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在教室里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她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

如图所示,在教室里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她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起立过程,才能出现失重的现象

B. 只有下蹲过程,才能出现超重的现象

C. 下蹲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

D. 起立”、“下蹲的过程,都能出现超重和失重的现象

 

D 【解析】 “起立”的过程加速度首先向上加速,然后加速度向下减速,因此先超重后失重,故A项错误; “下蹲”的过程加速度首先向下加速,然后加速度向上减速,因此先失重后超重,故B、C项错误; “起立”过程中先出现超重后失重的现象,故D项正确.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第一个2s、第二个2s和第5s这三段时间内,相对应的三段位移之比为

A. 4:12:9

B. 1:3:5

C. 2:6:5

D. 2:8:7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用细绳把小球悬挂起来,当小球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 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C. 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 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查看答案

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 m/s,则物体在1 s内一定运动了3 m

B. 物体在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任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D.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是3 m/s,则物体在任1 s内的路程一定是3 m

 

查看答案

关于伽利略和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证明了惯性运动,用实验验证了维持物体运动并不需要外力

B. 伽利略证明了所有物体在忽略空气阻力时,都以同一加速度下落

C. 牛顿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的概念

D. 牛顿通过实验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查看答案

如图,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A=30°,∠B=60°.一束平行于AC边的光线自AB边的P点射入三棱镜,在AC边发生反射后从BC边的M点射出.若光线在P点的入射角和在M点的折射角相等,

(ⅰ)求三棱镜的折射率;

(ⅱ)在三棱镜的AC边是否有光线透出?写出分析过程.(不考虑多次反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