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创新体现了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为此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小车质量为M,砂桶和砂的总质量为m,通过改变m来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小车的加速度a可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现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逐渐增大砂桶和砂的总质量m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a、F值(F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图丙为上述实验中打下的一条纸带,A点为小车刚释放时打下的起始点,每两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其中纵轴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横轴应为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1/M B.1/m C.mg D.F
(3)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较大导致a较大时,关于乙图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图线逐渐偏向纵轴
B.图线逐渐偏向横轴
C.图线仍保持原方向不变
D. 均有可能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组成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所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都是30 g. 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在坐标系中作出弹簧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度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线.(弹簧认为是轻弹簧,弹力始终未超出弹性限度,取g=10 m/s2)


(1)由图线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N/m.原长__________cm。(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图中的(____)

如图所示,M、N是两个共轴圆筒的横截面,外筒半径为R,内筒半径比R小很多,可以忽略不计,筒的两端是封闭的,两筒之间抽成真空。两筒以相同的角速度ω绕其中心轴线(图中垂直于纸面)做匀速转动。设从M筒内部可以通过窄缝S(与M筒的轴线平行)不断地向外射出两种不同速率v1和v2的微粒,从S处射出时的初速度的方向都是沿筒的半径方向,微粒到达N筒后就附着在N筒上。如果R、v1和v2都不变,而ω取某一合适的值,则( )

A. 有可能使微粒落在N筒上的位置都在a处一条与S缝平行的窄条上
B. 有可能使微粒落在N筒上的位置都在某一处如b处一条与S缝平行的窄条上
C. 有可能使微粒落在N筒上的位置分别在某两处如b处和c处与S缝平行的窄条上
D. 只要时间足够长,N筒上将到处都落有微粒
如图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筒固定在地面上,圆锥筒的轴线竖直.一个小球贴着筒的内壁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由于微弱的空气阻力作用,小球的运动轨迹由A轨道缓慢下降到B轨道,则在此过程中

A. 小球的向心加速度逐渐减小
B. 小球运动的角速度逐渐减小
C. 小球运动的线速度逐渐减小
D. 小球运动的周期逐渐减小
如图,水平的皮带传送装置中,左侧o1为主动轮,右侧o2为从动轮,皮带在匀速移动且不打滑。此时把一重10N的物体由静止放在皮带上的 A 点,若物体和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u=0.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 刚放上时,物体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4N
B. 达到相对静止后,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C. 皮带上 M 点受到向上的静摩擦力
D. 皮带上 N 点受到向下的静摩擦力
如图所示,重60N的物体A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1000N/m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另一端放置物体A后,弹簧长度缩短为8cm,现用一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物体,若物体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15N,当弹簧的长度仍为8cm时,测力计读数可能为

A. 20 N
B. 30 N
C. 40 N
D. 50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