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4题。 滕 王 阁 风 景 高 昌 ①到了南昌,有千万个...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4题。

滕 王 阁 风 景

高  昌

①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

②滕王阁矗立在赣江边上,临观之美,心旷神怡。那一望无际的蓬勃风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赣菜的“辣”。

 ③赣菜辣得很直接,很斩钉截铁。而滕王阁的风景,恰便也似这爽快的个性,不用什么曲径过渡,不用什么花树遮掩,只要一抬眼,就干脆是辽阔的水,悠远的山,出岫的云。

④朋友们似乎很替我遗憾,说是来早了。如果晚来些时,再赶上个晴朗的傍晚,就可以欣赏到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了。可是,能够看到这些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能够看到那一片片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的明亮含蓄的波纹,不也是一种难得的诗意吗?远望是烟波浩淼,近观是碧水荡漾。水远山长,刚柔相济。清人撰联:“目极湖山千里而外,人在水天一色之中”。道的也正是眼前景色。浩荡江河行大地,依然风雨共名山。一登上高阁,视野就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

⑤太阳照在滕王阁上,慷慨地铺开灿烂的热情。下面的江水就绚丽起来,丰富起来。波光粼粼,美丽潇洒。留下一溜儿一溜儿浪漫的浪花。朵朵白帆,慵懒地躺在江面上,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美好姿态。远处慢慢散步的白云,悠然地在大江上踩出一行行彩虹般的足印。隐隐约约地,偶尔会从那云缝里看见一两只飞鸟,于烟水苍茫处优雅地飞翔着起舞,而那舞台之大,背景之远,还有那翅膀之轻盈,就都留在我的左心房后面的一个小格子里,被小心收藏起来了。

⑥素负盛名的碧水与长天,映照着暖暖的阳光,一江耀眼的亮丽色彩,一片被阳光照耀的波浪,让人无比眷恋……

⑦我喜欢滕王阁,虽是初次造访,却仿佛早已是旧时相识。那山水胜迹,渔歌帆影,落霞孤鹜,令我陶然心醉。一步步接近天上的蔚蓝,便也一步步接近绚烂。伴随着攀登的脚步,天似乎都有欲坠的感觉了。远处八一大桥的吊索,酷似扇动着的飞鱼翅翼,在那划破时空的飞翔里,我的心灵已经不知不觉地感悟了千百年的沧桑。

⑧屈指算来,滕王阁前,走过了多少光阴。物换星移,留下了几多感叹。王勃来过,白居易来过,杜牧来过,王安石来过,朱熹也来过。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经历了各自的风景,留下了各自的歌吟,然后下楼去,走向了历史的烟尘。今天登上滕王阁,不会踏到先人的脚印上了。因为这里几经兴废,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古人眼里的风景了。滕王阁,修而又毁,毁而又建,达二十几次之多。留下来没有改变的,仅仅是这个富贵的旧名字而已。阁中序播千秋,江上帆收万里。从感情上来讲,我也希望保留下那旧日亭阁。毕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可是,经过今人的智慧和劳动,而今的滕王阁带给我们的,仍然是这么美好的风景和这么美好的心情,这不也很好吗?

⑨“层楼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1000多年过去了,王勃站在滕王阁的那次抒情,永远让人怀念着。站在阳光灿烂的滕王阁上,想象着王勃的锦心绣口,忍不住也会有握笔为文的冲动。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尽管有王勃恢宏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

⑩历史的车轮,碾碎了多少玉砌雕栏,珠帘旧梦,沧桑是不断变幻的,而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古人已远,山水依然,被光阴消磨了千余年的风景,愈发生动和醇香。在王勃曾经眺望过的地方,我把目光从邈远的历史中收回来,投向未来……

1.开篇作者便写道:“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从本文内容看,下面列出的五条理由中,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滕王阁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前三座名楼作者已经游过,此楼不可不登临一游。

B. 滕王阁就矗立在赣江边上,不但游玩方便,而且其临观之美,更令人心旷神怡。

C. 滕王阁修而毁,毁而建,达二十几次之多,作者想探究古今滕王阁不同的风采。

D. 滕王阁因《滕王阁序》而闻名,作者在中学时曾学过王勃这篇震古烁今的奇文。

E. 滕王阁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登临它,可以发思古幽情,可以抒当代情怀。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赣菜的“辣”?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与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壮丽景色相比,作者眼前的滕王阁景色,有哪些独特之处,结合④⑤两段文字,做简要回答。

4.探究:第⑨段中,作者说,“尽管有王勃恢宏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B E (答对一个得3分,答案超过两个该题不得分,共5分) 2.这是作者产生的一种联想,一方面由南昌美景联想到赣菜美味,有其相关性;另一方面因为赣菜辣得直接爽快,而滕王阁的美景也是毫无遮掩,让人一览无遗,又有其相似性。所以,这样写一是为了总体表达登临滕王阁的独特感受,赞美滕王阁视野开阔,景致优美;二是自然引出下文对滕王阁美景的具体描述。(意思对即可)(6分) 3.①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明亮含蓄的波纹;②水远山长,刚柔相济,视野开阔,令人激情狂奔;③太阳慷慨灿烂的热情使江水丰富绚丽、美丽潇洒;④慵懒的白帆展现各种美好的姿态,白云悠然,飞鸟轻盈。 4.①因为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作者观赏了滕王阁的胜景之后,觉得不吐不快,他要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②作者觉得,虽然滕王阁经历了沧桑巨变,但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他要把这种独到的感悟表达出来,与读者分享登临的收获。(意思对即可)(8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小题1分)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

(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

(3)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屈原《湘夫人》)

(5)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

(6)四十三年,             ,               。(《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以下2题。

采    桑   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

(1)这首词的上阕说“恨君不似江楼月”,下阕又说“恨君却似江楼月”,这样写是否矛盾?请结合全词对此作以简要分析。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请从修辞手法角度,对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作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陶安传

陶安,少敏悟,博涉经史,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①,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齐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

    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逸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②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注释】①太祖:朱元璋。太平:今安徽当涂,宋置太平州,明清改称府。②门帖子:楹联(门联)。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内鼎沸          鼎沸:比喻动乱

       B.太祖其能让      多:赞许

       C.遂命黄州        知:了解

   D.时人之          荣:认为荣耀

2.朱元璋称陶安“谋略无双”。下列句子,都说明陶安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②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

       ③宽租省徭,民以乐业

       ④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

       ⑤道不明,邪说害之也

       ⑥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安博通经史,虽避乱家居,却洞察世事。他看出朱元璋与众不同,认为他拨乱救民,顺应民意,一定能够平定天下。

     B.陶安不赞成朱元璋急于攻取金陵,因为金陵是古帝王的都城,占据如此优美的地方而面对四方的进攻,很难不被攻克。

     C.陶安为人恭谨谦逊,既有知人之德,又有自知之明。他认为刘基、宋濂等都有比自己强的地方,所以深得朱元璋赞赏。

     D.陶安认为,骄纵与奢侈是导致国家丧乱的根源,异端邪说会妨害正道的树立。他的这些见解得到了朱元璋的充分肯定。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

⑵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宋 扇 拾 遗

陈 晶

宋代扇子多多,但能保存下来的实物,毕竟不可多得。笔者有缘识得墓葬出土的宋扇实物,考析中取读文献、诗词及从绘画图像中取证,解读出一些有关宋扇的资讯来。

去年春上,我去福建邵武考察一座南宋墓葬出土的漆器,发现同出土的器物中,有两柄宋代竹丝扇。这样的竹丝扇,据我所知,出土者已有六柄,其中四柄出土时虽并不完整,但是框架未散,唯邵武南宋墓内见到的两柄中,有一柄破残而散架,感到非常可惜,却又给我意外的机会,使我不仅弄明白了这种扇子的制作工艺非常精到,又“对号入座”,从文献上找到了这种扇子的专卖铺。

两宋竹丝扇的形状都是长圆形,中间以木杆为扇轴,从散架的竹扇上看到木轴的两边钻有数以百计的微孔,孔内插入一毫米左右细直而柔韧性很强的竹篾丝为扇骨,排列展开成长圆形,面上糊以丝绢或纸,作有山水、花卉画,绷在用细木条或细竹片圈成的扇框上。从这样的制作解密中,我恍然想到《梦粱录》所记“炭桥河下青篦扇子铺”应是竹丝扇的专卖店。你想,这种用竹丝编排的制作工艺不是与梳理头发的篦子十分相似?再说当时杭州城诸色杂货中,木梳、篦子、刷牙子都有单独名称,而扇子铺名前亦都冠以专门名称,如“陈家画团扇铺”、“周家折叠扇铺”,冠以“青篦”两字,则非常恰当地指明用材,形象有别于一般团扇、折叠扇,而称之为“青篦扇子”。

这类扇子制作年代,大概始于五代时的南方地区,画迹中见于相传五代(宋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韩本人手中所持的扇子扇面上,写实地绘出细密扇骨,和南宋墓出土竹丝扇实物相似。

宋代的扇子,用得最多的是团扇,此外折扇在南宋明显已大量生产,可能供女性使用为主。沈从文先生《扇子应用进展》一文中举出图像:一为北宋《秋庭戏婴图》上所见,案上搁有一柄“折叠扇”;另一图像为北宋苏州著名写真画师何充所作一幅手执“折叠扇”道姑装妇女像。1979年我曾给沈从文先生报告:江苏武进出土的一批南宋漆器中有一件戗金漆奁盖面上刻一幅仕女消暑图,图中两个仕女手中分别持一把折腰形纨扇与一把展开的折扇,两种类型的扇子出现在同一画面中。后为沈先生作《扇子史话》一文的插图,弥足珍贵。

1.下面对文中“有关宋扇的资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的扇子很多,但保存下来的实物却很少,在一些墓葬出土文物中能见到少许不完整甚至残破散架的实物。

B.邵武南宋墓出土的两柄宋扇,都是长圆形竹丝扇,制作工艺非常精到,以木杆为扇轴,轴的两边钻有许多微孔。

C.邵武南宋墓出土的两柄宋扇的专卖店是“炭桥河下青篦扇子铺”,从《韩熙载夜宴图》可知两扇为五代时制作。

D.宋代用得最多的扇子是团扇,邵武南宋墓出土的两柄青篦扇子也是团扇的一种,而折扇在南宋时也大量生产。

2.下面不属于说明南宋折扇“可能供女性使用为主”的一项是

A.沈从文先生《扇子应用进展》一文中,举出的北宋《秋庭戏婴图》图像中的案上就搁有一柄“折叠扇”。

B.沈从文先生所举的另一图像,是北宋苏州著名写真画师何充所作的一幅手执“折叠扇”的道姑装妇女像。

 C.江苏武进出土的南宋漆器中有一件戗金漆奁盖面上刻一幅仕女消暑图,图中一个仕女手持展开的折扇。

D.沈从文先生在《扇子史话》一书中将出现在出土文物南宋一件漆器上的仕女持折扇的消暑图作为插图。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考析宋扇,主要靠文献、诗词以及绘画图像,因为宋代的扇子虽然很多,但能够保存到今天的实物却是不可多得。

B.邵武南宋墓出土的残破散架的宋扇,给了作者意外的发现,既明白了扇子的制作工艺,又实地找到了该扇子的专卖铺。

C.扇骨是插入木轴两边微孔内一毫米左右的细直而柔韧性很强的竹篾丝,以便在面上糊以画有山水、花卉的丝绢或纸。

D.宋代竹丝扇用竹丝编排的制作工艺与梳头的篦子相似,“青篦”两字恰当地指明用材,五代顾闳中的画中能见其形状。

 

查看答案

 [s1] 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2分)

 


 [s1]1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