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两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间距为L,直导线MN垂直跨在导轨上,且与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电容器的电容为C,除电阻R外,导轨和导线的电阻均不计.现给导线MN一初速度,使导线MN向右运动,当电路稳定后,MN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时( )
A. 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零
B. 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
C.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CBLv
D. 为保持MN匀速运动,需对其施加的拉力大小为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的一块橡皮泥自距小车上表面
高处由静止下落,恰好落入质量为
、速度为
沿光滑水平地面运动的小车上,并与小车一起沿水平地面运动,取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橡皮泥下落的时间为
B. 橡皮泥与小车一起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C. 橡皮泥落入小车的过程中,橡皮泥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 整个过程中,橡皮泥与小车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我国于2017年11月发射“嫦娥五号”探月卫星,计划执行月面取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从月球返回地球的过程可以简单分成四步,如图所示第一步将“嫦娥五号”发射至月球表面附近的环月圆轨道Ⅰ,第二步在环月轨道的A处进行变轨进入月地转移轨道Ⅱ,第三步当接近地球表面附近时,又一次变轨,从B点进入绕地圆轨道Ⅲ,第四步再次变轨道后降落至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嫦娥五号”发射至轨道Ⅰ时所需的发射速度为7. 9km/s
B. “嫦娥五号”从环月轨道Ⅰ进入月地转移轨道Ⅱ需要加速
C. “嫦娥五号”从A沿月地转移轨Ⅱ到达B点的过程中其动能一直增加
D. “嫦娥五号”在第四步变轨时需要加速
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激发态能量
,其中
,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有一氢原子处于
的激发态,在它向低能态跃迁时,可能辐射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A. B.
C.
D.
1820年4月,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已知通电长直导线周围某点的感应强度,即磁感应强度B与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与该点到导线的距高r成反比。如图所示,两根平行长直导线相距为
,分别通以大小不等、方向相同的电流,已知
。规定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为正,在
区间内磁感强度B随x变化的图线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宇航员站在某质量分布均匀的星球表面一斜坡上P点,沿水平方向以初速度v0抛出一个小球,测得小球经时间t垂直落到斜坡另一点Q上,斜坡的倾角α,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已知球的体积公式是V=πR3。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该星球的密度;
(3)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