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科学家和其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证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牛顿通过实验证明了惯性定律的正确性
C.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D. 奥斯特通过实验证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由此得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当金属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向四周发射电子,这种电子叫热电子,通常情况下,热电子的初始速度可以忽略不计。如图所示,相距为L的两块平行金属板M、N接在输出电压恒为U的高压电源E2上,M、N之间的电场近似为匀强电场,a、b、c、d是匀强电场中四个均匀分布的等势面,K是与M板距离很近的灯丝,电源E1给K加热从而产生热电子。电源接通后,电流表的示数稳定为I,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e。求:

(1)电子达到N板瞬间的速度;
(2)电路稳定的某时刻,M、N之间运动的热电子的总动能;
(3)电路稳定的某时刻,c、d两个等势面之间具有的电子数。
如图所示,两根等高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半径为r、间距为L,图中Oa水平,cO竖直,在轨道顶端连有一阻值为R的电阻,整个装置处在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现有一根长度稍大于L、质量为m、电阻不计的金属棒从轨道的顶端ab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轨道底端cd时受到轨道的支持力为2mg.整个过程中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轨道电阻不计,求:

(1)金属棒到达轨道底端cd时的速度大小和通过电阻R的电流;
(2)金属棒从ab下滑到cd过程中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和通过R的电荷量;
(3)若金属棒在拉力作用下,从cd开始以速度v0向右沿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在到达ab的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多少?
2014年10月8日,月全食带来的“红月亮”亮相天空,引起人们对月球的关注。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探月卫星在环月圆轨道绕行n圈所用时间为t,如图所示。已知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g月,引力常量为G.试求:

(1)月球的质量M;
(2)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1;
(3)“嫦娥三号”卫星离月球表面高度h.
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利用实验得到了8组数据,在图中所示的I-U坐标系中,通过描点连线得到了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①根据图线的坐标数值,请在图中选出该实验正确的实验电路图 (选填“甲”或“乙”)。

②根据所选电路图,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实验仪器连接成完整的实验电路。

③由伏安特性曲线,该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④根据伏安特性曲线,可判断出图中正确的关系图像是(图中P为小灯泡功率,I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

⑤将同种规格的两个这样的小灯泡并联后再与R=10Ω的定值电阻串联,接在电动势为8V、内阻不计的电源上,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两个小灯泡的总功率为 W。

图中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盘和重物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盘和重物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①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填写所选选项的序号)。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盘和重物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盘和重物,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盘和重物,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②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
A.M=20g,m=10g、15g、20g、25g、30g、40g
B.M=2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C.M=400g,m =10g、15g、20g、25g、30g、40g
D.M=400g,m ="20" g、40g、60g、80g、100g、120g
③图中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3、x4、x5、x6。已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关于小车的加速度a的计算方法,产生误差较小的算法是 。

A.![]()
B.![]()
C.![]()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