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运动,甲物体运动的v­t图像为两段直线,...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运动,甲物体运动的v­t图像为两段直线,乙物体运动的v­t图像为两段半径相同的圆弧曲线,如图所示,图中t4=2t2,则在0-t4时间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体的加速度不变

B. 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C. 两物体t1时刻相距最远,t4时刻相遇

D. 甲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D 【解析】试题分析:0~t2时间段内,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t4时间内甲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速度是矢量,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只能表示直线运动,B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t3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C错;在速度时间图像中,下面所包围的面积即为位移,可求知t4时间段内,位移相等,故平均速度相同,D对。 考点:速度时间图像。 【名师点睛】速时间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物体的位移.若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它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假设某次海试活动中,“蛟龙号”完成海底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时开始计时,此后“蛟龙号”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蛟龙号”在t0(t0<t)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

A.     B.     C.     D.

 

查看答案

学习物理除了知识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下列关于思想与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根据速度定义式,当t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B.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C.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查看答案

(14)如图8所示,水平转盘上放有质量为m的物块,当物块到转轴的距离为r时,连接物块和转轴的绳刚好被拉直(绳上张力为零),物块和转盘间最大静摩擦力是其正压力的μ倍.求:

(1)当转盘的角速度ω1时,细绳的拉力F1

(2)当转盘的角速度ω2时,细绳的拉力F2.

 

查看答案

某种弹射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导轨MN右端N处于倾斜传送带理想连接,传送带长度L=15.0m,皮带以恒定速率v=5m/s顺时针转动,三个质量均为m=1.0kg的滑块A、B、C置于水平导轨上,B、C之间有一段轻弹簧刚好处于原长,滑块B与轻弹簧连接,C未连接弹簧,B、C处于静止状态且离N点足够远,现让滑块A以初速度v0=6m/s沿B、C连线方向向B运动,A与B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滑块C脱离弹簧后滑上倾角θ=37°的传送带,并从顶端沿传送带方向滑出斜抛落至地面上,已知滑块C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

(1)滑块A、B碰撞时损失的机械能;

(2)滑块C在传送带上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

(3)若每次实验开始时滑块A的初速度v0大小不相同,要使滑块C滑离传送带后总能落至地面上的同一位置,则v0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结果可用根号表示)

 

查看答案

不计质量的弹簧,圆弧AB部分光滑,半径为R,平面BC部分粗糙,长为l,C点右方的平面光滑.滑块质量为m,从圆弧最高处A无初速下滑(如图),与弹簧相接触并压缩弹簧,最后又返回到B相对于车静止.求:

(1)BC部分的动摩擦因数μ;

(2)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

(3)当滑块与弹簧刚分离时滑块和小车的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