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以v0=2m/s的速度匀速转动,A、B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物块从M点和N点同时以v=4m/s的初速度相向运动。已知小物块A、B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恰好不会发生碰撞,小物块A、B均可视为质点且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两个小物块相对传送带运动时间的差值。
(2)M点和N点之间的距离。
如图甲所示为多用电表的原理示意图,已知表头G的满偏电流为2 mA、内阻为150 Ω,刻度盘上电阻刻度线正中央标有“30”。两个电流挡量程分别为10 mA和50 mA,选择开关旋到“3”、“4”、“5”、“6”时的量程未知,但测得R6=470Ω、R7=700Ω,电源E由两节电动势均为1.5V的干电池组成,内阻忽略。
(1)当选择开关S旋到_____________(选填“1”或“2”)位置时为50mA挡,定值电阻R1=________Ω,R2=________Ω。
(2)选择开关S旋到“6”位置时的量程为____________。
A.0~2.5V B.0~3V C.0~12V D.0~15V
(3)把选择开关S旋到“3”位置并进行欧姆调零,此时滑动变阻器R3连入的阻值为____________Ω,此时欧姆表的倍率为________________(选填“×1”“×10”“×100”或“×1000”)。
(4)某同学利用该多用电表的50mA挡位测量电流时,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的电流值为__________mA。
在某次动手实践活动中,指导老师要求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测量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该同学用两块完全相同的木板AB、CD组装成了如图所示的轨道,其中AB倾斜,CD水平,两木板连接处平滑相接。将小物块从木板AB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物块停止运动后,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小物块释放时距水平面的高度h以及在木板CD上滑行的距离x,为测得动摩擦因数,该同学还需要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变释放高度h进行多次实验,记录对应的h1、x1,h2、x2,h3、x3,……之后以x为纵坐标,h为横坐标描点作图,得到一条倾斜直线,斜率为k,则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用测量量和k表示)。
如图所示,倾角为θ、半径为R的倾斜圆盘绕圆心处的转轴O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放在圆盘的边缘,小物块与圆盘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图中A、B分别为小物块转动过程中所经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运动过程中经过的C、D两点连线与AB垂直,小物块与圆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始终相对于圆盘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始终指向圆心
B. 动摩擦因数μ一定大于tanθ
C. 小物块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小物块做功为-μmgπRcosθ
D. 当小物块运动至C、D两点时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从C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小物块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如图甲所示,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与R=6 Ω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P、开关S组成串联回路,已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P与其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RP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源的电动势E=V,内阻r=4Ω
B. 图乙中Rx=25Ω
C. 定值电阻R消耗的最大功率为0.96W
D. 调整滑动变阻器RP的阻值可以得到该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W
我国原计划在2017年底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月球软着陆以及采样返回,这意味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即将完成。“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着陆的过程可以简化如下,探测器从圆轨道1上A点减速后变轨到椭圆轨道2,之后又在轨道2上的B点变轨到近月圆轨道3。已知探测器在1轨道上周期为T1,O为月球球心,C为轨道3上的一点,AC与AO最大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探测器要从轨道2变轨到轨道3需要在B点点火加速
B. 探测器在轨道1的速度小于在轨道2经过B点时的速度
C. 探测器在轨道2上经过A点时速度最小,加速度最大
D. 探测器在轨道3上运行的周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