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图1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_______、A。
(2)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2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3中手轮上的示数为__________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为___________mm。
(3)已知双缝间距d=2.0×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0.700m,由公式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________m。
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入射界面aa'、出射界面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下图①、②和③所示,其中甲、丙两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
(1)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
(2)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
(3)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填“偏小、偏大、不变、不确定”)
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由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得到.只要测出多组单摆的摆长l和运动周期T,作出T2-l图象,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理论上T2-l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图所示.
(1)由图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m/s2 (取)
(2)由于图象没有能通过坐标原点,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值与当地真实值相比________;若利用采用公式法计算,则求出重力加速度g与当地真实值相比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某同学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外形不规则的长条状的大理石块代替了摆球(如图),以下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或不当的步骤是___________.
A.将石块用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N,将尼龙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
B.用刻度尺测量ON间尼龙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
C.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α=5°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
D.从摆球摆到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当摆球第30次到达最低点时结束记录总时间t,由得出周期;
E.改变ON间尼龙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和T;
F.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和T的平均值作为计算时使用的数据,带入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g.
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s时的波形图,图乙为媒质中平衡位置在x=1.5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 P是平衡位置为x=1.25m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的传播方向向左
B. 1s~2s时间内,P运动的位移为0
C. 0~1s时间内,P运动的路程为4cm
D. 当t=4.5s时, P恰好向下运动回到平衡位置
a、b两种单色光以相同入射角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如图所示,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a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b光的全反射临界角
B. 用同一干涉装置可看到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宽
C. 在该介质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D. 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
振源O起振方向沿+y方向,从振源O起振时开始计时,经t=0.9s,x轴上0至12m范围第一次出现图示简谐波,则( )
A. 此列波的波速约为13.3m/s
B. t=0.9s时,x轴上6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下
C. 波的周期一定是0.4s
D. 波的周期 (n可取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