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 ) A.在液体的表面层里,分子间距大,分子间斥力消失...

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  )

A.在液体的表面层里,分子间距大,分子间斥力消失,只有引力

B.由于气体分子对表面层液体分子的吸引

C.在液体的表面层里,由于分子间距比液体内部大,分子间引力占优势

D.液体分子间的排斥力的作用

 

C 【解析】 试题分析: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大于r0,因此分子力体现为引力,这是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A、B、D错误,C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是一种折射率n=1.5的棱镜现有一束光线沿MN方向射到棱镜的AB界面上,入射角的正弦sin i=0.75,(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c=3×108m/s).求:

(1)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

(2)请作出光路图(不考虑返回到AB面上的光线),并通过计算确定此束光线射出棱镜时的方向。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t1=0t2=0.06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在t1=0时刻,x=1.5m处的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

(1)判断该波的传播方向;

(2)若,求该波的波速。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面积为s=0.02m2、内阻不计的n=100匝矩形线圈ABCD,绕垂直于磁场的轴OO′匀速转动,转动的角速度为w=100rad/s,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T。矩形线圈通过滑环与理想变压器相连,触头P可移动,副线圈所接电阻R=50Ω,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当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求:

(1)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

(2)当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1时,求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

 

查看答案

(l)如图1所示,某同学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先将白纸平铺在木板上并用图钉固定,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然后在白纸上确定玻璃砖的界面aa和bb。O为直线AO与aa'的交点。在直线OA上竖直地插上Pl、P2两枚大头针。

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       

A.插上大头针P3,使P3仅挡住P2的像

B.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的像和P2的像

C.插上大头针P4,使P4仅挡住P3

D.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

过P3、P4作直线交bb于O,过O作垂直于bb的直线NN,连接OO。测得图1中角αβ的大小。则玻璃砖的折射率n=           

如图所示,该同学在实验中将玻璃砖界面aa和bb的间距画得稍宽。若其他操作正确,则折射率的测量值____准确值(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查看答案

在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时

(1)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在经过最______ (填)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1,摆球每次通过该位置时计数加1。当计数为63时,所用的时间为t秒,则单摆周期为______秒.

(2)实验时某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A.实验室的海拔太高

B.摆球太重

C.测出n次全振动时间为t,误作为(n+1)次全振动时间进行计算

D.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了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3)有两位同学分别在北京和厦门两地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并由计算机绘制了图像(如图甲所示)。北京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______ (“A”“B”)。另外,在厦门做探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a、b两种单摆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a、b两单摆的摆长之比=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