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一辆质量m=2kg的平板车左端放有质量M=3kg的小滑块,滑块与平板车...

如图所示,一辆质量m=2kg的平板车左端放有质量M=3kg的小滑块,滑块与平板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开始时平板车和滑块共同以v0=2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并与竖直墙壁发生碰撞,设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平板车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与原来相反.平板车足够长,以至滑块不会滑到平板车右端.(取g=10m/s2)求:

1)平板车第一次与墙壁碰撞后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

2)平板车第二次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

3)为使滑块始终不会滑到平板车右端,平板车至少多长?

 

(1)0.33m(2)(3)0.833m 【解析】试题分析:(1)设第一次碰墙壁后,平板车向左移动s,速度为0.由于系统总动量向右,平板车速度为零时,滑块还在向右滑行.对平板车: 由动能定理得① ② 代入数据得s=0.33m ③ (2)假如平板车在第二次碰撞前还未和滑块相对静止,那么其速度的大小肯定还是2m/s,滑块的速度则大于2m/s,方向均向右.这样就违反动量守恒. 所以平板车在第二次碰撞前肯定已和滑块具有共同速度v.此即平板车碰墙前瞬间的速度. Mv0-mv0=(m+M)v ④ ∴⑤ 代入数据得⑥ (3)平板车与墙壁发生多次碰撞,最后停在墙边.设滑块相对平板车总位移为L, 根据能量守恒则有: ⑦ 代入数据得L=0.83m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是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涉及力在空间的效果,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或动能定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等腰三角形ABD为折射率n = 的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AD = 2L,∠A = ∠B = 30°,P为AD边的中点。在ABD平面内有一细束光线以入射角i = 60°从P点射入介质中。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求

请问AD面的折射光线能否在AB面发生全反射。(写出必要的过程)

光从P点入射到第一次从介质中射出所用的时间t。

 

查看答案

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甲物体在前、乙物体在后,甲物体质量为2kg,速度是1m/s,乙物体质量是4kg,速度是3m/s。乙物体追上甲物体发生正碰后,两物体仍沿原方向运动,而甲物体的速度为3m/s,乙物体的速度是多少?这两个物体碰撞中损失的动能是多少?

 

查看答案

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分别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1)甲组同学采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A.为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除秒表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应该选用____;(用器材前的字母表示)

a.长度接近1m的细绳

b.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绳

c.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

d.直径为1.8cm的铁球

e.最小刻度为1cm的米尺

f.最小刻度为1mm的米尺

B.该组同学先测出悬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L,然后用秒表测出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请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_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表示)

C.在测量摆长后,测量周期时,摆球振动过程中悬点O处摆线的固定出现松动,摆长略微变长,这将会导致所测重力加速度的数值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 “不变”)

2)乙组同学在图甲所示装置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速度传感器,如图乙所示。将摆球拉开一小角度使其做简谐运动,速度传感器记录了摆球振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的v-t图线。

A.由图丙可知,该单摆的周期T=_______ s; 

B.更换摆线长度后,多次测量,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2-L(周期平方-摆长)图线,并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2=4.04L+0.035。由此可以得出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_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A. 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 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 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 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E. 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质量为M的物块以速度V运动,与质量为m的静止物块发生正撞,碰撞后两者的动量正好相等,者质量之比M/m可能为(  )

A. 2    B. 3    C. 4    D. 5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