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等.下列物理研究方法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速度定义式,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B.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C.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D.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D 【解析】 试题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这种方法最大特点是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因此是理想模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质量为m=0.5 kg、长L=1 m的平板车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某时刻质量M=l kg的物体A(视为质点)以v0=4 m/s向右的初速度滑上平板车B的上表面,在A滑上B的同时,给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10 m/s2。试求:

(1)如果要使A不至于从B上滑落,拉力F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2)若F=5 N,物体A在平板车上运动时相对平板车滑行的最大距离。

 

查看答案

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逆时针运行。现将一质量m=2 kg的小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的A端,物体相对地面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2 s末物体到达B端,取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g=10 m/s2,求:

(1)小物体在传送带A、B两端间运动的平均速度v;

(2)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一个截面是三角形的物体P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它的两个斜面与水平的夹角分别为αβ,且α<βP的顶端装有一定滑轮,一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连接AB二个质量相等的滑块,连接后细绳与各自的斜面平行,所有接触面都不计摩擦,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若P固定不动,求AB的加速度大小.

(2)若P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多大时能使AB与斜面不发生相对滑动.

 

查看答案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 104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2 m/s,问:

(1) 刚打开降落伞时运动员的速度为多少?

(2) 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3)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10" m/s)

 

查看答案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2)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的总质量_____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选填:远大于”“远小于近似等于)。

3)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该套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α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了如图中所示的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m,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μ,由图可知,m_____mμ_____μ(选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