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时保持小车(含车中重物)的质量M不变,细线下端悬挂钩码的总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1)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前应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木板平行
B.平衡摩擦力时,在细线的下端悬挂钩码,使小车在线的拉力作用下能匀速下滑
C.每次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后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小车
(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未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间的距离.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
(3)改变细线下端钩码的个数,得到a-F图象如图丙所示,造成图线上端弯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半圆形区域内分布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半圆的左边垂直x轴放置一粒子发射装置,在-R≤ y ≤R的区间内各处均沿x轴正方向同时发射出一个带正电粒子,粒子质量均为m、电荷量均为q、初速度均为v,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均忽略不计,所有粒子都能到达y轴,其中最后到达y轴的粒子比最先到达y轴的粒子晚Δt时间,则( )
A. 有些粒子可能到达y轴上相同的位置
B. 磁场区域半径R应满足
C.
D. ,其中角度θ的弧度值满足
甲、乙两矩形单匝金属线圈分别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轴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输出交流电的感应电动势图象如图中甲、乙所示,则( )
A. 甲的频率是乙的频率的2倍
B. 甲线圈的截面积是乙线圈截面积的6倍
C. t=1s时,两线圈中的磁通量均为零
D. t=2s时,两线圈均与磁感线平行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ABC固定在竖直平面内,O是圆心,OC竖直,OA水平,B是最低点,A点紧靠一足够长的平台MN,D点位于A点正上方。现由D点无初速度释放一个大小可以忽略的小球,小球从A点进入圆弧轨道,从C点飞出后做平抛运动并落在平台MN上,P点是小球落在MN之前轨迹上紧邻MN的一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DA的高度大于,小球就可以落在平台MN上任意一点
B. 若DA高度为2R,则小球经过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7mg
C. 小球从D运动到B的过程中,重力的功率一直增大
D. 若小球到达P点时的速度方向与MN夹角兹为30°,则对应的DA高度为4R
如图甲,线圈A(图中实线,共100匝)的横截面积为0.3m2,总电阻r=2Ω,A右侧所接电路中,电阻R1=2Ω,R2=6Ω,电容C=3μF,开关S1闭合。A中有横截面积为0.2m2的区域C(图中虚线),C内有图乙所示的变化磁场,t=0时刻,磁场方向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闭合S2、电路稳定后,通过R2的电流由b流向a
B. 闭合S2、电路稳定后,通过R2的电流大小为0.4A
C. 闭合S2、电路稳定后再断开S1,通过R2的电流由b流向a
D. 闭合S2、电路稳定后再断开S1,通过R2的电荷量为7.2×10-6C
2017年9月,我国控制“天舟一号”飞船离轨,使它进入大气层烧毁,残骸坠人南太平洋一处号称“航天器坟场”的远离大陆的深海区。在受控坠落前,“天舟一号”在距地面约380km的圆轨道上飞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轨运行时,“天舟一号”的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 在轨运行时,“天舟一号”的角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
C. 受控坠落时,应通过“反推”实现制动离轨
D. “天舟一号”离轨后,在进入大气层前,运行速度不断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