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某高一同学寒假时,在教材中查到木质材料与金属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为了准确验证这...

某高一同学寒假时,在教材中查到木质材料与金属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为了准确验证这个数据,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如图甲所示,图中长铝合金板水平固定.

(1)下列哪些操作是必要的______

A.调整定滑轮高度,使细绳与水平铝合金板平行

B.将铝合金板垫起一个角度

C.选尽量光滑的滑轮

D.砝码的质量远小于木块的质量

(2)如图乙所示为木块在水平铝合金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测量数据如图乙所示,则木块加速度大小______电火花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该同学在实验报告中,将测量原理写为:根据,得其中M为木块的质量,m为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a为木块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为判断该同学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写出的正确表达式:______

(4),则可测得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⑴AC ⑵3.0 ⑶ ⑷0.18 【解析】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同时选尽量光滑的滑轮,这样摩擦阻力只有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故AC是必要;本实验测动摩擦因数,不需要平衡摩擦力,B项不必要;本实验没要求砝码的重力大小为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D项不必要。选AC.(2)由纸带可知,两个计数点的时间,根据推论公式,得.(3)对M、m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4)将,,代入,解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个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只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部分曲线,于是他在曲线上取水平距离Δx相等的三点ABC,量得Δx=0.1 m.又量出它们之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h1=0.2 m,h2=0.3 m,利用这些数据,可求得:(g10 m/s2)

(1)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为________ m/s;

(2)物体经过B点时竖直分速度为________m/s;

(3)抛出点在A点上方的高度为________m处.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距地面的高度为h,以恒定速率v0顺时针运行。甲、乙两相同滑块(视为质点)之间夹着一个压缩轻弹簧(长度不计),在AB的正中间位置轻放它们时,弹簧瞬间恢复原长,两滑块以相同的速率分别向左、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乙滑块一定落在传送带的左右两侧,且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一定不相等

B. 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左右两侧,且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一定不相等

C. 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同一侧,且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一定相等

D. 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同一侧,但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一定不相等

 

查看答案

如图,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bc的运动轨迹,其中bc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A. a的飞行时间比b的长

B. bc的飞行时间相同

C. a的水平速度比b的小

D. b的初速度比c的大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一平底凹槽内弹射器将一钢珠(可视为质点)从挡板A处以8m/s的速度水平向右弹射出去,凹槽两端挡板AB相距6m,钢珠每次与挡板碰撞后均以原速率被反弹回去,现已知钢珠最终停在距B挡板2m处,且钢珠只与A挡板碰撞了一次,则钢珠与凹槽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能为()

A. 0.2    B. 0.4    C. 0.12    D. 0.16

 

查看答案

关于物体的受力分解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斜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使物体下滑的力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力

B. 斜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使物体下滑的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 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斜向上的拉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前拉物体的力和竖直向上提物体的力

D. 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斜向下的推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前推物体的力和竖直向下压地面的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