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使小物块在橡皮筋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被弹出,第二次、第三次…操作时分别改用2根、3根、…同样的橡皮筋将小物块弹出,测出小物块被弹出时速度,然后找到牵引力对小物块做的功与小物块速度的关系.
(a)要测得小物块被弹出后的水平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填正确答案标号,g已知)__________
A.小物块的质量m B.橡皮筋的原长x
C.橡皮筋的伸长量 D.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E.小物块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L
(b)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不通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量角器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的直边水平,橡皮筋的一端固定于量角器的圆心O的正上方A处,另一端系绳套1和绳套2。
(a)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竖直向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处,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②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手拉着绳套2,缓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点,此时绳套1沿0°方向,绳套2沿120°方向,记下绳套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③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此时绳套1的拉力F1′=________;
④比较________,即可初步验证;
⑤只改变绳套2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b)保持绳套2方向不变,绳套1从图示位置向下缓慢转动90°,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处不动,关于绳套1的拉力大小的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
A.逐渐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逐渐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多选)如图甲所示为一简谐波在t=0时刻的图像,图乙所示为x=4 m处的质点P的振动图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这列波的波速是2 m/s
B. 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沿x正方向
C. t=3.5 s时P点的位移为0.2 m
D. 从t=0时刻开始P点的振动方程为y=0.2sin(πt+π) m
关于如下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是利用紫外线进行防伪 B. 乙图中利用β射线照射人体进行透视的
C. 丙图中夜视系统是利用红外线 D. 丁图中蝙蝠和雷达均利用超声波定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B. 波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C. 单缝衍射实验的结果表明: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够同时确定
D. 电磁波频率越高,相同的时间能传递的信息量越大
如图,我国“玉兔号”月球车已从原定的冬眠计划中“苏醒”,并能正常接收信号,它利用太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使电动机带动月球车前进,已知总质量为140kg的“玉兔号”中所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动势为45V,内阻为,正常工作时电池板的输出功率为45W。“玉兔号”在某一次正常工作时,在平直的月球表面上从静止出发沿直线加速行驶,经过5s时间速度达到最大值0.05m/s,假设这一过程中“玉兔号”所受阻力恒定,且电池输出功率的转化为用于牵引月球车前进的机械功率,根据题意可知:
A. “玉兔号”中太阳能电池板的短路电流为10A
B. “玉兔号”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为900N
C. “玉兔号”在上述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做功为180J
D. “玉兔号”在上述运动过程中所前进的距离约为0.25m
如图为某一机器人上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工作时的简化模型图。当被测物体在左右方向发生位移时,电介质板随之在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移动,连接电容器的静电计会显示电容器电压的变化,进而能测出电容的变化,最后就能探测到物体位移的变化,若静电计上的指针偏角为,则被测物体( )
A. 向左移动时,增加
B. 向右移动时,增加
C. 向左移动时,不变
D. 向右移动时,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