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A、B是两块水平放置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板,组成偏转匀强电场,B板接地,A板电势φA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C、D两平行金属板竖直放置,中间有两正对小孔O1′和O2,两板间电压为U2,组成减速电场.现有一带负电粒子在t=0时刻以一定初速度沿AB两板间的中轴线O1O1′进入,并能从O1′沿O1′O2进入C、D间.已知带电粒子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不计粒子重力)求:

(1)该粒子进入A、B间的初速度v0为多大时,粒子刚好能到达O2孔;
(2)在(1)的条件下,A、B两板长度的最小值;
(3)A、B两板间距的最小值.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测量一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以及某未知电阻R的阻值,电路中的电压表是量程为0~3.0 V的理想电表,电阻箱的阻值为0~99.9 Ω,其中K1为单刀单掷开关、K2为单刀双掷开关。

(1)为了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该小组的同学首先将开关K1闭合,然后将单刀双掷开关K2扳到位置1,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当电阻箱的阻值为R0时,电压表的读数为U1,此时保持电阻箱的阻值不变,将单刀双掷开关K2扳到位置2,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用以上给出的物理量表示未知电阻的阻值R=________;
(2)通过测量,该小组的同学得到未知电阻的阻值为R=8.8 Ω,为了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又进行了如下的操作:将电键K1闭合,然后将单刀双掷开关K2扳到位置1,多次调节电阻箱的阻值,读出电阻箱的读数R0以及对应的电压表的读数U,根据多次测量的数据,以
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作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则可知该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V,该电源的内阻r=________Ω.
某小组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通过一个定滑轮与小桶相连,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的拉力的大小.在水平轨道上A、B两点各固定一个光电门,如图甲所示,在小车上放置砝码来改变小车质量,改变小桶中沙子的质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1)实验中须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调整倾斜,使不挂小桶的小车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__________.
A.是为了挂上小桶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细线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D.是为了计算小车重力所做的功
(2)实验步骤如下:
①测量小车、砝码、遮光片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遮光片的宽度为d,光电门A和B的中心距离为s,把细线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滑轮与小桶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及小车通过A、B的遮光时间分别是t1和t2.
在遮光片通过光电门A和B的过程中,小车、砝码和拉力传感器及遮光片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合外力做功W=_____,该系统的动能增加量△Ek=_____(W和△Ek用F、s、M、t1、t2、d表示)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在小桶中增加沙子,重复②的操作.
(3)处理实验数据,可得△Ek、W多组数值,在图乙中的方格纸上作出△Ek﹣W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到的结论_____.
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物块A、B相连接,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使B瞬时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3m/s,以此刻为计时起点,两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信息可得( )

A. 在t1、t3时刻两物块达到共同速度1m/s,且弹簧都处于伸长状态
B. 从t3到t4时刻弹簧由压缩状态恢复到原长
C. 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1∶m2=1∶2
D. 在t2时刻A与B的动能之比为Ek1∶Ek2=8∶1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存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质量为m边长为a的正方形线框ABCD斜向穿进磁场,当AC刚进入磁场时速度为v,方向与磁场边界成45°,若线框的总电阻为R,则

A. 线框穿进磁场过程中,框中电流的方向为DCBA
B. AC刚进入磁场时线框中感应电流表为![]()
C. AC刚进入磁场时线框所受安培力为![]()
D. 此时CD两端电压为![]()
如图所示,一颗陨星进入到地球周围的空间中,它的运动轨迹如实线abc所示,b为距地球最近点,陨星质量保持不变,不计阻力,图中虚线是以地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陨星做曲线运动
B. 在b点,陨星的动量最大
C. 在b点,陨星的动量变化率最大
D. 在a、c点,陨星动量的变化率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