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测量: (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

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测量:

(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金属丝的另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则接入电路的金属长度________c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2)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Rx(约为5Ω),现有电源(4V,内阻忽略不计)、滑动变阻器(0~50Ω).额定电流(2A)、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电表:
A.电流表(0~3A,内阻约0.025Ω)
B.电流表(0~0.6A,内阻约为0.125Ω)
C.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
D.电压表(0~15V,内阻约15KΩ)
为减小测量误差,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电压表应选用____(选填器材前的字母);
(3)若选用丙电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若选用丁电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实验电路应采用图______(”)

 

22.41~22.44cm 0.849~0.851mm B C 电压表分流作用 电流表分压作用 丙 【解析】(1)根据刻度尺每小格读数为1mm,可知应估读到0.1mm,所以刻度尺的读数为:L=22cm+4.1mm=22.41cm(222.41~22.44均可以);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0.5mm+35.0×0.01mm=0.850mm(0.849~0.851均可以) (2)电源电压为4V,则电压表应选C;电路最大电流约为: ,则电流表选B; (3)由图丙所示电路图可知,电流表采用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所测电流偏大,造成实验误差;由图丁所示电路图可知,电流表采用内接法,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所测电压偏大,造成实验误差; (4)待测电阻阻值约为5Ω,电流表内阻约为0.125Ω,电压表内阻约为3kΩ,电压表内阻远大于待测电阻阻值,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应选择图丙所示实验电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种测量稀薄气体压强的仪器如图(a)所示,玻璃泡M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通两竖直玻璃细管K1K2K1长为l,顶端封闭,K2上端与待测气体连通;M下端经橡皮软管与充有水银的容器R连通。开始测量时,MK2相通;逐渐提升R,直到K2中水银面与K1顶端等高,此时水银已进入K1,且K1中水银面比顶端低h,如图(b)所示。设测量过程中温度、与K2相通的待测气体的压强均保持不变。已知K1K2的内径均为dM的容积为V0,水银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i)待测气体的压强;

ii)该仪器能够测量的最大压强。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y轴的右方有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在x轴的下方有一方向平行x轴向左的匀强电场。现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由静止经过加速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并从y轴的A点垂直y轴进入第一象限,而后从x轴上的P处以与x轴正方向夹角为60°的方向进入第四象限,最后到达y轴上的Q点(图中未画出)。已知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不考虑粒子受到的重力。求:

(1)A点的坐标。

(2)粒子到达Q点时的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为3 m的足够长木板C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的两个小物体AB放在C的左端,AB间相距s0,现同时对AB施加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而使之分别获得初速度v02v0,AB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和2μ,

(1)最终ABC的共同速度为多大?

(2)求运动过程中A的最小速度?

(3)AB最终相距多远?

(4)整个过程中AB与木板C因摩擦所产生的热量之比为多大?

 

查看答案

如图(a),在xy平面内有两个沿z方向做简谐振动的点波源S1(04)S2(0–2)。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00 m/s。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A(8–2)的路程差为________m,两列波引起的点B(41)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__(填加强减弱),点C(00.5)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__(填加强减弱)。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固定有两个很靠近的同心圆轨道,外圆光滑,内圆粗糙.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轨道的最低点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球的直径略小于两圆间距,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不计空气阻力.设小球过最低点时重力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同心圆轨道内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一定减小

B. 若经过足够长时间,小球最终的机械能可能为

C. 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v0一定不小于

D. 若小球第一次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大小为0,则v0一定大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