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1)实验中,需...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1)实验中,需要平衡小车和纸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正确的做法是____

A.小车放在木板上,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不受绳的拉力时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车放在木板上,挂上砂桶,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砂桶的作用下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车放在木板上,后面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不受绳的拉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2)如图为某次实验纸带,在相邻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打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x10.55 cmx20.94 cmx31.35 cmx41.76 cmx52.15 cmx62.54 cm.

打下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3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某小组在研究?°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记录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M的数据.在分析处理数据时,该组同学产生分歧:甲同学认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M的图像,如图,然后由图像直接得出aM成反比.乙同学认为应该继续验证a与其质量倒数是否成正比,并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倒数的图像,如图所示.你认为________同学(选填甲或乙)的方案更合理.

 

(4)另一小组在研究?°小车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用改变砂的质量的办法来改变对小车的作用力F,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aF图像,如图所示.发现图像既不过原点,末端又发生了弯曲,可能原因是____

A.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大,且砂和砂桶的质量较大

B.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砂和砂桶的质量较大

C.没有平衡摩擦力,且小车质量较大

D.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小车质量较大

 

C 0.16 0.40 乙 B 【解析】(1)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用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来抵消摩擦力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将小车轻放(静止)在长木板上,挂好纸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之间有摩擦力)、不挂砂桶,将长木板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适当垫高,轻推小车,使小车做匀速运动(纸带上两点的距离相等)即可,故C正确; (2)①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周期为T 0=0.02s,相邻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打点未画出,所以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5T 0=0.1s ②s 7−s 6=s 6−s 5可知s 7=2s 6−s 5=2×2.54−2.15=2.93cm, 比较接近2.96cm,故选C项 ③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计数点3的速度为:v 3=(s 3+s 4)/2T=(0.0135+0.0176)/0.2m/s=0.16m/s, 加速度为:a=△st2 =(s 4+s 5+s 6−s 1-s 2-s 3)/9T2 =(0.0176+0.0215+0.0254−0.0055-0.0094-0.0135)/9×0.12 =0.40m/s2  (3) 图像是一条直线时,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更明确,所以应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倒数的图像,乙同学的方案更合理。 (4)图象与横轴相交,说明需要用拉力平衡摩擦力,即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砂桶和小车一起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砂桶:mg−F=ma,对小车:F=Ma,可得小车受到的拉力,本实验用砂桶的重力代表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拉力),可知,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TOATOBTOC,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

A.钩码的个数N1N2=1,N3=3

B.钩码的个数N1=2,N2=4,N3=3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6,N2=3,N3=1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

A.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B.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C.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D.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7º的固定光滑足够长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2kgm2=3kg,弹簧劲度系数为k=100N/m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当物块B刚要离开挡板C时,物块A的速度为1m/s,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大小为0.5m/s2,已知sin37º=0.6cos37º=0.8g10m/s2,则(    ) 

A. 恒力F=31N

B. 从用力F拉物块A开始到B刚离开C的过程中,A沿斜面向上运动0.3m

C. 物块A沿斜面向上运动过程中,A先加速后匀速运动

D. A的速度达到最大时,B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2

 

查看答案

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     

       

A. 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 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 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

D. t3时刻小物块刚好回到A处,则t1<t3-t1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m的小球,M>m。现用一力F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FT;若用另一力F'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FT',则(     

A. FT'=FT    B. FT'>FT    C. a'=a    D. a'>a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线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N,在2s~8s时间内

A.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再起立的动作

B.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再起立的动作

C.下蹲过程中人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D.下蹲过程中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