去过树冠的地方,又都笔直地抽出些枝条来,以一种怒发冲冠的姿态,刺向蓝天,我猜想,若是春天,三阵风两场雨,这些“灯盏”怕会被一一点燃,那一蓬蓬绿色的火焰,定会把黄土高原上的春天照得清清亮亮

可是,砍掉树冠,这是多么奇特的一种栽植方法,莫非那树竟是梅花鹿,那些枝条,固然,会鹿角一般再生,可粗粗细细的柳枝,有什么用处呢?在从靖边县城到古老的统万城遗址去的路上,我看到一些有环抱粗的柳树,树身低矮,树顶粗大,树冠被屡屡砍掉,像一些丑陋的粗骨节病患者,叫人产生一些怜念。看来,这种栽树的办法,已有很久很久的历史了。

塞上柳,像一个谜。车子穿行在谜里,推动着我的思绪。我望着远处,长长的土圪梁上疏疏落落地顶着去年新抽技条的柳树,像一把把团扇,道具一般贴在洁净的天幕上。而近处,砍去树冠的柳树,像从地层深处突兀伸出的手臂,拳头里紧紧攥着一种誓言;留着树冠的,是张开的巴掌,挥动着一丝眷念。如此张张合合,要我如何猜那神奇的秘密!

其实,谜底很简单:黄土地上,树木稀少,当然金贵,农人们要盖房子、搭棚舍、扎篱笆,柳枝,便成了最最理想的材料。这是一位朴实的陕北农民告诉我的。他说:“陕北苦焦,柳树耐活。砍去了树枝,来年可以再发。”他脸上深深的皱纹和眼睛里闪烁的亮光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塞上柳,成了一株株母亲的树。一年年蓬蓬勃勃长起枝条,且让那些枝条,那些自己无穷无尽的子女,长粗、长直、长得茂盛,让困苦的农人来砍伐、收割,帮衬一些他们生活的艰难。在困苦的环境里,人们就是这样让菲薄的资源发挥着最大的效益。这使人想起粗粝的谷物——小米,想起憨厚质朴、苦耕苦作在黄土地上的陕北人民。顽强、坚韧、宽容。在这个世界上,有谁比他们贡献得更充分、更彻底!

男性的威武、女性的柔肠。塞上柳,一尊兼有男性与女性优点的偶像,让我油然生出敬意。

1.文章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2.文章在写塞上柳的时候,也写到了其他地方的柳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3.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何理解“这些‘灯盏’怕会被一一点燃,那一蓬蓬绿色的火焰,定会把黄土高原上的春天照得清清亮亮”这句话的含意?(2分)

答:                                                                   

                                                                        

(2)作者说“塞上柳,像一个谜”,他到底有哪些疑问?(4分)

答:                                                                   

4.作者在文末写道:“塞上柳,一尊兼有男性与女性优点的偶像,让我油然生出敬意。”  联系全文,概括塞上柳的特点,并谈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2)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千古凭高对此,                                       ,六朝旧事随流水,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