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所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的底端有一质量m=1 kg的凹形小滑块,小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现小滑块以某一初速度v从斜面底端上滑,同时在斜面底端正上方有一小球以速度v0水平抛出,经过0.4 s,小球恰好垂直斜面方向落入凹槽,此时,小滑块还在上滑过程中。(已知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
(1)小球水平抛出的速度v0;
(2)小滑块的初速度v。
(1)OA、OB对M的拉力大小.
(2)m受到水平面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两个静止的物体A、B,它们的质量均为m=2kg.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4,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在水平恒力F=20N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F作用了t=2s然后撤掉.求:A、B都静止时它们之间的距离L.(g=10m/s2)
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应用位移传感器设计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的P点由静止释放,描绘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x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象计算出t=0.4 s时木块的速度v=_______ m/s,木块的加速度a=_______ m/s2。
(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μ,还需测量的是______________,计算μ的表达式为μ=_______。(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一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
D.在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
E.在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
记下的位置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1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
的示意图。
①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丙
(3)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丙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1和F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 N,两力的合力用F表示,F1、F2与F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关于F1、F2与F、θ1和θ2关系正确_______________。
A.F1=4 N B.F=12 N
C.θ1=45° D.θ1<θ2
如图所示,物体m原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斜面体不动,现在物体上方施一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B. 物体m下滑的加速度变大
C. 物体m下滑时斜面和地面的摩擦力变大
D. 物体m下滑时斜面和地面的摩擦力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