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质量为5 kg的物块自倾角为37°的传送带上由静止下滑,物块经过水平地面CD后进入光滑半圆弧轨道DE,传送带向下匀速转动,其速度v=10 m/s,传送带与水平地面之间光滑连接(光滑圆弧BC长度可忽略),传送带AB长度为16 m,水平地面CD长度为6.3 m,物块与水平地面、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圆弧DE的半径R=1.125 m.(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
(1)求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t;
(2)求物块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
(3)物块能否到达E点,若能,求通过E点后物块落地点距离D点的距离.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匀速转动.现有一可视为质点、质量m=0.5 kg的煤块落在传送带左端(不计煤块落下的速度),煤块在传送带的作用下达到传送带的速度后从右轮轴正上方的P点恰好离开传送带做平抛运动,正好落入运煤车车厢中心点Q.已知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P点与运煤车底板间的竖直高度H=1.8 m,与运煤车车厢底板中心点Q的水平距离x=1.2 m,g取10 m/s2,求:
(1)传送带的速度大小v0;
(2)右轮半径R;
(3)由于传送煤块,电动机多做的功W.
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竖直圆柱面,用轻质不可伸长的细绳连接的A、B两球悬挂在圆柱面边缘内外两侧,A球质量为B球质量的2倍,现将A球从圆柱面边缘处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已知A球始终不离开圆柱内表面,且细绳足够长,若不计一切摩擦,求:
(1)A球沿圆柱内表面滑至最低点时速度的大小;
(2)A球沿圆柱内表面运动的最大位移.
如图甲所示,一位同学利用光电计时器等器材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一直径为d、质量为m的金属小球从A处由静止释放,下落过程中能通过A处正下方、固定于B处的光电门,测得A、B间的距离为H(H≥d),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1)如图乙所示,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的直径d=______mm.
(2)小球经过光电门B时的速度表达式为v =______.
(3)多次改变高度H,重复上述实验,作出随H的变化图像如图丙所示,当图中已知量t0、H0和重力加速度g及小球的直径d满足表达式____________时,可判断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4)实验中发现动能增加量ΔEk总是稍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ΔEp,增加下落高度后,则ΔEp-ΔEk将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将斜槽固定在桌面上,斜槽末端与桌面边缘对齐.在水平地面上依次固定好白纸、复写纸,将小球从斜槽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复写纸上的某点,测出落点到桌边缘的水平距离为x.改变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位置,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得出多组h和x数据.
(1)在安装斜槽时,应使其末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斜槽倾角为θ,小球与斜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槽末端距地面的高度为H,不计小球与水平槽之间的摩擦,若动能定理成立,则x与h应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以h为横坐标,以x2为纵坐标,画出的图线形状是______,说明h与x2的关系为________.
如图所示轨道是由一直轨道和一半圆轨道组成的,一个小滑块从距轨道最低点B为h高度的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滑块质量为m,直轨道与半圆轨道平滑连接,不计一切摩擦.则( )
A. 若滑块能通过圆轨道最高点D,h的最小值为2.5R
B. 若h=2R,当滑块到达与圆心等高的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3mg
C. 若h=2R,滑块会从C、D之间的某个位置离开圆轨道做斜抛运动
D. 若要使滑块能返回到A点,则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