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质量为 M=2 kg、左端带有挡板的长木板放在水平面上,板上贴近挡板处...

如图所示,质量为 M2 kg、左端带有挡板的长木板放在水平面上,板上贴近挡板处放有 一质量为 m1kg的物块,现用一水平向右大小为9N的拉力F拉长木板,使物块和长木板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最后物块恰好能运动到长木板的右端,木板长L4.8m,物块可看成质点,不计挡板的厚度,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求:

1小物块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

2拉力F作用的时间;

3整个过程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1)1m/s2(2)4s(3)72J 【解析】(1)开始由于挡板的作用,滑块与木板将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与摩擦力的作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以整体为研究的对象,则: 竖直方向: ; 水平方向: ,代入数据得。 (2)撤去拉力后,滑块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左,大小为 选择向右为正方向,加速度: ;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滑块受到木板向左的摩擦力,所以木板受到滑块对它的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也1N,所以木板的加速度; 设撤去力F时刻二者的速度为v,则滑块的位移: ; 木板的位移,又,联立方程,代入数据得; 设力F作用的时间为t,则,所以; (3)在拉力F的作用下木板的位移: ; 撤去拉力后木板的位移: ; 根据功能原理,则整个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木板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与木板位移的乘积加上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滑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乘积,即: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要测量一电源的电动势E(小于3V)和内阻r(约1),现有下列器材:电压表V3V15V两个量程)、电阻箱(0~999.9)、定值电阻R03、开关和导线。某同学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如下的实验电路。

1)电路中定值电阻R0的作用是_________

2)请根据图甲电路,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_________

3)该同学调节电阻箱阻值R,读出对应的电压表读数U,得到二组数据R11.0U12.4VR22.0U22.5V。由这二组数据可求得电源的电动势为E_____V,内阻为r(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学习了功率后,欲利用实验室中的打点计时器来测量一辆电动玩具小车正常行驶时的 功率大小,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天平测出玩具小车的质量为0.4kg

②接通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0.02s),待稳定后将小车以恒定功率释放,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一部分如图乙所示(纸带左端与小车相连,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回答下列问题:(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小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______m/s;

(2)关闭小车电源后小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 / s2

(3)该玩具小车的功率为_________W 。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 v 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一质量为 m 的物体以的水平速度冲上传送带的左端 A 点,经 t 时间,物体的速度也变为 v,再经 t 时间到达右端 B 点,则(  

A. t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与后 t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比为1: 4

B. 全过程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C. 全过程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为

D. 全过程物体与传送带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查看答案

AB 两小球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A 球的质量小于 B 球的质量,悬挂 A球的绳比悬挂 B 球的绳更长.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将两球由静止释放,两球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

A. A 球的速度一定大于 B 球的速度

B. A 球的动能一定大于 B 球的动能

C. A 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小于 B 球所受绳的拉力

D. A 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于 B 球的向心加速度

 

查看答案

如图电路,C为电容器的电容,D为理想二极管(具有单向导通作用),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表。闭合开关 S 至电路稳定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结果发现电压表V 1的示数改变量大小为 U 1 ,电压表V 2 的示数改变量大小为 U 2 ,电流表 A 的示数改变量大小为I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 滑片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不变

B. 的值变大

C. 的值不变,且始终等于电源内阻r

D. 滑片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要不断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