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蛇与老鼠等生物通过营养关系构成食物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蛇是老鼠的天敌,它通过接收热辐射来发现老鼠的存在。假设老鼠的体温约为37 ℃,它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λmax,根据热辐射的理论,λmax与辐射源的绝对温度T(T=t+273 K)的关系近似为λmaxT=2.90×10-3m·K。则老鼠发出的最强的热辐射的波长为( )
A. 7.8×10-5 m B. 9.4×10-6 m
C. 1.16×10-4 m D. 9.7×10-8 m
仔细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发现它只有几条分离的不连续的亮线,其原因是( )
A. 氢原子只有几个能级
B. 氢原子只能发出平行光
C. 氢原子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
D. 氢原子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对应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将质量为1.00 kg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 g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 m/s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
A. 30 B. 5.7×102
C. 6.0×102 D. 6.3×102
使用高压水枪作为切割机床的切刀具有独特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若水柱截面为S,水流以速度v垂直射到被切割的钢板上,之后水速减为零,已知水的密度为ρ,则水对钢板的冲力为
A. B. C.
D.
如图所示,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0~4s内其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某一正弦函数,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0~2s内合外力的冲量一直增大
B. 0~4s内合外力的冲量为零
C. 2s末物体的动量方向发生改变
D. 0~4s内物体的动量方向一直不变
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极短时间内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如图。用频率为v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k,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同样频率为v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U,即将阴极k接电源正极,阳极A接电源负极,在k、A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U,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U可能是下列的(其中W为逸出功,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量)
A. U=-
B. U=
-
C. U=2hv-W D.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