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的时间轴,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2 s内
B.t2~t3表示时间,称为前3 s内
C.t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内或前2 s内
D.tn–1~tn表示时间,称为第(n–1)s内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是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
B.质量、路程、速度、平均速度
C.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
D.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包括田径、体操、跆拳道等项目的比赛,下列几种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A.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
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
C.跳水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情况
D.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
(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
(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
(3)对应不同的n的a值如表所示。n=2时的s–t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表中。
n | 1 | 2 | 3 | 4 | 5 |
0.20 |
| 0.58 | 0.78 | 1.00 |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
(5)利用a–n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__k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9.8 m·s–2)。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
A.a–n图线不再是直线
B.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
C.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
(2017·黑龙江高一期末)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时器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 的图象。
(3)如图(a),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
(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
某同学在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时:
(1)该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了一个小正方体木块,用实验桌上的一把二十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出正方体木块的边长,如图乙所示,则小正方体木块的边长为____________cm;
(2)接着用这个小正方体木块把小车轨道的一端垫高,通过速度传感器发现小车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后用细线通过定滑轮挂上重物让小车匀加速下滑,不断改变重物的质量m,测出对应的加速度a,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加速度a与所挂重物质量m的关系的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