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当木块A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点时,重物B刚好接触地面,不考虑B反弹对系统的影响。将A拉到P点,待B稳定后,A由静止释放,最终滑到Q点。分别测量PO、OQ的长度h和s。
(1)实验开始时,发现A释放后会撞到滑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适当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重物B的质量。
(2)滑块A在PO段和OQ段运动的加速度的比值为 ______。
(3)实验测得A、B的质量分别为m、M,可得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表达式为_____(用m、M、h、s表示)。
(4)以下能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 (填序号)。
A.改变h,测量多组h和s的值,算出结界求平均值
B.增加细线的长度
C.减小细线与滑轮的摩擦
某同学通过实验描绘一个“2V 1W”小灯泡的U-I曲线。该同学已正确选用合适的器材及其量程,并连接好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能在0~2V范围内连续变化,且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
(1)在连接最后一根导线的c端到直流电源正极之前,请指出其中仅有的2个不当之处,并说明如何改正: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该同学在正确完成实验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小灯泡的U-I特性曲线,将此小灯泡接在电动势为1.5V.内阻为1.0Ω的电源上,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 _______ W。(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为模拟远距离输电实验电路图。两理想变压器的匝数n1=n4<n2=n3,模拟输电线电阻的四个电阻R1、R2、R3、R4的阻值均为R, A1、A2为相同的理想交流电流表, L1、L2为相同的小灯泡,灯丝电阻RL>2R,忽略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将A、B端接人输出电压为U的低压交流电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1表的示数
B. 灯泡L1比灯泡L2亮
C. R1消耗的功率大于R3消耗的功率
D. R2两端的电压小于R4两端的电压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板的右端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可视为质点),在木板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木块和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并在最后分离。设分离时木块相对地面运动的位移为x,保证木块和木板会发生相对滑动的情况下,下列方式可使位移x增大的是( )
A. 仅增大木板的质量M
B. 仅减小木块的质量m
C. 仅增大恒力F
D. 仅增大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内有两根平行光滑导轨,导轨间距为d,左端连接一个定值电阻R0,右端连接一竖直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轨道半径为r,平行导轨右端的空间区域内存在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导体棒垂直水平导轨放置,电阻为R1,质量为m。在外力作用下,导体棒从水平轨道某处开始沿导轨运动,在滑过圆弧轨道过程中,导体棒的速率始终为v,导体棒到达圆弧轨道最高点时撤去外力。运动过程中导体棒与导轨始终垂直且接触良好,不计导轨电阻,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体棒沿圆弧轨道上滑时,流过导体棒的电流方向为a→b
B. 导体棒沿圆弧轨道下滑的过程中,流过电阻R0的电荷量与上滑时相等
C. 导体棒一定能回到水平导轨
D. 导体椿沿圆孤轨道下滑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小于
在静电场中,有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B、C点运动到D点。在粒子通过A点时开始计时,此过程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的电场强度最大
B. A点的电势小于B点的电势
C. 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
D. A、C两点的电势差UAC与C、D两点的电势差UCD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