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平粗糙地面上,使同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次是斜向上拉, 第二次是斜下推,两次力的作用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同,力的大小也相同,位移大小也相同,则
A. 力F对物体做的功相同,合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也相同
B. 力F对物体做的功相同,合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不相同
C. 力F对物体做的功不相同,合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相同
D. 力F对物体做的功不相同,合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也不相同
现行高速公路的标志牌常贴有“逆反射膜”,采用高折射率玻璃微珠后半表面镀铝作为后向反射器,具有极强的逆向回归反射性能,能将大部分光线直接“反射”回来,造成反光亮度。如图甲为该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镶嵌于膜内的玻璃微珠由均匀透明的介质组成,球体直径极小,约为10微米。如图乙,玻璃微珠的球心位于O点,半径为R,有一平行于中心轴AO的光线射入,该光线与AO之间的距离为H,最后从球面射出的光线恰好与入射光线平行(不考虑多次反射)。
①若玻璃微珠折射率n = ,则入射光离AO的距离H为多大,才能使入射光经玻璃珠折射后到达B点?
②要使射向玻璃珠的光线总有部分光线能平行“反射”出玻璃珠,求制作“逆反射膜”所用的玻璃珠折射率n′至少为多少?
平静湖面传播着一列水面波(横波),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相距10m的甲、乙两小木块随波上下运动,振动幅度为2cm,从甲第1次到达波峰处开始计时发现甲第10次到达波峰恰好经历1min,当甲在波峰时,乙在波谷,且两木块之间有两个波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甲最终有可能和乙相撞
B.该水面波的波速为0.6m/s
C.该水面波的周期为6s
D.当甲处于平衡位置时,乙一定也处于平衡位置
E.经过20s,甲运动的路程为24cm
如图所示,足够大的平行挡板A1、A2竖直放置,间距为L。A1、A2上各有位置正对的小孔P、Q。两板间存在两个方向都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水平面PQ和MN分别是两个磁场区的理想边界面。挡板A1的左侧是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从电场中的O点以大小为v0的初速度竖直向上射出,运动一段时间后从小孔P进入Ⅰ区,此时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 60º。粒子进入Ⅰ区运动之后,从PQ边界上的 C1点第一次离开Ⅰ区,C1点与挡板A1的距离为d,然后进入没有磁场的区域运动,从MN边界上的D1点(图中未画出)第一次进入Ⅱ区,D1点与挡板A1的距离为。不计重力,碰到挡板的粒子不予考虑。
(1)求匀强电场中O、P两点间的电势差U和Ⅰ区的磁感应强度B1的大小;
(2)已知,最后粒子恰好从小孔Q射出,求Ⅱ区的磁感应强度B2的大小可能是哪些值?
如图所示,一长木板B的质量M=4kg,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现有一质量m=1kg的小滑块A以v0=3m/s的初速度向右滑上长木板,同时对滑块施加一个大小F=2N的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当木板与滑块的速度达到相等的瞬间,木板恰好碰到右方的固定挡板P并立刻停止运动,滑块继续运动一段时间后停在木板上。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木板右端与挡板P之间的初始距离d。
(2)整个过程滑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并联电路中各点电势的关系。已知R1=10Ω,R2=20Ω,R3=30Ω,R4=40Ω,电源的电动势为E=10V,内阻不计,且电源负极端接地。
⑴由此可得ab两点电势差为Uab=________V,如果在ab两点间接一个电阻,则有电流从_____点流向_____点。(选填“a”或“b”)
⑵该实验小组同学又设计了图乙的电路来测量电阻Rx的阻值,其中R为电阻箱,G为灵敏电流计,请按图乙的实验原理图完成图丙中实物电路的连线_______。
⑶实验时,先调节电阻箱,使电阻箱的阻值为R1。闭合开关,反复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通过灵敏电流计的电流为零;断开开关,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所处位置不变,交换电阻箱与待测电阻的位置。闭合开关,然后反复调节电阻箱,使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再次为零,记下此时电阻箱的阻值记为R2;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Rx=_________。(用题中已知量的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